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饵之属 牛舌饼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饵之属

牛舌饼

幺女出生时我正准备辞去报社工作,当我载她们母女从坐月子中心回到家,第一天上班的外佣Kholifah迎在门口,阳光照在她脸上堆满笑意,那笑容像一块甜饼,透露出愉悦,信任,亲切。

家里忽然多了妹妹,我们都担忧姐姐心里不平衡,太太试烤了一袋饼干给姐姐带去学校请同学吃,放学后问她,同学们觉得那些饼干美味吗?很开心,同学们说:你妈妈烤的面包好好吃喔。

糕饼多为甜味,本来就常作为表达祝福的礼物。牛舌饼也连接着祝福:昔时初生婴儿四个月时,父母宴请来访亲友,并例遵古礼将饼穿孔挂于婴儿胸前,谓之“收涎”,祈祝孩子平安,智慧。其功能类似咸光饼。

有一天,我买一大桶牛舌饼回家,幺女双双的乳牙尚未长成,可能口水还流不停,牛舌饼放在餐桌上,大家都可以吃。Kholifah爱极了那牛舌饼,似乎欲罢不能,两天就吃光了整大桶,我们完全来不及分食。Kholifah堪称幺女第一个外国朋友,也是我烧菜时的好助手,每次我进厨房创作,她的眼睛总是像手电筒般亮起来。她的食欲似乎跟我一样旺盛,两年工作期满回印度尼西亚时,她胖了二十四公斤。

台湾牛舌饼分宜兰、鹿港两派。宜兰为薄饼,口感像饼干;鹿港为厚饼,吃起来介乎面包与烧饼间。两者的材料皆以面粉、砂糖、蜂蜜为主,鹿港牛舌饼形状稍宽,短,厚,口感酥中带软。做法大抵是揉匀面团,酥皮包入麦芽糖或其他内馅,再擀成椭圆状,煎制或烘烤而成。我欣赏的店家包括“明丰珍”“振味珍”“玉珍斋”。

宜兰牛舌饼相对形状较窄,长,薄,口感脆,硬,无内馅,将揉和了蜂蜜、色拉油的面团擀成长薄形状,并在表面中心纵划一刀后烤制;那一刀很要紧,令烘烤时释放掉饼内的气,以维持外形平整;“宜兰饼”和“奕顺轩”都以生产超薄牛舌饼闻名。美味关键在饼皮拉胚和蜂蜜、面粉比例,将饼皮拉长拉薄,成品轻薄如纸,透光,酥脆易碎,带着哲学思维。

人间好物都不免,像彩云琉璃般易碎,我们常在破碎的梦想中继续面对现实,意味深长的破碎感。

鹿港牛舌饼开发的时间晚于宜兰,大约一九七〇年前后才出现。宜兰牛舌饼之出现也不会太早,若吾人同意是韩阿辉老师傅的创意发想,他再传授给“老元香”,估计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的事。可惜牛舌饼利润微薄,近年来经营者逐渐减少。

经营者减少,口味却多元化。宜兰牛舌饼本来是蜂蜜、牛奶、芝麻三种基本口味,现在则众味纷陈,诸如:花生、山药、芋头、黑糖、黑胡椒、金枣、草莓、椰子、椒盐、绿茶、海苔、咸酥、三星葱、奶酪、枫糖、椰香、红曲、竹炭、咖啡、香椿、海苔等,非常热闹。

几乎鹿港所有的糕饼店都卖有牛舌饼,都现擀现烤,宽厚扎实,有饱足感,就连以肉包闻名的“振味珍”也有美味的牛舌饼。秀水乡马兴小区在鹿港牛舌饼的基础上开发出“马舌饼”和“马蹄饼”,创造利润回馈为老人服务,为儿童提供福利金。我带队在彰化“蹲点”调查餐饮时,深深感动于这个令人尊敬的小区。

我们全家都爱吃饼,若每天下午茶有牛舌饼相伴,是怎样了不得的境界?它在甜点中看起来很不起眼,土里土气的外貌,毫无装饰,也从来不造作。

牛舌饼的甜很含蓄。生命为了我们享受它,给予了一种最浅显的甜味;生存的喜悦,在我咀嚼微甜的牛舌饼时。如果泡一壶茶,或咖啡,就更深刻了。我能想象云雾缭绕的山区,热带的庄园,金黄的麦穗,都经过烘焙,这些美好的事物同时呈现在眼前。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肉之属 鸭赏2肉之属 姜母鸭3肉之属 瓮仔鸡4肉之属 烧酒鸡5肉之属 三杯鸡6肉之属 麻油鸡7肉之属 白斩鸡8水族之属 甜不辣9水族之属 月亮虾饼10水族之属 万里蟹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