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肉之属 鸭赏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肉之属

鸭赏

驾车去宜兰考察餐饮,偕妻女同行,全家人暴食了一天。翌日上午老婆肚子绞痛,赶紧送去罗东圣母医院,急诊室医师问完诊,嘱咐先照腹部X光,验血,打点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妻女和我都默默祷告着,希望不是化疗产生的后遗症,希望他解除我们的不安彷徨。

我们全家好像迷失在异乡。母女三人压抑而节制地交谈,彼此努力想安慰对方却找不到适当话语,勉强在等待的紧张中挤出一丝笑容。急诊室只允许两位亲属陪伴,我说,你们在这里陪妈妈,爸爸出去走走就回来。

走出圣母医院,忽然置身无边的暑气中,摊贩似乎都躲藏起来了。我踅进传统市场闲逛,复走在骑楼下,走着走着走到了罗东夜市,经过“阿万之家”门市,进去买一包鸭赏;又经过“博士鸭”,再买一包。上次吃鸭赏是许多年前了,它还咸得要命,跟宜兰另一种名产胆肝相同,吃一小口几乎可以配半碗饭。如今人们的口味轻淡了,食品多标榜健康概念,商家制作鸭赏也非昔时重口味。

暑气无边。我们在天上的父,投靠你的,你将作为我们的庇荫。医师看完检验报告,猜测只是昨天吃太多吃坏了肚子,没什么大碍。我忽然觉得很滑稽,什么美味令一个正在化疗的病人吃太多太猛?

鸭赏是昔日台湾人跟恶劣环境奋斗的意外成品,亦是珍惜福分的产物。所谓“竹风兰雨”意指新竹多风,宜兰多雨。兰阳平原多溪涧隰地,冬山河尚未截弯取直前,每逢豪雨辄泛滥成灾,不可思议的是频密的水灾,竟还开垦出数百顷的看天田。台风季,稻穗若来不及成熟抢收,被水患摧毁的米榖,则用来养鸭,早期有些养鸭人家赶鸭子到淖田里饲养,鸭群嘎嘎在淖田间俯仰觅食,格外婀娜多姿,其粪便又变成有机肥,滋润了田地。

接受即能超越。大规模的养鸭产业,若生产过剩,养鸭人家以烟熏保存,即成鸭赏。制法相当费时费工:整治干净的光鸭用竹片撑开呈扁平状,抹上粗盐、胡椒等调味香料,腌渍一整天,以木炭烧甘蔗皮熏烤致熟;待甘蔗的甜气渗透入鸭肉,再剔除骨架,风干。鸭赏盛产于每年秋末春初,冬北季风强劲时,成品表皮呈橘红色,外貌油亮艳丽,风味芳醇,可零食可宴客可下酒佐餐,通常凉拌吃,也适合蒸炒,当然也可以搭配其他材料烹调,我想象用它来炒饭会非常可口。

养鸭及制作鸭赏以五结乡闻名,如“谢记”“凸桑”“阿万”。美味的关键,首先是鸭的质量,经营鸭赏已一甲子的“阿万之家”就标榜选用养足一百二十天的菜鸭制作。其次是各家不传之秘的制作技术,“谢记鸭赏”声称遵循古法采“甘蔗头”熏烟,选用土番鸭,用独特香科腌渍入味。“凸桑鸭赏”则是先炭烤鸭只再蔗熏,熏制完再去骨,滋味富层次感。

美味隐藏在坚持和细节中,阿万的木质烘烤箱像衣柜,鸭只衣服般一串串挂着,下方是炭火慢慢烘烤的白甘蔗。他们讲究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平均制一只鸭赏需时三天。第三代掌门人赖政宏受访时说:“很多人以为鸭赏只是再制品,靠调味料腌一腌就好,用劣质的肉就可以,有人甚至用淘汰的老母鸭,完全无口感可言。”

鸭赏之名有二说:其一,早期农业社会,鸭赏堪称高档伴手礼,带着犒赏的意思,用鸭肉犒赏也。其二,制作鸭赏都挂起来风干,一排排金黄色的鸭在夕阳下,艳色撩人,乃值得欣赏的地方风景。

圣母医院急诊室医师的宣布像一份礼物,我取消接下来的考察行程,直接就上蒋渭水高速公路回家。坊间的鸭赏已全面淡化,适宜化疗病人的轻口味。这天的晚餐主菜是鸭赏,我将蒜苗切细丝,滴一些柠檬汁和香油,拌阿万之家的鸭赏。那蔗熏鸭肉味,像风的祝福,拂扫掉疑惧,带来平静轻松的言谈,取笑可能的危险,取笑贪吃的病人。

生活的喜悦在咀嚼一口鸭赏时,蒜苗的辛、柠檬汁的酸,与香油一起衬托鸭肉,甜、咸、清晰的烟熏蔗香。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饮之属 台湾啤酒2饮之属 小米酒3饮之属 擂茶4饮之属 酸柑茶5饮之属 冻顶乌龙6饮之属 木栅铁观音7饮之属 文山包种茶8饮之属 蜜香红茶9饮之属 东方美人10酱之属 苦茶油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