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水族之属 月亮虾饼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水族之属

月亮虾饼

现在几乎每一家泰式餐馆皆供应“月亮虾饼”,那是台湾的泰式餐馆所研发,泰国并无此肴。这有点像缅甸华侨发明给缅甸人吃的“唐明宝”,华味十足,却标榜缅甸小吃。

月亮虾饼之诞生很有趣,过程如一场演出。那是一种想象的异国风情,想象泰国的月亮又圆又大,乃将虾饼制得仿佛蛋饼大小,再切成三角形,尖端向外作光芒状,整齐盘饰成圆月,中间置紫苏梅子蘸酱。

它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出现在台湾家庭。起初东南亚并无虾饼,只有虾片。虾片距离月亮虾饼甚远。金钱虾饼和月亮虾饼像兄弟。台菜馆所售大抵是金钱虾饼,个头小而厚,呈圆扁形;一般泰式餐厅则多卖月亮虾饼。后者薄薄的一大片下锅油炸再分切,强调饼味;前者外形厚实,虾味充足。两者都需趁热吃。

月亮虾饼的外观、名字确实比较有时尚感、梦幻感,加上蘸酱酸甜的滋味,很快取悦了消费者的舌头,迅速流行开来,成为泰式餐馆点食率最高的菜肴。餐馆的厨师自立门户后,也纷纷卖起月亮虾饼,一路红遍整个台湾,红到泰国,正式被收编为泰国菜,像接纳异乡人入籍。宛如视角的转换,这种餐饮的错位手法,增强了异国风味,诗性的名称,表现为跨文化的创作方式。

制作一定要用鲜虾,去壳去泥肠,清洗洁净后沥干水分;虾都剁成泥状,拌蒜末、太白粉、蛋白和调味料,均匀抹在米纸上,再覆盖另一张米纸,进油锅中煎至两面金黄,吃起来较膨松且有酥脆感。要紧的工序是,油炸完的除油动作必须确实,否则当那虾饼冷却,瘪皱的饼皮上出现浮油,再也无法下箸。我吃虾饼不喜虾仁搅得太泥,失去虾的口感;或和进过多太白粉,又黏又坨。好虾饼须取材新鲜,其次要调味准确,若调味稍咸,即掩盖了应有的鲜美。

不唯泰式餐馆,滇缅料理集中的龙冈一带小吃店也收编了月亮虾饼,我吃过的店家包括云南小馆、唐记、宏珍、杨家将、云南人家、云南馆、七彩云南、小云滇等,味道相似,台客风格的眷村味。

这是一种诡异的认同,在亚热带召唤南洋风情,明明是血统纯正的本土味,偏偏炮制异域的温度;定居家乡却表演离散的故事、移民的情节。如今它真的渡过了文化海洋,去了泰国,成为他乡华人的家乡味。

月亮虾饼也许和东南亚料理互相影响,然则它传承自台菜,流动着一种台味焦虑,改变其系谱,截断其血缘关系,表现出对封闭的反叛,对本土的巧饰装扮,赋予一种新鲜感,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早期虾饼馅薄,虾肉打成虾泥;现在则讲求厚度,虾肉不能完全打成虾泥,要带点不均匀的虾丁,台北喜来登“Sukhothai泰式料理”的月亮虾饼,厚得实在,虾肉清楚,饱满而鲜美,吃进嘴里溢上精神,像月光皎洁的心灵。

月亮虾饼是带着梦想的佳肴,连接了我的家庭生活。起初,办公室在捷运古亭站附近,夫妻俩常到隔壁“泰平天国”吃中饭,月亮虾饼、柠檬鱼、虾酱空心菜、椒麻鸡是例点的菜肴。后来家居台电大楼附近,温州公园旁“皇城滇缅料理”仿佛成为家庭厨房,月亮虾饼、打抛猪肉、咖喱鸡、摩摩喳喳美味了生活。无论月亮虾饼或金钱虾饼,最要紧的是须用鲜虾仁,以手工剁碎内馅;演变至今,业者常和以鱼浆、花枝浆,以降低成本并丰富口感。木栅“阿如海产”的月亮虾饼甚至以花枝为主角,自从迁到木栅住,返家前先打电话预定一份虾饼,驾车到店门口,总是秀丽下车取货付钱,回家一起享用。遗憾泰平天国、阿如海产都已歇业,秀丽也已谢世。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店之属 客饭2店之属 土鸡城3店之属 海产店4店之属 素美食5饵之属 膨糖6饵之属 贡糖7饵之属 爆米香8饵之属 胡椒饼9饵之属 面煎饼10饵之属 柿饼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