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饵之属 黑糖糕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饵之属

黑糖糕

好像每次去澎湖除了品尝海鲜,都会吃黑糖糕,并且带回台湾当伴手礼。这是用黑糖制作的发粿,“发”是大吉大利的字,不仅意谓发酵,更常连接着美好的情境,诸如发达、发展、发扬、发迹、发财……即使发呆、发情也都很好。

讨口彩、求吉利的糕饼自古多有,如五代“五福饼”,元代“宝阶糕”等,明清以降尤多。《红楼梦》五十三回叙述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摆合欢宴,献吉祥果、如意糕。小说虽无描写如意糕的做法、用料、形状,祝愿新年事事顺遂的寓意明显。

红龟粿也是台湾的一种吉祥食物,适合喜庆、祭祀场合,因为龟是长寿动物,红色又代表吉祥,可谓支配我味蕾最久的甜点。唐鲁孙先生《碰舍龟》一文讲的故事:台南詹碰舍好赌成性,更染上抽鸦片毒瘾,幸亏他败光祖产前嗜吃甜食,时常请新营一家蒸食店的邱姓老板来蒸米龟,穷无所依之后,只好自己动手做米龟卖,没想到生意越做越旺,不出几年即把败光的家产又买了回来。“碰舍龟”是日本羊羹的变奏——以甘纳豆为馅,捏成边缘鼓起的米龟,却不染色,以示跟祭神的红龟区别。

台湾甜点受日本影响深远,黑糖糕即是舶来品,滥觞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当时人称“琉球粿”。当时陈拱元、陈克昌父子在日本人开设的“水月堂”糕饼店当学徒,追随店里的“丸八”师傅学习制作琉球粿,后来自己创业。

一般发粿皆以碗装,蒸好后表面隆起,裂开如花。黑糖糕亦然,起初是碗装的发粿,逢年过节、庙宇庆典时用来祭拜;到了第三代经营,越来越多人带着它当伴手礼,才出现条状外形、纸盒包装的黑糖糕。

澎湖并不盛产黑糖,亦不产小麦、在来米;之所以成为澎湖的地标特产,是偶然,是落脚澎湖的冲绳人带来家乡的制糕法,点滴加以修改调整,逐渐得到本地人欢迎,认同,变成特产。

第一个卖黑糖糕的陈氏父子,刚开始并无店号;如今开枝散叶,传承了四代,澎湖制作黑糖糕的大厂包括等等,包括源利轩、春仁、妈宫、黑妞、天人菊等,其中“源利轩饼铺”“春仁黑糖糕”两家糕饼铺分别是陈克昌的儿子陈春雄、陈春仁经营。社会上太多兄弟分家后反目的新闻了;两兄弟分进合击,维持着骨肉情谊,大概是祖上积德。

一般糕饼制作时多广泛添加膨胀剂,黑糖糕不免也会添加化学膨松剂、泡打粉,不宜多食。

黑糖糕结构膨松多孔,制作简单,成品优劣之秘诀在米浆、黑糖、面粉的配方比例。这是一种充满故事性的发糕,吕政达《黑糖糕和儿子》叙述一起在天后宫的大榕树下吃黑糖糕,是澎湖人难忘的回忆。故事叙述儿子经常俭省自己要吃的黑糖糕,丢进大海,被妈妈发现后解释:“我在祭拜海神,海里有很多小孩,说他们想吃黑糖糕。”那片海域发生过多次的海难和空难,甜甜的黑糖糕,是一种对逝去过往的慰藉吧。渡也《黑糖糕》一诗赞美黑糖糕:

有点黏又不太黏

那一点点黏

就黏住食欲

黏住回忆,黏住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肉之属 鸭赏2肉之属 姜母鸭3肉之属 瓮仔鸡4肉之属 烧酒鸡5肉之属 三杯鸡6肉之属 麻油鸡7肉之属 白斩鸡8水族之属 甜不辣9水族之属 月亮虾饼10水族之属 万里蟹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