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肉之属 封肉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肉之属

封肉

诗人二毛在北京经营“天下盐”餐馆,诗艺融入厨艺,整本菜单设计得像剧本,如“第一幕”引自己的诗句:“有一种吻很肥/有一种吻很瘦/有一种吻像五花肉。”喻吃五花肉为吻,一层肥糯一层瘦肉,软嫩,滑爽,奇香,竟令他联想体态丰腴的美女。二毛擅搞肉,大抵是川菜一路,口味甚浓。不知道他尝过台湾的客家封肉没?

客家封肉即卤肉。分大封、小封,大封是用蹄膀或大块五花肉卤制;小封就是红烧肉。封肉的“封”字是指烹煮过程不掀锅盖,密封食物于容器内,直到烂熟。封的发音有丰富、丰盛、敕封寓意,象征封官高升。

闽南同安也有“封肉”:将整块的肉装盆,配以板栗、香菇、八角、桂皮、干虾仁,加盖入笼蒸熟之,上桌才掀盖。

台湾客家封肉不同:用大块五花肉腩,先入沸水中烫熟,再油炸,须炸至猪皮膨胀;这是一种走油工序,卤了之后才不显油腻。卤制用酱油、大蒜、黄酒,喜欢甜味者可酌量加一点冰糖,却不可多。因讲究原味,不加八角或中药材;亦可舍冰糖,锅底放些压碎的甘蔗同煮,以增加色泽和甜味。

万家香酱油董事长吴仁春受访时说:客家封肉带着深层的文化意涵,隐含早期客家人生活清苦,必须耗费大量的体力劳动,喜欢吃肥猪肉补充热量。在艰困的年代,吃封肉是奢华的享受,只有在过年或特别时节才吃得到。封肉是客家喜庆宴会时的佳肴,后来也成为闽南人的办桌大菜。

客家人爱吃笋干,所制封肉常加入笋干,笋干必须先泡水去酸味,再炖煮。京剧名角朱陆豪小时候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笋干封肉:笋干跟肥猪肉、鸡肉、鸡骨一起焖炖。朱陆豪出生在舞台,活跃在舞台,他演美猴王,灵活在舞台上翻滚跳打,被称为“台湾第一武生”。武功这么好,肯定常吃笋干封肉。

封肉需要一瓶好酱油。酱油允为卤肉的美味关键,目前坊间所见多为混合式酱油,即以氨基酸分解液为原料,添加纯酿造酱油而成,成本低廉。卤肉一般需时半小时以上,只有纯酿造的黑豆荫油才能越卤越香;黄豆所酿,难臻此甘醇风味。至于化学酱油则仅几天制程,有害健康,不足挂齿矣。

台湾“黑龙”“瑞春”是我欣赏的酱油公司,老老实实以黑豆酿造,日曝一百二十天以上,制程达四至六个月。我曾去民雄采访“黑龙荫油”工厂,了解洗豆,浸豆,蒸煮,制曲,翻曲,洗曲,闷曲,下缸,日曝,压榨,过滤,调煮等繁复的制程,真是一段漫长的路程啊。好汉不怕事来磨,我需要这样的励志故事。

古代祭祀用的猪肉必须切得方方正正,孔老夫子说的“割不正不食”。做法则必须细火慢炖,遵循苏轼《猪肉颂》所示:“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这几乎就是制作封肉的方程式了,唯有如此,肉质才滑嫩富弹性,肥肉几乎入口就化,瘦肉也软烂、不塞牙。袁枚在《随园食单》记载三种红煨肉的烧法,类似东坡肉的做法:

或用甜酱,或用秋油,或竟不用秋油、甜酱。每肉一斤,用盐三钱,纯酒煨之;亦有用水者,但须熬干水气。三种治法皆红如琥珀,不可加糖炒色。早起锅则黄,当可则红,过迟则红色变紫,而精肉转硬。常起锅盖,则油走而味都在油中矣。大抵割肉虽方,以烂到不见锋棱,上口而精肉俱化为妙。全以火候为主。谚云:“紧火粥,慢火肉。”至哉言乎!

然则我们渴望的红烧肉有什么具体内容?它应该包括了优质的农牧产品、地方特色、高超的烹饪技艺、感官的愉悦、合理的消费机制等。食物的安全、营养、美味所彰显的,不会仅是业者个别的成果,而是当地整体的文化水平。安全指的是食物未遭污染,如化学物质、工业废弃物、有害微生物等。

遗憾吾人吃肉常不免提心吊胆,在台湾,总是有不肖商人,给我们吃口蹄疫猪肉、病死猪肉。自然猪的诞生,是一群历经惨痛经验的养猪户,决定区隔市场,遂在一九九八年组成“肉品运销合作社”,将自家牧场的猪纳入HACCP生产流程监控,严格控管猪只从出生、饲养、屠宰、包装到运输的过程,强调安全和卫生,标榜无抗生素残留、无磺胺剂、无荷尔蒙,并经过双重认证。这种“梦幻猪肉”最大的特色并非猪的品种,也非肉质,而是猪场管理。这是优良农牧业的起步,也是提升饮食文化的有效途径。

最近参观上海崇明岛的泰生农场,里面饲养了两万头猪。为了开放旅游,农场除勤于清理猪只排泄物,也利用发酵床,猪圈铺设木屑、稻壳,以供排泄,并时常搅拌,置入微生物,分解恶臭物质,猪圈周围密植香樟,建高篱,架设喷雾管路,释放臭氧以分解臭味,其间还含香精油,难怪我走近时异味甚淡。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水族之属 九孔2水族之属 生炒花枝3水族之属 韭菜柴鱼4水族之属 烧酒螺5水族之属 红烧鳗6水族之属 海鲜卷7水族之属 五味章鱼8水族之属 虾猴9水族之属 乌鱼子10水族之属 珍珠蚵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