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精彩片段:
第九章 四面楚歌
第一节 张良献计 刘邦结盟
汉四年十月,项羽“兵罢食尽”,无力再与刘邦打下去,于是接受了刘邦“中分天下”的建议,“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放回了被扣两年又四个月的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但是,刘邦在接回父亲、妻子后,立即撕毁协议,一路追杀项羽,直至固陵。此时,刘邦虽然已经在全国战场上形成对项羽的合围之势,但是,由于韩信、彭越不按时出兵合围,刘邦的战略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刘邦实际上是孤军追击;所以,项羽十万军队一个反击战就把刘邦二十万军队打得只能困守固陵,不敢出战。刘邦在主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至此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刘邦怎么才能改变主战场的被动局面呢?项羽能够最终逃脱失败的命运吗?人们常说项羽最后是被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打败的,历史上真有此事吗?
张良献计共天下
刘邦二十万军队打不过项羽十万军队的现实让刘邦很无奈,只好问计于张良,张良能够向刘邦提出什么高明之见呢?
张良讲了两点:
第一,韩信、彭越为什么不来?
张良认为,西楚很快就要被打败了,但是,韩信、彭越两个人却没有封地。他们不来是有道理的(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
韩信被封为齐王,并不是刘邦的本意(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韩信自己也知道刘邦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愿意封他做齐王(信亦不自坚)。
彭越平定了整个梁地,功劳很大(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当初,因为有魏王,所以,只封彭越做了魏国的相国(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为魏相国)。如今,魏王已经死了,彭越早就希望当梁王,但是,刘邦却不封他为梁王(今豹死毋后,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
第二,刘邦应该怎么办?
张良认为,如果刘邦能和韩信、彭越共同分享天下,可以立即使他们到来(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他建议把睢阳以北直到谷城的地全封给彭越,让彭越当梁王(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把陈(今河南淮阳)以东直到海边的地封给韩信——因为韩信是楚人,他希望得到楚地(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张良说:如果大王能捐出这两块地给他们两个人(能出捐此地许两人),那么,他们两个人就会各自为战(使各自为战),楚兵就容易被打败了。
张良的回答主要有两个要点:一是当封未封,二是共享天下。
所谓“当封未封”是指韩信、彭越立有大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所谓“共享天下”是要求刘邦要能够与消灭项羽的功臣共享天下。
刘邦封地招韩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