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_附录 一 谁还该为项羽的败亡负责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37章(已完结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精彩片段:

附录

以上文字是根据我在“百家讲坛”讲述的九集《项羽》的文案整理的,但是,项羽的失败实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九集电视讲座所能讲清楚的。项羽作为一个集团的最高负责人,他的失败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那么,谁还应该为项羽的失败负责任呢?古往今来,不少学者都在探讨项羽失败的原因,而且还得出了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正确吗?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项羽受到古人的高度关注,出现了一大批咏叹项羽失败的诗歌,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诗歌呢?

多年来我在河南大学为学生们讲述项羽时,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现在,将我的思考作为《附录》收在这本书的后面,以飨读者。

一 谁还该为项羽的败亡负责

项羽败亡的主要责任在项羽自己。前文我们从政治幼稚、军事被动、性格弱点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项羽败亡的主因。但是,项羽集团的败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除了项羽之外,还有一些人对项羽集团的失败负有重大责任。那么,谁还应当为项羽败亡负责任呢?

一、成事不如败事多的范增

范增是项羽唯一的谋士,项羽的失败,范增绝对脱不了干系。

作为项羽唯一的谋士,范增被项羽尊称为“亚父”,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居如此高位的范增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谋士,究竟为项羽集团做了些什么呢?

第一,立楚王。

范增的出场,是在陈胜败亡之后项梁召集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陈胜败亡之后项氏集团的军事战略,因此,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恰在此时,范增毛遂自荐,亲临会议。

范增是什么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

范增七十岁,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的项羽相比,可谓是祖父辈的人。范增从未做过官(素居家),但是,他特别擅长出奇谋(好奇计)。

这么一位好奇计的长者,自我推荐出席这场重要的军事会议,究竟献出了什么锦囊妙计呢?

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范增在这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重大课题:立楚王之后为王。范增总结陈胜失败的原因是“不立楚后而自立”,因此其势不长。

作品简介: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以作者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项羽》的讲稿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本书为《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王立群读〈史记〉》之一种。全书以项羽为什么失败为中心议题,全面阐述了项羽失败的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性格因素。本书风格朴实严谨,通俗易懂而不失学术品位。围绕项羽为什么失败这个中心问题,以广大读者关心的一个个历史疑案为线索,抽丝剥茧为大家揭开重重历史谜团。全书具备专家功力、通人见识、文士笔法三大特点,史料翔实,分析严谨缜密。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与残酷,分析让人感到深刻真实,令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对历史人物项羽等人的评价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传记历史百家讲坛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最热门章节:
1附录 三 咏项羽2附录 二 影像项羽败亡的因素还有哪些3附录 一 谁还该为项羽的败亡负责4第九章 四面楚歌 第五节 琵琶一曲 十面埋伏5第九章 四面楚歌 第四节 自刎身亡 耻于起兵6第九章 四面楚歌 第三节 廿八壮士 五千追兵7第九章 四面楚歌 第二节 四面楚歌 霸王惊心8第九章 四面楚歌 第一节 张良献计 刘邦结盟9第八章 霸王别姬 第三节 重情念旧 封赏报恩10第八章 霸王别姬 第二节 宽严失度 袒护亲情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