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_第六章 杨坚辅政 辅政大臣

蒙曼
中国历史
总共107章(已完结

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 精彩片段:

第六章 杨坚辅政

五八○年,周宣帝突然暴病身亡。一个棘手的问题马上浮现:小皇帝年幼,谁来当辅政大臣?命运之神最终眷顾了杨坚。这是怎么回事?是谁帮助了杨坚?

辅政大臣

杨坚害怕周宣帝猜忌,主动要求外放,为此还请求周宣帝的宠臣郑译帮忙。但是,任命他为扬州总管的诏书下来后,他又眷恋好不容易取得的权力,犹豫起来。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就在这时,杨坚病了,足疾。是真菌感染还是外伤我们不得而知,五月四日,杨坚得到任命书,但一直到五月十日,他还没有走。就在杨坚迁延不去时,国家出了大事。

杨坚的女婿、大魔头周宣帝死了。大象二年(五八○年)五月九日夜里,周宣帝突发奇想,要备法驾巡幸天兴宫。本来,皇帝出巡是大事,没有说走就走的道理,更没有连夜走的道理。

但是,周宣帝为人疯狂,天杖放在那里,他说的话没人敢不听,所以,随行人员只能二话不说,一窝蜂地跟着他出去。没想到,刚出去一天,周宣帝就生病了,而且病势沉重。

皇帝如果死在宫外,可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关系着国家的稳定。这样一来,左右只好簇拥着病皇帝,火速回宫。回宫后,周宣帝已经进入弥留状态,赶紧召御正大夫刘昉和颜之仪进入卧室,承受遗诏。为什么要召见这两人呢?因为御正大夫相当于唐朝的中书舍人,专门替皇帝起草诏书,现在,他们要起草皇帝的最后一份诏书。

这份皇帝遗诏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按照古代一般规律,主要内容应该是任命接班人,比如立谁当皇太子,或是让皇太子柩前即位等等。但是,北周的情况不一样。就在五七九年,周宣帝刚刚二十一岁时,就已荣任太上皇,让自己的儿子宇文衍当了皇帝,所以此时已经不存在让谁当皇帝的问题了。

但是,小皇帝宇文衍年方八岁,不能亲政,需要有人辅佐。这时候,遗诏就要解决谁来辅政的问题。

根据史书记载,这时,周宣帝已经“暗不复能言”,说不出话来了,所以,起草诏书的两名大臣地位一下子重要起来。大权在握,他们说是谁就是谁。在这两个人之中,刘昉起了主导作用。

据《隋书·刘昉传》记载:

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

刘昉和内史上大夫郑译商量,反正皇帝不行了,不如咱们替他起草一份遗诏,就说杨坚众望所归,让他来辅政。

可能有人会问,就算太上皇已经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北周皇室总还有别人,刘昉和郑译为什么不听听有关人士的意见,要自己伪造皇帝遗诏呢?还有,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杨坚?

作品简介:

西方权威学者迈克尔·H·哈特认为,在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个皇帝,第一是秦始皇,第二就是隋文帝。但是从他们的功绩来看,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无疑是隋文帝杨坚。他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以隋朝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

然而,《隋书》认为,隋文帝杨坚“好为小术,不达大体”,这是为何?毛泽东评价隋文帝的做法蕴藏大乱,这又是为何?

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2011年最强人气讲史名家蒙曼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

《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以蒙曼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大隋风云》的讲稿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补充。风格通俗严谨,轻松易懂。全书具备专家功力、通人见识、文士笔法三大特点,史料翔实,分析严谨缜密。以问题引出故事,以故事讲解人物,以人物解读历史,以历史启迪智慧,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与残酷,分析让人感到深刻真实,令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客观公正,令人信服。

作者:蒙曼

标签:蒙曼蒙曼说隋中国历史传记人物

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八章 计杀大义 悲情公主2第十八章 计杀大义 长孙晟出使3第十八章 计杀大义 亡国公主4第十七章 再平江南 双管齐下5第十七章 再平江南 艰苦平叛6第十七章 再平江南 江南叛乱7第十六章 统一天下 南北统一8第十六章 统一天下 围攻建康9第十六章 统一天下 旗开得胜10第十六章 统一天下 整军待发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