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王道、霸道与强道的取舍 精彩片段:
第二章 性格造就命运
经过了几代之后,到了周厉王时,因为天子的倒行逆施,造成诸侯众叛亲离,周室出现了严重的内乱。国家内乱,外患多半随之而来,西戎立刻起兵反周。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实力去维持的理想,终究只是空想。
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
当初周王为了维持和西戎间的和平,在面对申侯威胁时,只好乖乖退让。如今周室衰微,西戎立刻就发兵进攻。讽刺的是,最先被西戎消灭的就是那个“申骆重婚,西戎皆服”的大骆一族。存活下来的,反而是当年分出去的附庸非子一族。
厉王的儿子宣王即位后,为了解决西戎的问题,立刻任命非子的后代秦仲为大夫。秦人几代努力了这么久,现在也只不过是个大夫。大夫的地位有多高呢?按西周的规矩,贵族由上到下可以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四个等级,大夫在封建等级中排倒数第二位,只比士高一级。从这里就可以知道,秦人此前虽然拥有自己的一小块土地,但是地位极低,连大夫都不是。
西周是个重视“礼”的时代,因此在当时担任大夫,需要有和身份相配的车马和礼乐器。《毛诗序》说“秦仲始大,有车马礼乐侍御之好焉”,正是说明此时秦人的统治者才开始进入文明社会。
如果不是因为嫡系的大骆一族被灭,其实非子一族的秦仲也不会有成为大夫的机会。升官晋爵固然是好事,但请各位在秦仲的“大夫”头衔前面加上“炮灰”两个字,秦人不过是“炮灰大夫”而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的美差没有白捡的,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的目的,就是要他率领秦人去进攻西戎。
问题是,西戎哪有那么好攻?结果秦仲就这样死在战场上,被西戎给杀了。
秦仲……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
秦仲死了,留下了五个儿子。年纪最大的儿子叫庄公,周宣王就把庄公兄弟五人叫来,你猜猜宣王想做什么?是安慰他们,还是赏赐他们呢?都不是,是借兵给他们,命令他们再去伐西戎。
如前所述,秦人的祖先由于在商周更迭时赌错边,选择了帮助商纣,结果全族被流放到西边去当炮灰。他们经过了几百年的努力,希望取得周王的信任,可是到关键的时候,周王还是让他们到西边去当炮灰。为什么呢?因为周人心中,根本就不真正相信他们,更不在乎秦人的死活。
不管再怎么努力,不管再怎么讨好,都改变不了炮灰的命运。如果你是秦人,请问你该怎么办?
秦人的选择是,奋战!
遭遇了这样的境遇,世上有很多人想必都会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但秦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永不放弃的奋斗精神。环境越艰难,秦人奋斗的意志就越坚强,这个氏族只能用“百折不挠”来形容。
秦人从头到尾都清楚,自己的命运不能仰赖任何人的恩赐,只能靠自己杀出一条路。而这一次他们上下奋战,最后终于把西戎给打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