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兴衰四十年4·自杀王朝 精彩片段:
第十四章 隋亡唐兴
二、杨浩之死
先看杨浩。杨浩是被宇文化及拥立的傀儡皇帝,因此,杨浩的结局,必定得跟宇文化及捆绑在一起。江都宫变后,宇文化及立刻率领十万大军,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回乡之路。然而,这条回乡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首先,领头羊宇文化及实在太差了,很快暴露出三大问题。
第一,愚蠢。据《资治通鉴》中的记载,他“每于帐中南面坐,人有白事者,嘿然不对”。他虽然不是皇帝,但是也装模作样,像皇帝一样南面称尊,每天就坐在大帐之中,接受其他大臣的拜见,可是,无论大臣跟他禀报任何事,他都一言不发。
宇文化及为什么不说话?因为他愚蠢,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好。问题是,千里行军,遇到的情况都很紧急,作为一个领头人,遇到情况总不说话,这怎么行!
第二,骄奢残暴。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却也把隋炀帝那一套排场全都继承来了,隋炀帝的后宫和珍宝他一律据为己有,这对于千里行军来说,可是个巨大的负担。他们一行人从江都出来的时候走运河,这还好办,美女也好,珍宝也罢,辎重也罢,都可以用船运输。但走到彭城的时候,因为战乱,水路不通,改走了旱路。没有了运输工具,这些宝贝又舍不得放手,怎么办呢?宇文化及干脆从当地老百姓手里抢了两千辆牛车,拉着美女和金银财宝走。而辎重则分散开来,让士兵背着!这样一来,可把老百姓和士兵激怒了,都觉得这家伙比隋炀帝还狠!
第三,猜忌。宇文化及当时最猜忌的,当属江都宫变最大的功臣司马德戡。司马德戡是江都宫变的灵魂人物,宇文化及也是他一手扶上领导岗位的。也正因为如此,宇文化及当政之后,最不放心司马德戡。司马德戡统领骁果,宇文化及觉得很不安全。怎么办?干脆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由武将改文职了。这不是夺司马德戡的兵权吗?
司马德戡聪明,马上就明白宇文化及的用心,不由得怒从心头起。他对另一个政变将领赵行枢说:“君大谬,误我!当今拨乱,必藉英贤;化及庸暗,群小在侧,事将必败,若之何?”你可误了我的大事了!宇文化及当初是你推荐给我的,然后我们把他拥为领袖,可是现在天下大乱,真能领我们走出乱局的,一定得是英豪人物。可是你看看宇文化及,庸暗顽劣,怎么可能成就大业!我们一定会败到他手里的,这都是你当时没有知人之明导致的恶果,现在,你说怎么办吧?
赵行枢能出什么主意呢?搞政变的人通常都政变成瘾,所以,这个时候,赵行枢说:“在我等耳,废之何难!”我们既然能立他,就能废他!不如再发动一场政变,把宇文化及干掉算了。
可是,人算不及天算。这次新的政变还没等谋划成熟,就提前泄露了。在这个危急关头,宇文化及倒是没有犹豫,马上把司马德戡抓了起来,问他:“与公戮力共定海内,出于万死。今始事成,方愿共守富贵,公又何反也?”咱们在那么危险的时刻勠力同心,一块儿发动了江都之变,把隋炀帝给解决了,这是何等不容易的事情!现在正应该共享富贵,你怎么又来反我?
司马德戡是怎么回答的?他说:“本杀昏主,苦其淫虐;推立足下,而又甚之;逼于物情,不获已也。”我们为什么要杀隋炀帝?就因为他这个人既昏庸又残暴;改立了你之后,没想到你比他还要昏庸,还要残暴。我也是因为舆情汹涌,不得不反了!
确实,论起荒淫残暴和猜忌,宇文化及都比隋炀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要论才华,则不及隋炀帝百分之一。这样的人率领这支军队千里转战,怎么可能顺利!
事实上,这支军队要从江淮地区回到关中,就必须面对两大敌人,一个是正在围困东都的李密,还有一个是已经占据了关中的李渊。这两边都铆足了劲要当皇帝,当然不能允许一个新皇帝出现。
先看李密。李密当时正在包围东都洛阳,洛阳城里是已经称帝的越王杨侗。现在,宇文化及一路北上,眼看就要接近洛阳,李密和杨侗心里都不踏实了。为什么不踏实?从李密这个角度讲,洛阳城里的杨侗是老敌人,现在老敌人还没有攻下来,又来了宇文化及这么一个新敌人,这不是腹背受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