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兴衰四十年4·自杀王朝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江都宫变
三、南北分途
杀完宗室,接着就该处理隋炀帝留下的那帮大臣了。杀谁留谁?这时候,南北派系的矛盾就凸显出来了。
在政变之前,司马德戡编造谎言说,陛下想要把北方骁果都毒死,和南方人留在南边。从这儿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当时南方派系和北方派系之间的矛盾了。
事实上,自从隋炀帝上台后,一直致力于提高南方的政治地位,特别是到他统治后期,更是重视南方人。“五贵”之中,虞世基和裴蕴都是南方人。第三次下江都之后,他的这个倾向性就更加明显了。
这个做法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看不能说不对,但是,这就威胁到了一直把持政治舞台的关陇贵族的利益,也引起了关陇贵族集团的极大不满,事实上,这次江都宫变,正是关陇贵族集团对隋炀帝抛弃关中,滞留南方政策的一个大反抗。现在,他们反抗成功了,自然,北方势力就要抬头,而南方人士也就要倒霉了。
就拿“五贵”来说,当时宇文述已死,只剩下四贵。这四位大臣都是隋炀帝信任宠幸的人,对隋炀帝的暴政,也都要负连带责任,但是,叛军对他们的处理却并不相同。对属于南方派系的裴蕴和虞世基怎么处理?杀无赦!而对出自北方的裴矩和苏威,就强调情有可原了。
裴矩是个聪明人,看到天下大乱,他早就给自己留了后路,对士卒一向客气,还建言献策,让骁果在江东娶妻生子,所以,骁果对他印象非常好。政变之时,裴矩也被抓起来了,可是,士兵一看见他就说:“非裴黄门之罪。”现在我们这个处境不是裴黄门的罪过,又把他给放了。宇文化及出来安抚士兵,裴矩立刻拜于马首,主动投降,宇文化及也就任命他为右仆射,比原来的官职还高。
苏威就更好办了,他当时已经年过八十,因为跟隋炀帝几次意见相左,很受冷落,早就不再参与朝政,所以,也没有民愤。政变之后,苏威更是积极主动地去参见宇文化及,宇文化及也很受用,特地把官员集中到一起接见苏威,给他很高的礼遇。宇文化及这样做,北方系统,特别是关中籍的官员和士兵当然满意,也都迅速地投靠了宇文化及。
北方派系的官员背叛了隋炀帝,而南方派系的官员却做出了相反的抉择。总的来说,他们对隋炀帝远比北方人忠诚。
先看文臣。隋炀帝死后,宇文化及拥立秦王杨浩当傀儡皇帝,自称大丞相,总揽朝政。文武百官都到朝堂去朝贺,只有给事郎许善心不去。他的侄子一看,赶紧快马加鞭地去找他,说:“天子已崩,宇文将军摄政,阖朝文武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于叔,而低回若此?”隋炀帝已经死了,宇文将军现在统摄朝政,这属于天道循环。一个朝代灭亡,另一个朝代取代,这也是咱们司空见惯的事了。叔叔,你何苦还这么执迷不悟,非要替隋炀帝守节呢?
面对侄子只讲利害,不讲伦常的劝说,许善心勃然大怒,坚决不走。
要知道,许善心在南方威望很高。他从小号称神童,当年隋文帝平江南,还说了一句:“我平陈国,唯获此人”,可见隋炀帝对他的评价有多高。
既然许善心名气很大,宇文化及当然也希望他能跟自己合作。可是他现在不来朝贺,怎么办呢?宇文化及干脆派人把他强拉到朝堂上,然后又放开他,希望恩威并施,让他知道厉害,认清形势。
没想到这一招对许善心不灵。宇文化及放了他之后,他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拂袖而去。这样傲慢的态度当然让宇文化及忍无可忍,立马又把他抓回来,砍头了事。许善心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寡母范氏辛辛苦苦把他抚养成人,这一年,范老太太已经九十二岁高龄了,按说,老年丧子是人生最大的苦痛之一,可是,范老太太听说之后,居然一声都不哭,说:“能死国难,吾有子矣!”我的儿子能够尽忠报国,能够死于国难,是一个好儿子!随后也跟着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