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二十九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 防御第一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二十九 万里长城

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作为秦朝缔造者的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开创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文明,被后世誉为“千古一帝”。然而绵延万里、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的修建,却给秦始皇带来了毁誉参半的历史评价。有人认为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后兴建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保障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因此长城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有人认为长城的修建表明了秦始皇的暴政,那一块块浸有民夫血汗的城砖,那一块块踩在脚下的巨石,就是秦始皇蹂躏百姓、视百姓为粪土的一个个历史印记。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正反映了人们对大秦帝国暴政的痛恨。而据史书记载,给秦始皇带来巨大影响的万里长城修建的起因其实就是源于一个人的一句话。事实果真如此吗?秦始皇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建万里长城呢?万里长城对于现代人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万里长城 防御第一

秦始皇一生极喜巡游,在他当政十二年间,曾五次巡游天下。公元前215年的一天,第四次出巡归来的秦始皇早早来到大殿之上,焦急地等待着他派出去寻找仙药的使者卢生的到来。卢生是秦始皇最信任的方士,早在第四次出巡之前,秦始皇就派他去寻找仙药。现在,卢生就要回来交旨了。秦始皇的心里多少有点忐忑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卢生这次是不是完成了使命。正当秦始皇焦急之际,卢生上殿了。卢生向秦始皇详细汇报了寻找仙药的经过,并说他找到了一本图录(图谶符命之书),里面提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听到这句话,脸色陡变,他万万没想到卢生不但没有给他带来仙药,反而带来了“胡”将“亡秦”的消息。寻不着仙药,以后还有机会;国要是亡了,再想卷土重来可就难了。一时间仙药的有无已不是秦始皇最关注的事情了,他的脑海里迅速思考的是,所谓的“胡”会是谁呢?秦始皇下意识地想到,这个“胡”一定是指匈奴。于是,他立即传大将蒙恬上殿,命其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接着又修建万里长城(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难道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真的是因为卢生的一句“亡秦者胡也”吗?

死亡,对秦始皇来说不仅是指一个生命体的结束,更意味着一个王朝命数的终结。秦始皇当然不希望看到由他创建的秦王朝夭折。所以,“亡秦者胡也”的谶语对秦始皇的心理影响绝不可小视。有些人认为,秦始皇不会因为方士一句话就出击匈奴,大修长城,干戈天下。这样的想法是对帝王心态的不了解与忽视。众所周知,秦始皇生性多疑。“亡秦者胡也”,这对于与秦朝的国运兴亡毫无干系的后世人来说,或许只是一句过耳就忘之话。可这句话对秦始皇来说,却是直接指中其大忌。秦始皇一直以为由他创立的大秦帝国可以享有万世,他也因此而享万世之尊。但是,卢生给他捎来的这句“亡秦者胡也”,却给这位坚信其王朝万世不变的始皇帝当头一棒。

卢生是秦始皇最信任的方士,因为他能圆秦始皇最大的梦想——肉体成仙而长生不死。自封皇帝,并且是天下归于一个帝国的皇帝,对于这一权位,秦始皇期待已久。卢生带来写有“亡秦者胡也”的图录时,秦始皇统一天下已有六年。他明白,君临天下威风八面的皇帝与贱为粪土的平民一样,都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春秋。所以,秦始皇此时企求长生的愿望异常强烈。可恨的是,卢生没能给他寻到长生之方,却给他带来了一个让他失望且愤怒至极的消息。秦始皇怎么能忍?唯有击碎谶语,铲平匈奴,方可除心头之恨。所以,只因卢生一句话,震怒的秦始皇便即刻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出击匈奴,这自然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但是,仅凭借一句话就调动三十万大军出兵匈奴,并且不惜下大功夫修筑万里长城,这似乎又有些反应过度。因此,“亡秦者胡也”这句谶语绝不是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唯一原因。

既然如此,秦始皇大动干戈修筑万里长城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为了防止边患。匈奴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联盟的首领被称为“单于”。匈奴族有多个分支。我们在“襄公立国”一章中讲过周幽王时申侯勾结犬戎攻克镐京,杀死周幽王,迫使周平王东迁,开启春秋时期。其中,犬戎即是匈奴的一个分支。该章还讲到秦穆公重用由余,大败西戎,开地千里。西戎,也是匈奴族的一支。“赵武灵王”一章讲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林胡、楼烦归顺赵国。林胡王献马,楼烦王骑兵接受改编。林胡、楼烦也是匈奴族的分支。“昭王称霸”一章中讲到宣太后长期私通义渠王,最终杀死义渠王。义渠,也是匈奴族群的一支。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邻近各族,统一蒙古高原,随后建立了游牧民族的国家政权。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正是匈奴势力扩张之时,他们四处进攻,掠夺人口与财物,使得大秦帝国北方的边患压力比较大。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其民众自幼即能骑马射箭,所以,成年之后的匈奴人个个都是精于骑射的剽悍骑兵。《史记·匈奴列传》对此有精当的记载:“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毌弓,尽为甲骑。”

在冷兵器时代,与步兵相比,骑兵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战国时期匈奴已经成为燕、赵、秦等国北方边地的一大外患。燕、赵、秦诸国为了应对匈奴的入侵,纷纷修筑长城以作为防止匈奴入侵的一种军事手段。

就秦国而言,昭襄王时宣太后杀死义渠王,大败义渠后,修筑了秦长城以阻挡匈奴南下。燕国、赵国也都在各自国界内修筑了长城,以备边患。

在秦灭六国的十年中,燕、赵两国只能顾及自己的生死存亡,根本无暇理会匈奴。而秦军则忙于兼并六国,也无力顾及匈奴。因此,在这十年之中,匈奴迅速南下,占领了阴山、河套地区,成为大秦帝国的一大外患。

扫平六国、一统天下为秦始皇打击匈奴奠定了雄厚的军事基础。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开始对匈奴用兵。三十四年(前213)大规模修筑长城。所以,秦始皇绝对不单是因为“亡秦者胡也”一句话就开始修筑万里长城这项浩大工程的。经过四年(前213年至前210年)努力,横跨今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辽宁六省区,全长一万多里的长城修建完成。万里长城成为当时乃至今天全世界最伟大的边防工程之一。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二十七 集权皇帝 郡县制:集权、集权、集权2二十七 集权皇帝 奉天承运皇帝3二十七 集权皇帝 始皇帝4二十六 六世余烈 太多的偶然就是必然5二十六 六世余烈 人才、人才、人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6二十六 六世余烈 七位英主:老子英雄儿好汉7二十五 股肱之臣 虚心纳谏,宽厚待臣:王者胸怀8二十五 股肱之臣 错误面前不逃避,责任面前敢担当:王者风范9二十五 股肱之臣 尉缭、吕不韦、李斯:人才济济10二十五 股肱之臣 王翦父子、蒙氏父子:上阵父子兵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