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二十五 股肱之臣 王翦父子、蒙氏父子:上阵父子兵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二十五 股肱之臣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值得记住的年份。这一年,秦王赵政和他的文臣武将在历经十年的运筹帷幄、南征北战之后,终于将六国一一平定,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的庞大帝国。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六国灭亡的顺序和时间: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8年灭赵,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灭楚,公元前222年灭燕,公元前221年灭齐。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仅仅用了十个春秋,秦王赵政就给长达两个半世纪之久的战国时期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终结了中国历史上诸侯纷争、枭雄四起的时代。而在这十年之中,秦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风卷残云般地统领了中华大地。秦军的统一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人们在惊叹之余,不禁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秦国的统一大业进展得如此顺利?秦国取胜的关键是什么?秦王赵政凭借什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呢?

王翦父子、蒙氏父子:上阵父子兵

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了一条铁律——凡是有所作为的君王,身边总是有一批足智多谋的文臣和能征善战的武将。秦始皇之所以最终能够势如破竹地统一天下,就是由于他身边聚集着这样一批当时最优秀的文臣武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胜利才会来得如此快速,来得如此轻松。那么,秦始皇身边到底有哪些文臣武将?他们在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进程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秦灭六国首先是一场军事斗争,所以我们先从武将说起。

秦始皇身边的武将首推王翦、王贲(bēn,奔)父子。用“首推”二字,是因为此父子为秦灭六国立下了不世之功——父亲王翦独立灭赵、楚,儿子王贲独立灭魏、齐,父子俩联合灭燕。

王翦是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人,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军事。王翦出道的第一仗发生在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他领兵攻打赵国,旗开得胜,一举攻下了赵国九座城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初次领军,王翦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王翦的第二仗是秦王政十八年(前229)至十九年(前228)的灭赵之战。在这次战役中,王翦仍是统帅(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当时赵国派大将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李牧亦颇有军事才能。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较量,王翦最终以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用反间计除掉了李牧,罢免了司马尚。其后三个月破赵,俘虏赵王迁,太子嘉逃亡,赵国名存实亡。这一次,王翦灭掉了秦国扩张道路上最棘手的一个强硬对手。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虽未成功,但是咸阳宫殿上的这次刺杀行动让赵政深受惊吓。惊魂稍定的赵政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王翦发兵攻伐燕国。燕国联合逃到代地自称代王的赵王迁的太子嘉共同抗秦,王翦率领秦军,陈兵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这一仗虽然未能彻底灭燕,但已使燕国深受重创。

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王翦的儿子王贲奉命攻打荆楚,大破楚军,攻下了十几座城池。赵政又增派大军援助王翦,攻打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燕王喜被打得“灵魂出窍”,仓皇逃往辽东。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王贲击溃燕军之后,又奉命攻魏。王贲挖引黄河之水淹灌魏都大梁,三个月后,城墙被水浸泡崩塌,魏王请降,魏国因此灭亡。

王翦父子在灭六国的过程中,率领秦国士兵,为秦国开疆拓土立下赫赫战功。秦王赵政就是依仗着这样的大将,在统一大业的道路上,纵横捭阖、吞并四方。

虽然有这些威武大将的辅佐,但赵政在谋划决策时还是会因误判而贻误战机。例如在王翦这里,赵政曾失去过一次灭楚的绝好时机,这和一个叫李信的人有关。

李信是在王贲率兵击溃燕军主力的战斗中出现的一位青年将领。

李信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先祖,也并非等闲之辈。李信的闻名,是因为荆轲刺秦以后,年轻气盛的他,曾带几千士兵追杀燕太子丹,迫使燕王喜杀太子丹以图苟且偷安。当然,即使燕王喜交出太子丹的人头,也不能使秦国停止对燕国的打击。李信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表现不凡,赵政对他的忠心和坚忍果敢的战斗作风甚为赞赏,认为李信有勇有才(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三十六 二世诈立 得益者受害者 可悲可叹2三十六 二世诈立 蒙氏兄弟被杀:野心是一把屠刀3三十六 二世诈立 蒙恬被囚,胡亥即位:政治制度的“胜利”4三十六 二世诈立 扶苏自杀:信息不对称5三十五 李斯变节 到底该谁负责:人性不能考验6三十五 李斯变节 李斯变节:趋利避害7三十五 李斯变节 李斯败阵:又缘利害8三十四 沙丘政变 赵高三说胡亥:核心是利害9三十四 沙丘政变 赵高生贼心:政治漏洞是诱因10三十四 沙丘政变 诏书变遗诏 千古遗恨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