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二十六 六世余烈 七位英主:老子英雄儿好汉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二十六 六世余烈

赵政从公元前230年发动统一战争,历时十年时间兼并了六国。其实,在战国后期七雄之中,任何一国都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与机会,然而最终却由秦始皇以气吞万里之势横扫六合。所有的历史课本谈到秦灭六国,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但是,人们似乎都忽略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由秦国统一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呢?这是历史的必然,还是一时的偶然?

七位英主:老子英雄儿好汉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讲清楚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向。这个基本动向是由两个层面共同作用构成的:一是历史的必然性,一是历史的偶然性。

有人认为,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历史使然,是历史把统一的重任交给了秦国,秦始皇继承了祖辈的基业,最终完成了统一的使命。

让我们追溯一下秦国的历史,秦国从立国到秦王赵政执政,历经六百多年,一共有三十多位君王。而与兼并六国关系最密切的是秦国后期的七代国君,他们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赵政。

秦国统一天下的必然性首先表现为秦国七代国君无一庸主,个个都为秦国统一天下完成了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那么这七位国君对秦兼并六国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第一位,秦孝公。

秦国的崛起源自秦孝公变法。秦国立国较晚,又偏处关中一隅,在战国中后期仍然是综合国力较弱的一个诸侯国。如果不能变法图强,秦国兼并六国无异于痴人说梦。秦孝公看到了这一关键点,起用并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发展,国富兵强,由此奠定了灭六国的经济基础与军事基础。秦孝公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的重任,为秦国以后的快速持续发展夯实了根基。

第二位,秦惠文王。

秦孝公下世,继位的秦惠文王虽然车裂了商鞅,但是,商鞅的法令却没被废止。因此,秦国的崛起并未因孝公和商鞅之死而中断。秦惠文王不因人废法,此实为过人之举。

随着商鞅变法后秦国的迅速崛起,六国有识之士意识到秦国的强大对他们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于是积极寻找对策,开始用联合(合纵)的办法对付秦国,这是秦国崛起之后面临的新的重大课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六国联军将会重创秦国,秦国的强盛也会因此夭折。虽然,此时东方六国中的任何单独一国都不足以对强秦构成重大威胁,但是,若六国联合成功,以六国之力攻打一秦,即使秦国已经很强大,仍然是无法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秦惠文王审时度势,重用纵横家张仪。张仪根据新的国际形势与发展势态,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连横策略,对六国一一瓦解、各个击破,最终化解了六国的合纵之谋与军事行动。秦惠文王也为秦国统一大业的继续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三位,秦武王。

在秦国的崛起史上,秦武王似乎并不重要,原因是他在位时间极短,只有三年。但是,即使是这么一位短暂得如流星一般的国君,他对秦始皇最后统一中国也功不可没。

秦武王有一句名言:“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三川”,原指黄河、洛河、伊河三条河,这里指含有这三条河的地区,辖境是今天河南灵宝市以东至洛阳的这片土地。在位仅仅三年的秦武王一心向往的是能够坐车到达洛阳,看看周天子的王城。秦武王的“通三川,窥周室”并不是他喜欢旅游观光,想参观一下周天子的都城而已,他实际上是想取周而代之,一统天下。一句“死不恨矣”,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渴望实现由秦统一天下的远大目标。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四十二 皇陵之谜 秦陵缘何太豪奢2四十二 皇陵之谜 神秘地宫 秘在何处3四十二 皇陵之谜 时间与人力 都是问题4四十一 子婴亡国 子婴被杀 大秦帝国灰飞烟灭5四十一 子婴亡国 子婴补天乏力:历史没有给他机会6四十一 子婴亡国 赵高作威,章邯投降:帝国完了7四十一 子婴亡国 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寻欢作乐8四十 赵高之死 赵高是个坏人9四十 赵高之死 耍阴谋玩手段 赵高被夷灭三族10四十 赵高之死 子婴是谁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