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二十九 万里长城 哭倒长城骂倒秦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二十九 万里长城

哭倒长城骂倒秦

长城像一条巨龙绵延万里。它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沙漠,奔向苍茫大海,不愧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罕见奇迹。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动用了近百万的劳动力来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而且那个时代没有任何可减轻劳动负荷的机械装备,工作环境又是处于崇山峻岭、峭壁深壑之中,其艰难程度可想见一斑。因此有人认为,长城的修筑是秦始皇蹂躏百姓的一个重要证据。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就是当时百姓修筑长城劳役悲惨境遇的反映,寄托了人们对大秦帝国暴政的痛恨与推翻其暴政的强烈愿望。那么,“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究竟是如何流传下来的呢?这个故事与秦始皇的暴政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修筑长城被当时百姓视为秦始皇的暴政之首。“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已经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与“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并驾齐驱的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这个故事的流传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发展过程。

孟姜女故事的原型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的记载。

公元前550年,齐国大夫杞梁(名殖)作战阵亡。战争结束后,齐庄公在归国途中遇到杞梁的妻子,齐庄公想就地吊唁杞梁,而杞梁妻则认为在野外吊唁不合礼仪,婉言相拒。齐庄公只得到杞梁家中举行了正式的吊唁。这个故事中的杞梁妻只是一个守礼的典范,以为野外凭吊不合礼制(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之。辞曰:“殖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齐侯吊诸其室。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两百年后的《礼记·檀弓》也记载了这个故事,并在《左传》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细节,即杞梁妻在路上迎着丈夫的棺椁痛哭不止,甚为哀痛,“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曾子赞扬杞梁妻,认为此举表现了杞梁妻对丈夫的真挚感情。这是有关杞梁妻的故事第一次出现“哭”字,这个“哭”字成了后世孟姜女故事的一个亮点。但是,《礼记》中记载的杞梁妻的故事与秦始皇修长城之间毫无干系,而且杞梁妻也不是孟姜女。

西汉后期,在民间传说中,孟姜女的故事出现了“哭夫崩城”“殉夫死节”的情节。

这一变化出自刘向之笔。刘向是西汉末年的大学问家,也是汉帝国从惠帝时期向民间征书的整理者。从汉惠帝时期开始的献书,到刘向之时,已使皇宫之书堆积如山,朝廷便任命刘向整理这些图书。刘向利用这个机会编纂了《说苑》与《列女传》两书,这两部书中都载有杞梁妻的故事。

《说苑·立节》在记述杞梁妻的故事时,增加了“哭夫崩城”的新内容:“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而隅为之崩。”

刘向在《列女传·齐杞梁妻》中,又增加了“殉夫死节”的情节。齐国杞梁殖战死,齐庄公回国之时,在路上遇见了杞梁殖的妻子,于是,派使者在路边吊唁。杞梁妻说:如果杞梁殖有罪,大王不能在路边吊唁他。如果杞梁殖没有罪,那么我有住所,不能在野外接受吊唁。于是,齐庄公只好到杞梁殖的家中吊唁。杞梁妻既没有子女,又没有近亲。杞梁殖下葬之后,杞梁妻无处可归,于是在城下陈其夫的尸骨,放声大哭。悲凉的哭声犹如哀鸿遍野,听到的人无不闻声落泪。十天之后,城墙崩塌,杞梁妻投水自杀(齐杞梁殖之妻也。庄公袭莒,殖战而死。庄公归,遇其妻,使使者吊之于路。杞梁妻曰:“今殖有罪,君何辱命焉?若令殖免于罪,则贱妾有先人之弊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于是庄公乃还车,诣其室,成礼然后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内无所依,以见吾诚。外无所倚,以立吾节,吾岂能更二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张敬《列女传今注今译》卷四《贞顺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列女传》本来就宣扬烈女,所以,此书宣传杞梁妻对爱情的忠贞,这完全可以理解。

经过两汉的演化,杞梁妻忠于爱情的一面开始凸显出来。这使得以其为基本框架的孟姜女故事也以爱情为主旨。

到了唐代,孟姜女的故事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一是杞梁妻的故事和秦始皇修长城联系了起来。比如杞梁为秦始皇修长城逃入孟家等。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二十七 集权皇帝 郡县制:集权、集权、集权2二十七 集权皇帝 奉天承运皇帝3二十七 集权皇帝 始皇帝4二十六 六世余烈 太多的偶然就是必然5二十六 六世余烈 人才、人才、人才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6二十六 六世余烈 七位英主:老子英雄儿好汉7二十五 股肱之臣 虚心纳谏,宽厚待臣:王者胸怀8二十五 股肱之臣 错误面前不逃避,责任面前敢担当:王者风范9二十五 股肱之臣 尉缭、吕不韦、李斯:人才济济10二十五 股肱之臣 王翦父子、蒙氏父子:上阵父子兵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