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二十 赵国之亡 黑白颠倒 天不佑助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二十 赵国之亡

黑白颠倒 天不佑助

赵国灭亡的第二个因素是政治腐败。我们看看郭开这个人即可知赵国的政治腐败到何种程度。郭开是赵国大臣,囿于文献的缺失,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晓郭开曾担任的职务,但是,郭开对赵国最后的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之说,秦、赵两国各占两位,赵国的两位名将是廉颇和李牧。李牧死于郭开之口,原因是郭开受秦重金贿赂,诬陷李牧。廉颇其实也毁于郭开之口,但并非因秦反间之计一事。

赵孝成王错误地撤换廉颇而用赵括,使赵国损失了四十五万精兵。长平之战以后,赵孝成王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廉颇的重要,让廉颇再次领兵,廉颇不负王命,屡屡为赵国立下军功。

赵孝成王死后,继任的赵悼襄王又不信任廉颇了,派乐乘代替廉颇为将。廉颇不服气,一怒之下,打跑了乐乘,这样,廉颇在赵国就待不下去了,逃到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到魏国后,魏王长期不信任他,廉颇自己也很想回赵国再次带兵。

赵悼襄王此时也感到用乐乘代替廉颇做得有些过分,想重新起用廉颇,但又不知道廉颇近来的身体状况如何。于是,赵悼襄王派使者去魏国看望廉颇(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亦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郭开率先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对出使魏国的赵使行贿,让他设法阻止廉颇回国。使者在魏国见到了廉颇,看见廉颇饭量很大,还能披甲上马,身体极好。但是,这位使者由于收了郭开的重礼,回来对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是饭量很大,不过我在那儿坐了一会儿,他去了好多次厕所。赵王听了使者的话,认为廉颇真的老了,便不再考虑起用廉颇(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郭开作为赵国重臣,自然知道廉颇对赵国非常重要。但是,他嫉贤妒能,不容廉颇,不惜以重金贿赂赵国使者,毁掉了赵国一员能征惯战之将。

后来,楚国听说廉颇闲居在魏国,便派人暗中将廉颇接到楚国。廉颇虽然在楚国当了将军,但是并没有立过什么战功。廉颇在楚国还总是念念叨叨地说:我喜欢用赵兵。最终廉颇死在了楚国(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是赵国名将,屡立战功。长平之战他为秦反间计所害,长平之战后,又率兵对付趁火打劫的燕国,大败燕军。就是这么一位德高望重、屡立战功的名将,在赵国竟然待不下去。郭开之口胜过百万秦军,廉颇、李牧没有死在秦军刀下,却毁于郭开口下。赵国的政坛黑暗到了这种程度,除了亡国还有什么路可走?

在赵国的历史上,不乏大将、名将,可惜的是,这些名将的结局都非常惨,李牧被捕杀,廉颇客死他乡,政治的腐败加快了赵国灭亡的脚步。唐朝末年的周昙曾有诗《郭开》云:“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赠郭开金。廉颇还国李牧在,安得赵王为尔擒?”(彭定求等编《全唐诗》,中华书局1999年版)虽然,廉颇回国、李牧不死,最终不一定会阻止赵国的灭亡,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迟秦军东扩的速度。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三十六 二世诈立 得益者受害者 可悲可叹2三十六 二世诈立 蒙氏兄弟被杀:野心是一把屠刀3三十六 二世诈立 蒙恬被囚,胡亥即位:政治制度的“胜利”4三十六 二世诈立 扶苏自杀:信息不对称5三十五 李斯变节 到底该谁负责:人性不能考验6三十五 李斯变节 李斯变节:趋利避害7三十五 李斯变节 李斯败阵:又缘利害8三十四 沙丘政变 赵高三说胡亥:核心是利害9三十四 沙丘政变 赵高生贼心:政治漏洞是诱因10三十四 沙丘政变 诏书变遗诏 千古遗恨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