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千古一帝秦始皇_三十八 李斯之死 胡亥发飙,赵高暗算,李斯夷灭三族:内斗开始

王立群
中国历史
总共174章(已完结

千古一帝秦始皇 精彩片段:

三十八 李斯之死

胡亥发飙,赵高暗算,李斯夷灭三族:内斗开始

原来,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率领八百戍卒起兵反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中央集权专制的巨大民变。

这场民变是怎么引发的呢?

自古官逼民反。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等八百戍卒被征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边,由于大雨误期,无法按时到达。秦法严苛,“失期当斩”。面对赶到渔阳是死、造反也是死的困境,陈胜、吴广选择了造反。

这场民变,最初只有陈胜、吴广率领的八百戍卒,人数少,装备差,但是星星之火迅速酿成燎原之势,一下子点燃了整个大秦帝国子民长期积聚的强烈不满情绪。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整个大秦帝国境内,特别是山东六国立即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秦大起义。

六国被秦兼并之后,六国王族的后裔一直没有死心。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后,响应最积极的是两类人:一是最苦的农民,二是六国王族的后裔。农民最苦,所以反抗性最强;六国后裔素有威望,所以他们迅速开展了各自的复国运动。一时间,六国后裔纷纷重建自己的国家,楚国、齐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全部复国,整个函谷关以东一片混乱。

陈胜、吴广还派出一支大军向大秦帝国的心脏关中进军。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郡守,郡治洛阳(今河南洛阳),扼守通往关中的咽喉。但是由于起义军的势力非常强大,李由无法阻挡来势汹汹的起义大军。于是赵高借此诬陷李由通“贼”。

李斯在朝中一向势力强大,所以秦二世审查李由通“贼”一事很快被李斯知道了。

李斯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他想求见秦二世说明真相,但是秦二世在甘泉宫休假,李斯见不着。于是,李斯便写了一封奏书状告赵高可能谋反。

李斯这封奏书引用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两个实例:

第一,子罕篡国。宋国有个叫子罕的人,他对宋桓侯说:老百姓最喜欢的是嘉奖赏赐,最讨厌的是杀戮惩罚。你是国君,嘉奖赏赐全归你,杀戮惩罚全归我。这样,您在百姓中肯定能落个好口碑,我管杀戮惩罚,肯定口碑很差。宋桓侯一听,有道理啊,就照此办理了。只用一年,子罕就杀了宋桓侯,篡夺了君位。因为掌握了杀罚予夺的权力就能够控制各级官员,控制了各级官员就等于掌握了朝政,所以,子罕杀宋桓侯是水到渠成之事。

第二,田氏代齐。齐国有个田常,他父亲在世时,百姓贷粮之时大斗放出,百姓还粮之时用小斗收进,这一大一小,实际上是向齐国百姓让利,最终赢得了齐国的民心。到田常之世,他还继续采用他父亲那套办法,民心向之,最终赢得齐国民心的田常杀了齐简公,自己当了齐国国君。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田氏代齐”。

李斯说:赵高现在兼有子罕专任杀戮刑罚的权力,又有田常非比寻常的地位,我担心他会假借陛下的威信,图谋不轨。

秦二世看了李斯的上书之后说:赵高只是个贱臣,国家安定他不会放纵自己,国家有难他也忠诚不改。我非常信任他,你为什么怀疑他呢?我年少丧父,不懂得治国,丞相年龄又大,我靠不了多久。我不靠赵高,又该靠谁?赵高精明勤奋,下知人情,上体我意,您不要猜忌他(且朕少失先人,无所识知,不习治民,而君又老,恐与天下绝矣。朕非属赵君,当谁任哉?且赵君为人精廉强力,下知人情,上能适朕,君其勿疑。《史记·李斯列传》)。

作品简介:

《千古一帝秦始皇》是王立群“读《史记》”系列巅峰之作《秦始皇》的新版本,既为新, 自然融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思路、新认识、新感想。该书对秦始皇的解读可以说是王立群先生个人学识与思想融汇的高峰,其谨慎周密的考证与大胆创新的推测、 其行云流水的表述与旁征博引的阐释都会令读者叹为观止。全书不仅展现了秦始皇作为中央集权制开创者所创建的雄伟霸业,也对秦始皇其人功过是非进行了多方面 的评述。

作者:王立群

标签:王立群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传记秦朝百家讲坛

千古一帝秦始皇》最热门章节:
1四十二 皇陵之谜 秦陵缘何太豪奢2四十二 皇陵之谜 神秘地宫 秘在何处3四十二 皇陵之谜 时间与人力 都是问题4四十一 子婴亡国 子婴被杀 大秦帝国灰飞烟灭5四十一 子婴亡国 子婴补天乏力:历史没有给他机会6四十一 子婴亡国 赵高作威,章邯投降:帝国完了7四十一 子婴亡国 在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上寻欢作乐8四十 赵高之死 赵高是个坏人9四十 赵高之死 耍阴谋玩手段 赵高被夷灭三族10四十 赵高之死 子婴是谁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