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20·铁血蒙元_第四章 崖山之后 五、汗国的命运

易中天
中国历史
总共24章(已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20·铁血蒙元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崖山之后

五、汗国的命运

至正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二十八日,由于大明军队兵临城下而丧失信心的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半夜三更打开元大都健德门逃往漠北。八月初二,明将徐达率军入城,维持秩序。同月,明朝皇帝朱元璋下诏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府为北京,改元大都为北平,大元王朝宣告灭亡。☾1☽

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也结束了。

历史应该反思,但需要新的眼光。因为传统的中华史框架已经装不下变大了的中国,更何况这段历史原本就具有世界性,只有放在全球背景下才能看清。☾2☽

那就先来看看蒙古人的其他汗国。

最先灭亡的是窝阔台汗国,时间是在忽必烈去世十五年后。这个可怜虫是那样地短命,以至于也有人不将其计算在四大汗国之列。如此命运当然让人扼腕,因为他们的祖宗毕竟是大蒙古国的第二任大汗,而且可汗海都还曾经悍然向忽必烈叫板。海都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扮演反对忽必烈当局的角色,却在对察合台汗国不自量力的战争中失败,其地盘部分并入钦察汗国,部分并入大元,再也未能复国。☾3☽

当然,他们也永远不能与拖雷系争锋。

察合台汗国的历史要长得多,直到大元灭亡的第三年才被颠覆,却可惜混乱不堪又面目模糊。照理说,正如大元是蒙古帝国的中华部分,或中华帝国的蒙古时期,察合台也可以说是蒙古帝国的突厥地区,或突厥斯坦的蒙古王国。然而这个汗国的主人似乎一直没有给自己的角色定位。他们不像忽必烈系或旭烈兀系那样以中华皇帝或波斯苏丹自居,反倒坚持自己是蒙古草原的儿子。结果,他们的汗国没有固定的疆域,没有稳定的中心,后来还分成了东西两半。

好在一个世纪下来,这里终于尘埃落定。征服者变成了突厥人,以至于产生了叫作“察合台突厥语”的语言。宗教信仰也不再摇摆不定,而是皈依了伊斯兰教。大元灭亡十五年前,察合台汗接受了割礼,十六万人剃了头。而且,由于他的引狼入室,一个名叫帖木儿的突厥化蒙古人又接管政权把此地变成帖木儿汗国,并把欧亚大陆搅得天翻地覆。

察合台汗国从此成为历史。

同样,旭烈兀的汗国也伊斯兰化了。

把伊利汗国变成伊斯兰国家的是合赞汗,时间是忽必烈去世的第二年,即1295年6月19日。这一天,他率领蒙古军队集体皈依了安拉,并且包上了头巾。后来合赞汗还改名穆罕默德,自称苏丹。这是一个重大转折,因为旭烈兀以及合赞汗的父亲阿鲁浑都是同情基督教的佛教徒。于是,伊利汗国彻底地波斯化了,跟大元王朝也渐行渐远。

事实证明,合赞汗是强有力的领导者。尽管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却精力旺盛计谋多端,而且能够娴熟地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印地语和法语等多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够这样对蒙古贵族说:欺负自己的臣民算什么勇敢?那些民众跟我们一样把妻儿当作心肝宝贝,他们也是人。

可惜,英明的可汗或苏丹以及他的改革,却未能保证汗国的长治久安,甚至未能保住首席大臣拉施特的性命。这位波斯的司马迁在合赞汗去世后,被阴谋家们以荒谬而可怕的罪名处死。事实上,尽管伊利汗国新的统治者创造了蒙古式的伊斯兰文明,甚至打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圆顶建筑完者都墓,但由于旭烈兀系后继无人,伊朗地区很快就陷入分崩离析之中,终于悲剧性地成为帖木儿的盘中餐。

作品简介:

《铁血蒙元》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最新卷,讲述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的故事,并从全局视角分析中华历史的挑战、机遇与命运。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空出世,蒙古铁骑在短短几十年间席卷欧亚大陆。 他们从何而来?是天选之子还是昙花一现的搅局者?世界文明格局重新洗牌,中华历史的车轮又将驶向何方?

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二十卷。

作者:易中天

标签:易中天中华史中国历史文化人文

易中天中华史20·铁血蒙元》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本卷大事年表2第四章 崖山之后 六、当惊世界殊3第四章 崖山之后 五、汗国的命运4第四章 崖山之后 四、元曲故事5第四章 崖山之后 三、知识精英6第四章 崖山之后 二、多元文化7第四章 崖山之后 一、大中华8第三章 大元王朝 五、海洋战争9第三章 大元王朝 四、兼并南宋10第三章 大元王朝 三、转折点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