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_第十二章

陈靖黎白
中国历史
总共17章(已完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 精彩片段:

第十二章

1

这里没有森林,却有着像森林一样的山。道路蜿蜒在半山腰上,像藤子盘在树上,穿过来,再穿过去。

从山间的盘肠小道上看下去,左下方,那汹涌澎湃的金沙江只是一条细细的玉带。再从小路上抬起头来向更高的地方看去,在山腰间稍为平坦的地方、弯弯曲曲的地方……都排列着许多节木筒子,很像一条条被切断了无数节的巨蟒。那是当地藏民们为了能够喝到难得的泉水而专门设置的“涧槽”。这种涧槽是很奇特的。因为这一带地区特别缺少水源,居住在山峦中的藏人便设置了一种东西,那是用粗大的树干挖空了中心,使它成为一根管子似的东西。在山凸凹的地方接上这些筒子,使水顺着筒子里流出来,而不令其任意流到人们所取不到的地方。凡是顺水流下的转弯处或是遇到了短短的断层崖,便摆上更多的筒子来引水。泉水长年地流着,倘若因为自然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了流水的方向,藏民们就将筒子也一起移动。这样,山下的泉水有时在山石上流着,有时又必须顺着筒子流,一直可以流到藏民居住的寨子里去。倘若有人抽掉其中任何一段筒子,泉水就会从崖上飞散,而不能被人们所用。这种木筒子做成的涧槽又分成好几个支流,也就是说有好几个可以打到水的水口,供当地藏民自由地用水。在不生长森林、只露出青灰色和深褐色的山石上,排放着一排排的“涧槽”,使人们看起来,真是别有一股风味。

早晨,太阳虽然被山崖遮住,然而天是亮了。起床号响起来,各个红军连队的起床号在各个半山腰间嘹亮地响着,这一片交响乐似的声音震动了甜睡的山谷,唤出了娇羞的太阳,催起了满山的走得疲倦了、沉睡不醒的红军战士们。紧接着人喊马嘶,歌声笑声,炊事员的切菜声,铁铲碰铁锅的叮当声,小娃娃的哭声,母亲的低低的催眠曲声……混成了一片。山谷中立时又是一番景象。添了这些人,给深山僻谷长年幽静带来了气象一新的活力。

王二田从一个岩洞里钻出来,伸着懒腰,揉着眼睛。当他睁眼一看这巍峨的群山,不由吸了一口凉气。他回过头来,看见连长李冬生正在他身后站着,也是带着惊诧的眼光望着这莽苍的群山。

原来,他们站在一座大山的山腰,一眼就可以看见对面三五里远的山崖。在两山之间,隔了一条深深的断层沟。从沟南到沟北,两山相隔的路程直径只需半小时的工夫,但是除了飞鸟而外,人是腾跃不过去的。真正走起来,得翻下山沟再爬上山梁,走到对面的山上去。这翻上翻下的路还是棋盘似的看不清楚的崎岖小路。

王二田吃惊地看着这种山路,伸了伸舌头,朝李冬生说:“连长,咱们多亏是走在前边,你看这山,爬了一天,才走这么近,够多急人。”他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说:“要都碰上这样的鬼山啊,走上十年,我看,也走不出一百里地去。真糟心!”

李冬生看着对面山上的红军战士也都从山石缝里、岸石洞中、石头上爬起来,他很有兴致,便朝王二田笑着说:“昨天你不是说,找中央红军去,北上抗日去,多远也能走么?这个山,就能走上十年?”

“嘿,连长,你可真是的,找中央红军,路上要全都是这种山,我就爬它一辈子。”王二田笑着说。

“光爬山爬一辈子?”李冬生摇摇头说:“革命大事呢?咱们留给谁?”

王二田笑了。他没有说什么。他默默地看着对面山上的战士们,一会儿,他又偷偷看看李冬生。连长已经显然瘦弱很多了。左臂上的伤口已经合上了,但看起来,左胳膊比右胳膊细了一个圈。而且,过江以来,连长更不怎么好说话了,总是一声不吭地走在连队前边,总是扛机枪,为战士背步枪。若有个别的战士在漫长的道路上走得心烦意懒,说几句怪话,发个脾气,李冬生只是默默地为这个战士背上枪,严肃地盯他一眼。那个战士就老实了,再抢过连长为他背的武器,大步地走起来。尽管这样,连长依然常常发怔,特别是一个人坐下来休息或是晚上宿营的时候。王二田猜得出连长在想着什么,想着谁,这次,他又看见连长站在那里,两眼直勾勾地盯住山峰。王二田实在忍不住了,说:“连长,你得爱惜一点自己的身体啊!”

李冬生没有表情地看了看王二田,说:“我哪里不爱护自己呢?将来,我还得给蒋介石找点麻烦哩!”

“连长,”王二田低声地说:“我知道,你想指导员。”

李冬生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作品简介:

1936年春天,中国革命的形势正处在两个高潮之间。中央红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下已经跋涉长征两万五千里,胜利地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红二方面军在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率领下开始了伟大的长征。这是最末一批进行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正因为是最末一批,它所遭遇到的困难也是极多的。这本书,就是描写在这一巨大的行动中的一个片断:一支红军的先头部队在通过云南、西康等地遇到的国民党军队阻拦、追赶,以及通过藏族兄弟地区和亘古无人烟的雪山所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作者简介:陈靖(1918-2002.10.30),苗族,1918年生于贵州省瓮安县。红军时期,在战斗剧社(二方面军),从事飞行鼓动工作,在工农剧社(四方面军)从事音乐、舞蹈工作,在人民剧社(中央机关)从事戏剧工作。抗战时期,在八路军中任指导员、教导员、文工团长、摄影科长、宣传科长、团主任、政委等职,解放战争中,任炮兵师、旅政治部主任、特种兵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在空军学校和部队,任政治部主任,并从事科研与历史撰写工作。作品有小说与电影剧本《金沙江畔》,电影《原子时代》,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猎鹰记》,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贺英》、《往事情深》,大型话剧《贺龙前传》,诗集《枪剑风云录》,散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等等。

黎白,男,1930年7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参军,历任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特种兵纵队、炮兵部队政治部秘书和宣传、教育、组织干事及报社组长,华北军区政治部助理员,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编剧。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者:陈靖 黎白

标签:陈靖黎白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历史军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七章2第十六章3第十五章4第十四章5第十三章6第十二章7第十一章8第十章9第九章10第八章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