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_第十三章

陈靖黎白
中国历史
总共17章(已完结

红军不怕远征难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1

数十匹马上坐着藏人的骑手,马匹在山谷中的小路上飞驰着。

藏人的马队奔驰过红军曾经走过的悬崖水口。他们放慢了速度,从红军担架队曾经停留过的地方走过去。

魏七在马上斜睨了一下红军遗留的破草鞋、破衣服,用过了的破旧棉花、纱布,贮藏药水的小玻璃管子和地上残留的一些血渍。这所有一切景象,使魏七很为舒畅。他看了看哲仁嘉错,满意地笑着说:“共产党、赤佬,他们在这里吃亏不少啊。老洛桑旺阶这条狐狸真能干!姜是老的辣啊!”

哲仁嘉错狠狠踢了坐马一脚,马突然遭受了这样打击,连忙翻开蹄子猛蹿了几下子。他却坐在马上,挺直了身子,满脸杀气,阴沉得像满天乌云。他轻蔑地哼了一声,瞪了瞪魏七,没有说出话来。他和洛桑旺阶的仇,虽然由活佛给和解了,可是,魏七竟当着他的面夸奖起那个老家伙来,不能不使他气得发胀。

魏七也感觉到有些失言。眼前的人是自己的基本力量,可得罪不得。连忙说:“其实,这么险要地方,要是你哲仁嘉错来了啊!我看,一个红军也过不去。”他瞧了瞧脸色立即缓和下来的哲仁嘉错,暗自笑了笑,便拉紧缰绳,加快了速度,大声地说:“老朋友,我看,红军共产党这会儿,怕是早过了洛桑旺阶的寨子了。快走!”

骑兵队加快了速度奔驰了不大一会,又重新放慢了步子。

骑手们头发长长的,双手抱着肩膀,连缰绳也不抓,没精打采地晃荡着身体。有一个骑手哼起了他们中间流行的歌曲,于是,歌声便飞扬起来了:

我的家乡在那远方的山脚下,看见了山野的花草啊……

就想起了美丽的家。不唱歌的日子很难过哟,

唱了呢?……我的“好心”伙伴儿又不喜欢。

……”

哲仁嘉错千总正是一肚子火气未消,便勒住缰绳,立着眉毛骂着:“唱什么,你们这些狗奴才。”

“唱吧,唱吧!”魏七朝哲仁嘉错狡猾地笑了笑说:“唱歌唱起了劲,打起仗来也一样能起劲啊!”

作品简介:

1936年春天,中国革命的形势正处在两个高潮之间。中央红军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下已经跋涉长征两万五千里,胜利地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红二方面军在任弼时、贺龙等同志率领下开始了伟大的长征。这是最末一批进行长征的红军主力部队。正因为是最末一批,它所遭遇到的困难也是极多的。这本书,就是描写在这一巨大的行动中的一个片断:一支红军的先头部队在通过云南、西康等地遇到的国民党军队阻拦、追赶,以及通过藏族兄弟地区和亘古无人烟的雪山所遭遇到的种种困难。

作者简介:陈靖(1918-2002.10.30),苗族,1918年生于贵州省瓮安县。红军时期,在战斗剧社(二方面军),从事飞行鼓动工作,在工农剧社(四方面军)从事音乐、舞蹈工作,在人民剧社(中央机关)从事戏剧工作。抗战时期,在八路军中任指导员、教导员、文工团长、摄影科长、宣传科长、团主任、政委等职,解放战争中,任炮兵师、旅政治部主任、特种兵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在空军学校和部队,任政治部主任,并从事科研与历史撰写工作。作品有小说与电影剧本《金沙江畔》,电影《原子时代》,小说《红军不怕远征难》、《猎鹰记》,纪实文学《贺龙毕生纪略》、《贺英》、《往事情深》,大型话剧《贺龙前传》,诗集《枪剑风云录》,散文《马背上的小红军》等等。

黎白,男,1930年7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1947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参军,历任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特种兵纵队、炮兵部队政治部秘书和宣传、教育、组织干事及报社组长,华北军区政治部助理员,总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八一电影制片厂高级编剧。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作者:陈靖 黎白

标签:陈靖黎白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历史军事

红军不怕远征难》最热门章节:
1第十七章2第十六章3第十五章4第十四章5第十三章6第十二章7第十一章8第十章9第九章10第八章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