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_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四、崇明移民

李翔
中国历史
总共61章(已完结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 精彩片段:

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四、崇明移民

崇明岛接收了第一批三峡移民,也是接收三峡移民最多的县城之一。中国政府认为,三峡工程的关健在移民,三峡工程的成败也在移民,这让崇明这个本与三峡工程无关的地点成为观察三峡的一个地标。地处长江口门户的崇明岛形状如一春蚕,东西长,南北狭,是中国仅次于海南和台湾的第三大岛,归上海市管辖。不过从上海市区到崇明需要转乘渡轮。因为它的秀丽风景,崇明岛一直也是一个旅游胜地。2000年8月13日,第一批外迁移民自重庆云阳县南溪镇迁往上海崇明岛,这一次的迁移人群被当作“三峡库区第一批外迁移民”,他们的目的地是上海。媒体说,这样的安排多少具有象征意味:从大西南重庆的深山峡谷到物质发达的上海郊县,移民的外迁之路充满希望。而由政府出面组织安置外迁移民,这也是建国以来上海的第一次。

汽笛声响起时,黄万平知道,他们再也回不去了。

船从重庆云阳县码头出发,顺着长江水路,载着这位24岁的年轻女人离开她出生的地方,驶向另外一个陌生的城市。船上熙熙攘攘,挤满了六百多号云阳人,他们用重庆话交谈。水路并不坎坷,远抵不上内心的波涛汹涌。一则当时的新闻报道说,出发前,“移民们依舷而立,无不泪流满面”。

这段旅程将持续整整五天。

上世纪末的一次会议已经决定了他们的迁徙命运。1992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在政治上对一场延续了近百年的水利工程争论划上句号,也成为三峡工程启动的开始。

这个工程将是自中国历史典籍《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之后的最大的水利工程。无数人的命运将因为三峡工程而改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必须搬迁离开三峡库区的黄万平们。政府公布的数字表明,水库将淹没湖北、重庆两省20个区县的277个乡镇,其中,有8座县城将被全部演没,1座县城大部分地区被淹没,4座县城和市区被部分淹没。那座大部分地区将被淹没的县城,就是黄万平的家乡重庆云乡县。因为这个工程而被迫搬迁的人数总计将超过110万人。

在这条船上,还坐着她未来的丈夫丁方成,以及丁方成的两个堂兄弟丁方远和丁方银,她的姨父一家人,其中包括姨父姨母和他们的两个儿子及儿媳。他们的目标是上海,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他们将成为这个繁华都市的新成员,尽管是在周边——由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与此同时,很多中国大学生们为了取得这个城市的户籍拼命竞争,头疼不已,而另一种获得上海市户口的方法是,在这个中国大陆房价最高的城市购买住房。

5天的航行之后,他们终于抵达了上海市所辖的崇明岛。同“七山一水三分田”的云阳不同,崇明岛尽管三面临水,却少有山。它是一个由海水和江水冲击而成的中国第三大岛屿,它对自己的定位是生态岛,旅游业发达,在最繁华的南门镇八一路上,有两家肯德基,这个地区的房价可以买到4000元每平米,有1600辆人力三轮出租车围着它寻找生意。而云阳则是个纯粹的农业县,92%的人口都是农民。无论他们是否情愿,黄万平和丁方成兄弟必须离开这个农业县。因为大水将无可避免地淹没他们曾经劳作过的农田、曾经的住宅和嬉戏过的河流。

抵达崇明建设镇界东村之后没有多久,黄万平正式嫁给了比自己大10岁的丁方成,尽管丁方成是再婚,并且携带着一个10岁的儿子。这个新的家给他们的保障是每人40平米的住宅、每人一亩田地和每人每月的38.75元补助。丁方成的能干成功维系了这个家庭的运转,并且让他们成为一个社交中心。在他们结婚的当天,镇上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都出席了他们酒宴。去年9月,丁方成和黄万平将政府为他们所建的房屋重新修葺,并在原先的一层平房上加盖了新的一层。这栋楼房的每个房间内都摆着床。黄万平不好意思地笑着解释,那是因为经常有好几个人在他们家聚会并且留宿,最多的时候,会有七八个人留宿。

但丁方成并不能够在家里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度过每个夜晚。他的职业决定了他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外面奔波。他买了一辆货车,依靠为企业和个人运输货物谋生。他在崇明岛的另外一个镇上拥有另一处住所,因为他的客户都集中在这个镇上。补偿是,他每个月能有超过5000元的收入。即使在崇明本地人中,这个收入也是较高的。

对于丁方银来说,这就像一场骗局。

“当我们在那年12月份时候来崇明看地方时候,心里面已经隐隐觉得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了。”丁方银说。原因很简单,因为那时候很冷。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丁方银的父母没有跟随他和大哥丁方远一并移民到崇明岛,而是选择和另外两个儿子一起留在了云阳。

但在开始时,一切显得顺利。丁方银也经历了和堂哥丁方成类似的建家过程。他也是在移民之后和比他小10岁的一位同乡女孩结婚,并且在刚刚到来没多久时,就在自己家中摆起五桌的酒席,宴请他的本地邻居。

作品简介:

《共和国记忆60年》为献给建国60周年而创作,一套共三本,分别为编年纪事、成长地标和风雨人物,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建国60年间的历史风云和亿万人命运坎坷,大处可揽国家民族之命运,小处可见社会民生之心态,鲜活而充满趣味。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对于中国来说,却是充满了风云变幻和时代变迁的60年。在这段岁月里,个人的命运随着共和国的历史车轮而跌宕前进。每一年,都有数不清的故事和抹不掉的记忆。岁月令山河巨变,每个人心中都装了一段60年的回忆。但在历史的长河中,60年终不过一瞬,却每一刻都跟每个人息息相关。过去60年,中国完成了从没落到崛起的巨变,其变在人、地和事。本系列丛书立意于此,以人物、地标、编年三个角度记录共和国60年历程,在点式的记录中,梳理出一个国家的成长路径。

在这里,你能看到60年中最独特的中国印记。

小岗、大寨、刘庄、蛇口、兰考……一个个熟悉或不熟悉的地名从历史中一一跳出来,讲述属于它们自己的那段故事。

地标,因为风云际会下的某些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从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转而拥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逐渐转义为一个时代变迁的代名词。

本书选取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风雨兼程中形成的60个深具历史社会意义的地标,回顾了这些历史记号凝固、升华的过程,勾画出共和国蜿蜒前进的足迹,以及坎坷中仍昂首奋进的历程。

60年,意味着一个甲子结束,新中国历史的首卷已然付梓;60年,也意味着另一个甲子的开始,一轴新卷正徐徐拉开。

作者:李翔

标签:李翔共和国记忆60年历史中国

共和国记忆60年·成长地标》最热门章节:
1第三部 大国新局 六〇、新建筑,新未来2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九、汶川:中国之痛3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八、青藏铁路:高原的铁路之梦4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之城5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六、太湖治水:发展之殇6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五、平昌直选:云中的民主7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四、崇明移民8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三、阿拉善:商人与沙9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二、博鳌的亚洲之声10第三部 大国新局 五一、江村和中国农民的生活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