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_第七章 乱世英雄 一、白面书生奋义旗

吴蔚
中国历史
总共34章(已完结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 精彩片段:

第七章 乱世英雄

中国自古就有“乱世出英雄”一说。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群雄逐鹿的大战乱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孔子、老子、墨子这样的伟大圣哲,也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商鞅、孙武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期。

一、白面书生奋义旗

唐代开元中期,颜杲卿在范阳(北京)任户曹参军。后又任管田判官。他以性情刚直、不畏权贵,办事公正、不谋私利而闻名,深得同僚们的赞誉,范阳百姓传颂他是清官。当时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使,见颜杲卿深得民心,就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初破例任颜杲卿为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太守。一时间,范阳城内都传颂安禄山惜才爱贤,任人唯贤。而此时距离安禄山起兵反唐已经不足10个月。

安禄山起兵后,前锋部队直指藁(音gao,同搞)城。担任常山太守的颜杲卿见叛军来势凶猛,仓促之下无以防备,只得与长史袁履缣开城诈降。安禄山自以为颜杲卿有知遇之恩,倒也没有起疑,当众赠给颜杲卿、袁履谦每人一件锦袍,命继任原职,多征集粮草、招募兵丁,以备调用。还派叛将高邈、李钦凑领兵5000驻守井陉关(今河北井陉),一是把住西进要道,二来还可以监视颜杲卿行动。尽管如此,安禄山心中仍然有些不放心,便将颜杲卿的儿子、侄儿带到自己军中做人质。

颜杲卿表面上接受安禄山的命令,暗中却厉兵秣马。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颜杲卿知道反击叛军光自己一人不行,就请长史袁履谦吃饭,席间试探问道:“安禄山为何给你我赠袍?”袁履谦答:“拉拢你我为其效命。”颜杲卿进而问道:“当如何对待?”袁履谦心有成竹地说:“穿他的袍,走我们的路。”颜杲卿高兴地说:“正合我意。”于是二人联合起来,修城浚渠,招丁壮,实仓廪,矢志讨贼。颜杲卿还派人去告知堂弟平原(治今山东平原北)太守颜真卿,约定联合起兵,互相响应,“约与连兵断禄山归路,以缓其西入之谋”(《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

颜真卿所统辖的平原郡属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的辖区,颜真卿跟堂兄颜杲卿一样,都隶属于安禄山。安禄山蓄谋反唐,招兵买马,积草屯粮,颜真卿对此早有察觉。为了防变,颜真卿借下大雨之机,修城挖壕,加固城池,并暗中征丁壮,贮屯粮食,表面上却佯装无事,整日与文士饮酒赋诗,挥笔泼墨。安禄山曾经派人侦察平原郡的动静,认为颜真卿是白面书生,不足为虑,所以并未放在心上。而安禄山举兵后,因平原郡不在叛军南下的大道上,所以只檄令颜真卿以平原、博平(今山东聊城)军屯7000人防河津。颜真卿将计就计,借口执行安禄山的命令,征募士卒,其实是准备反击叛军,“旬日间募得勇士万余人”。他对这些士卒涕泣陈诉,晓谕众兵奋起抵抗叛军。众人为之感动,齐声拥护。

颜真卿还暗中派亲信平原司兵李平持着安禄山所发的伪檄赶赴长安,上报玄宗。玄宗正为河北二十四郡县尽归附安禄山而发愁,还长叹道:“难道二十四郡就没有一位义士吗?”等到李平至朝廷,非常高兴地说:“朕还未见过颜真卿是什么模样的人哩,他却能如此为国效忠,难得!”于是赏赐李平,让他归报颜真卿:“讨贼立功,定当重赏!”

安禄山渡过黄河、攻下洛阳之后,颜真卿召募勇士,几天就招募到1万多人马,便公开宣布举兵讨伐安禄山,士卒皆感愤异常。此时。刚好安禄山部将段子光奉命带着唐朝忠臣李澄、卢奕、蒋清的人头,传示河北,令郡县速纳粮款。传到平原郡时,颜真卿下令将段子光绑在城头,腰斩示众。又将李澄、卢奕、蒋清三人的首级续以蒲身,用棺材收殓埋葬。全城军民哭祭吊唁,忠义传及四邻。

颜真卿是已沦为叛军之手中原地区向第一个公然反抗叛军的人,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打响了抗贼的第一枪。之后,饶阳(今河北饶阳)太守卢全诚据城抵抗安禄山,河间(今河北河间)司法李奂杀安禄山所任命长史王怀忠,济南太守李随派其游弈将訾嗣贤过黄河杀安禄山所任命的博平(今山东聊城)太守马冀,几方各有军众数千或万人,共推颜真卿为盟主,军事上由其统一指挥,共同抗击叛军。颜真卿立即派人跟颜杲卿联络,让堂兄尽快攻占要塞井陉关,以截断安禄山的后路。

当时驻守井陉关的叛军将领李钦凑是安禄山的干儿子,嗜酒如命,是个出名的酒鬼。此时刚好年关临近,井陉关另一叛将高邈去范阳见安禄山述职。颜杲卿得知消息后,趁机写信给李钦凑,说自己有病,不能亲到井陉关,邀请李钦凑和高邈到常山商议年关劳军的事情。李钦凑早听说颜杲卿一直有病在床,近来没有异动,便放心地带了几个随从到了常山。李钦凑到常山的时候已经是晚上,颜杲卿假称入夜不开城门,让李钦凑夜宿城外焦同驿,同时派人盛情接待。李钦凑落座后不久,便喝得酩酊大醉,在醉梦中稀里糊涂地被推出斩首。颜杲卿又派人杀死其副将潘惟慎,投尸于滹沱河中,随即连夜调动军队,包围了井陉关。第二天天亮时,袁履谦带人提着李钦凑的人头到井陉关招降。叛军见主将已死,井陉关又被唐军包围,便开关投降。于是,颜杲卿兵不刃血地收复了井陉关。

事有凑巧,第二天藁城县令崔安石便派人来报,说叛将高邈已经从范阳回来,天黑将到藁城。颜杲卿当机立断,在藁城设下埋伏,捕捉高邈。天黑时,高邈带着一队随从来到藁城县衙,结果被伏兵捉住。高邈还不明所以,大叫:“为何捆我?”崔安石冷笑问他:“你为何叛国?”高邈这才无言以对,当即打入囚车,押往常山。

不几日,安禄山的心腹何千年奉命到赵郡(今河北赵县)一带巡视,又被颜杲卿趁机抓住。当时,安禄山正派大将张献诚1万余兵围困饶阳,饶阳十分危急,颜杲卿正想要前去营救。何千年为了活命,便给颜杲卿出主意说:“现在你要为唐朝廷效力,既善其始,亦应慎其终。你召募的军队皆是乌合之众,难以拒敌,应该深沟高垒,以逸待劳,不可与张献诚争锋。等到朔方军(指名将郭子仪的军队,郭子仪时任朔方节度使)到,再一同进击,传檄河北郡县,断其后路。现在你应该四处放出风声说:李光弼(时为郭子仪部下,任朔方军左兵马使)正率步骑一万出井陉口。又派人对张献诚说:你所率领的军队多是团练士卒,无坚甲利兵。难以抵挡李光弼所率山西劲兵。张献诚听后,必解饶阳之围而去,这是一大奇计。”颜杲卿采纳了何千年的计谋,张献诚果然因惧怕李光弼而退兵,饶阳之围因此而解。

颜杲卿随即派长子颜泉明和贾深、翟万德带着李钦凑的人头,押解何千年、高邈去长安,一是向朝廷报告战果,二是要求朝廷早日发兵平叛。这时候,内丘(今河北内丘)县尉张通幽请求同行,哭着说:“我兄通儒陷贼为叛将,请许我与泉明一起至朝廷,以救宗族。”颜杲卿很是同情,于是同意了张通幽的请求。

其实这是因为张通幽怕因哥哥张通儒投降了安禄山而被连坐,祸及家门,想找机会为自己留条后路。当一行人路经太原时,张通听说太守王承业与宰相杨国忠交好,“欲藉以为援”,便怂恿王承业留住颜泉明,由他代为押解叛贼,窃功归己。王承业欣然接受了建议。

作品简介:

盛衰易势,治乱更迭。大唐极盛向衰的转折,正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盛衰之交,偶然与必然间,历史显示出其残酷和不可抗拒。

盛衰易势,治乱更迭。风流盛世,演绎悲情。为君者,盛极而骄,德消政易,纵声色;为臣者,宠高则傲,包藏祸心,造乱世。、

祖孙贞观开元为盛世,则天玉环集宠命不同,贤相权臣当政世迥异,开元节度天宝乱中华,乱世英雄功高不盖主,诗仙诗圣相轻更相重……

本书以历史人物为核心,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人:一类是直接引导改变了历史走向的人,比如唐玄宗、安禄山等;一类是人物的选择将能局部影响历史的人,比如张巡、哥舒翰等;另一类是完全为历史潮流所支配的人,比如大诗人李白、王维等。通过这三类人在安史之乱的大历史背景下的命运,全面细致地展现了大动荡中的芸芸众生相。

本书分为两编,选择了安史之乱发生的大背景,以人物的命运为主线,讲述了安史之乱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唐朝由兴而盛、极盛转衰的演变。通过详略得当的记述,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都作出了细致的分析,力求将人物、事件和背景、社会大气候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血有肉地反映出古代中国这一辉煌的历史年代的盛衰变化的根源。

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起来。

权力与欲望,梦想与勇气,一个动荡与转折的大世界里,如火如荼。帝王、权臣、英雄、宦官、后宫……悉数登场。

八年间,唐帝国胜极转衰。偶然与必然,造就着这段历史,却无不显示出历史的残酷和不可抗拒。

作者:吴蔚

标签:吴蔚唐朝隋唐史

755年·中国盛衰之交》最热门章节:
1本书大事简要年表2创作缘起及后记3第八章 大诗人们的命运 三、杜甫愁何在4第八章 大诗人们的命运 二、红尘中的谪仙人5第八章 大诗人们的命运 一、万事不关心的王维6第七章 乱世英雄 四、白衣山人李泌7第七章 乱世英雄 三、郭子仪功盖一代8第七章 乱世英雄 二、扼一城而捍天下的张巡9第七章 乱世英雄 一、白面书生奋义旗10第六章 山河犹在 四、长恨歌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