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4·千山残雪_三、晋辽恩怨 2.“战”还是“和”?

奎文阁
中国历史
总共16章(已完结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4·千山残雪 精彩片段:

三、晋辽恩怨

2.“战”还是“和”?

石晋内部对于土地的沦陷和对于契丹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巨大分歧,主战派和主和派的矛盾愈演愈烈,伴随石敬瑭的死去和小皇帝的登基,这个矛盾达到了顶点。

时间过得很快,因为人感觉。

时间过得很慢,因为人感觉。

时间过得既不快也不慢,因为老天掌握。

石敬瑭在他人生剩下不多的时间里,像梳理乱麻一样,一根一根地梳理天下大事。在对待契丹方面,作为后晋的最高统治者他不仅以身作则,向契丹曲意奉承,而且一再诫勉边镇大将和官员要克服各种困难执行好这一条国策。

在对待拥兵自重的藩镇方面,石敬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通过“先兵后礼”的政策,军事重压之下取得优势胜利,但避免因痛打落水狗而激化和扩大矛盾,反倒继续给予失败者高级礼遇,从而彻底摆平了前朝大臣范延光。

从太原之战中收降过来的大将杨光远,随着地位和军事实力的上升,野心开始膨胀,头脑开始发热,手伸得越来越长。不仅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吆五喝六,还对朝廷大政方针指手画脚,特别是不满桑维翰的权势,迫使石敬瑭将桑维翰调职。石敬瑭包容再包容,忍耐再忍耐,后来实在忍无可忍了,石敬瑭决定修理修理杨光远。

石敬瑭的办法是“剪除羽翼,调离基地”。他先借着各种名目把杨光远手下大将一一提拔,提拔到别的地方做大官,分化削弱杨光远的权势。再通过明升暗降的办法,把杨光远的官爵加封加封再加封,换地换地不停地换地方,一连挪了三四个窝,才把杨光远的实力逐步掏空。可谓煞费苦心。

自从立国之初,后晋内部就存在“主战派”和“主和派”,主战派骂主和派是投降派,主和派骂主战派是惹祸精。石敬瑭在两派之间费尽心思周旋。石敬瑭之所以如此大费周折地在两派之间周旋,之所以对任何一派的腰杆都不很硬,核心是因为石敬瑭卖国在先。他为了一己私利,把偌大边疆国土拱手与人,他是始作俑者,罪恶的源头在他那里。所以,无论时局多么艰难,这个孽是他先做下的,他没有太多的正气指责别人。

没等石敬瑭把乱麻梳理好,两派之间的矛盾终于走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公元941年,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实在受不了契丹的鸟气了,更看不起石敬瑭和一干投降派的奴才相。作为北部边防重镇,安重荣不管后晋的什么国策不国策,屡屡对契丹动手动脚。

契丹使者往来中原,成德是必经之路。

安重荣接待契丹使者的时候,不是谩骂就是冷嘲热讽,到后来竟然派人在半路上暗杀契丹使者,打劫他们的或者他们携带中原的财物。

作品简介:

奎文阁先生再出解史力作,讲述盛唐隆宋之间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将一段历史大变局壮观呈现。

本书纵横捭阖,在大背景下讲述重大事件,再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大变局中拷问人物决择,解析了人性在道德利益与生死之间的游走和坚守。千回百转的故事情节,刺激人的每一根神经;跌宕浮沉的人物命运,使人禁不住扼腕唏嘘;亦庄亦谐的叙事风格,令读者玩味不绝;生动深刻的说理论道,发人深省启迪智慧。

让我们跟随作者独特的笔调,一起走进那个精彩纷呈的年代吧。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第四部《千山残雪》讲述了:

中原非正统,天下各自立,一时间遍地是皇帝。耶律阿保机统一八部后的契丹帝国崛起,称雄关外。中原翻覆,王朝短命。王建家族和孟知祥家族割据的西蜀,钱氏家族偏安江浙,杨行密死后徐温徐知诰父子窃取淮扬权柄,刘岩和他二十多个混蛋儿子在广粤兴风作浪,起死回生的马殷称王黔楚。一时间遍地都是草头王,乱世求生,良莠不齐。帝国陷入了空洞的迷茫,帝国的出路和希望在哪里?

作者:奎文阁

标签:奎文阁唐宋间迷失的帝国唐朝宋朝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4·千山残雪》最热门章节:
1三、晋辽恩怨 5.杀胡林2三、晋辽恩怨 4.中原的主人不好做3三、晋辽恩怨 3.灭国之祸4三、晋辽恩怨 2.“战”还是“和”?5三、晋辽恩怨 1.儿皇帝的日子6二、契丹帝国 6.燕云十六州7二、契丹帝国 5.谁来接替李嗣源8二、契丹帝国 4.十年和平9二、契丹帝国 3.汗位之争10二、契丹帝国 2.阿保机的心思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