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间迷失的帝国4·千山残雪 精彩片段:
二、契丹帝国
2.阿保机的心思
耶律阿保机征服渤海国是为什么呢?他下一步的战略构想是什么呢?一次外交会见全面透露了契丹皇帝的勃勃雄心,他要吞并河北。
征服渤海国之后,契丹国土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既有畜牧业,也有了农业,还有了手工业。既有丰富的矿藏,也有发达的贸易。既有强大的游牧骑兵,也有了野战城守的步兵。既有了中原输入的政治文化,也有了契丹自己的文字。既有契丹八部为核心的帝国族群,也整合了十几个少数弱势族群。契丹帝国不仅拥有了这些多种形式的文明,而且展示出整合这些文明的能力,这是一个帝国或者文明生命力的象征,是处于上升趋势的标志,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文明能力。可是说,契丹国具备了一个复合型大帝国的基本条件和气象。因此,契丹在此后的百年间傲视北方,也就此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成为必然。这都要归功于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是他三十多年来南征北战,苦心经营的结果。耶律阿保机已经成为契丹人心目中的神,战神、财神、保护神和精神之神。耶律阿保机的地位达到了崇高无比的极致,受到各部落的顶礼膜拜与无限崇敬。
耶律阿保机平定和统一了北方,强盛了契丹帝国,他雄心勃勃,他踌躇满志,他要南下中原。
耶律阿保机完全有理由这么想,因为他能。
耶律阿保机完全有信心这么想,因为他能。
耶律阿保机完全有必要这么想,因为他能。
这一年,耶律阿保机五十四岁,经验丰富,阅历深厚,威望崇高,地位牢固,权力巨大,可谓鼎盛时期。他还能大干几场,大干很多年。
攻破扶余城和忽汗城之后,渤海国内仍有很多地方不服契丹的占领,屡屡发生叛乱或武装对抗。耶律阿保机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平息扑灭了各地的反对势力。
公元926年六月,契丹皇帝耶律阿保机到达慎州(据说在吉林扶余以西),准备回驾契丹皇都临潢府。
就在耶律阿保机准备回师的时候,急匆匆来了一位后唐使节。阿保机与这位后唐使节的会谈,全面表达了他对于中原的看法以及他下一步的战略性打算。
公元926年四月,李嗣源遭受重重政治迫害之下,走投无路,万般无奈起兵对抗后唐朝廷。后唐皇帝李存勖众叛亲离,穷途末路之际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在一片拥戴声中填补了李存勖留下的皇帝空位。李嗣源即位之后,按照一般通行的外交礼节,后唐朝廷派出供奉官姚坤出使契丹,去向契丹皇帝报丧,告诉契丹李存勖的死讯以及李嗣源登基称帝成为后唐之主。
姚坤身负重任,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赶赴契丹国都临潢府。到达临潢府之后,姚坤才知道契丹皇帝皇后皇太子都在渤海国,正忙着打仗。姚坤不敢耽搁,晓行夜宿,翻山越岭,又赶往忽汗城。姚坤边赶路边打听契丹与渤海国的战争状况以及契丹皇帝的行踪。走在半路上,姚坤听到消息说,契丹已经灭掉了渤海国,耶律阿保机此时正在慎州,准备班师回京。姚坤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被契丹灭掉渤海国的巨大战争胜利震惊了。姚坤虽然官爵不高,可是见识不低,他明白耶律阿保机其志不在小啊!契丹国力非一般可比,以后必定是中原的劲敌。
那个时代没有飞机火车,更没有软卧包厢,姚坤这次出差行程上万里,完全靠骑马坐木轮车,雨雪风霜,坎坷崎岖,十分辛苦。没有电视广播互联网,新闻和消息不灵通,姚坤打听到的消息总免不了滞后或者失真,这给他这个使团的行程造成了巨大麻烦。足足走了一个月之后,六月份,姚坤到达慎州,找到了契丹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