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皇帝全传_第五十六卷 辽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宗耶律德光

李雪慧
中国历史
总共365章(已完结

中国皇帝全传 精彩片段:

第五十六卷 辽

第二百八十九章 太宗耶律德光

一、受助母后代兄承嗣

辽太宗,姓耶律,名德光,小字尧骨。是太祖第二子,母为淳钦皇后萧氏。唐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生,辽大同元年(公元1008年)卒。公元927~947年在位。

辽天显元年(公元926年)七月,辽太祖突染急病卒于扶余(今吉林四平市)。太祖殁后的第二天,皇后述律平称制决事,一手包揽了契丹的军政大权。

阿保机和述律氏有3个儿子(阿保机共4子)。长子耶律倍,为人聪敏好学,性情外宽内挚,尤好读书,不喜射猎。能作文章诗赋;知音律,善绘画;还精通医药、针砭之术。太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被立为皇太子。太祖灭渤海后建东丹国(即东契丹之意),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号称人皇子。次子耶律德光,相貌雄勇威武,精于骑射,长期随父外出征战,累立功绩,参预军国之务,年仅20岁时,就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三子耶律李胡,此时年仅15岁。

阿保机与他的两个儿子倍和德光,对中原文化有着比较广泛的兴趣,都很熟悉汉文、汉字。阿保机就说得一口很好的汉语,只是在契丹族内部不说。他要祭祀一位在汉人中有影响的人物,于是就建孔子庙,命倍秦秋祭奠。而述律后的契丹族传统思想则比较浓厚,她正是以这种思想倾向,来从她的儿子中挑选帝位继承人。

由于耶律倍对契丹人传统的骑射等不感兴趣,汉族知识分子的气息太重,立为皇太子后,参预军国大政,尤表现出崇尚中原文化,倾心汉法,与述律后的意愿相违拗。耶律德光虽也和父兄一样,熟悉汉族文化,写得一手好汉字,但却更娴于骑射,在屡次的征战中获胜,赢得了契丹众将的钦佩,博得了母后的另眼看待。耶律德光自幼对母后奉事恭谨。述律后病了不吃饭,他日夜服侍在左右。每当做了错事,述律后一瞪眼,他就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惟母命是从,故尤为述律后所钟爱。

当阿保机死后,述律氏及诸将领奉阿保机的梓官还皇都之时,耶律德光暗受母后之命,镇压了渤海叛州,赶回京城。这时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仅几个月,他让其子监国,也急忙回到皇都。兄弟俩开始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述律氏回到皇都后,匆忙召集朝中大臣们商议国嗣之事,贵族大臣、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首先明确表示:“帝位宜立嫡长!”得到众人附和。见此,述律后知道若强行立耶律德光为帝,势必引起诸臣的抵制和反对,所以她决意先清除反对势力,为德光嗣继帝位扫平道路。

天显元年(公元926年)十一月,述律后以图谋不轨的罪名,首先把耶律迭里等抓了起来投入牢狱,然后对他们严加刑讯,要他们承认“谋叛”之罪。前后被杀者数百人。创制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吕不等人,也被怀疑党附耶律倍,要予以惩办,突吕不只得赶快逃离京城。朝中诸臣,人人自危,无人敢议立嗣之事。

耶律倍清楚地知道自己继位无望,甚至有杀身之祸,便对诸臣说:“我弟德光功德过人,人心所属,宜主社稷。”愿意让位。

大显二年十一月十五日,耶律德光即帝位,祭谒太祖庙,行柴册礼(契丹保留的新君主即位举行的传统仪式),御宣政殿受群臣朝贺,接受尊号曰嗣圣皇帝,尊述律后为应天皇太后,册妃萧氏为皇后,祭告天地,遣使谕告诸国。至此,耶律德光在母后述律氏的支持下,取代了耶律倍,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太祖阿保机死后,述律后曾断右手置于阿保机陵中以代身殉,耶律德光即位后,为报答母后举立之恩,特为述律后建“断腕楼”,刻石树碑,定太后的生日为永宁节,在太后出生的仪坤州(今内蒙古沙拉木伦河南岸)树立“太后诞圣碑”。而耶律倍被夺取了继承帝位的权力,心中愤恨不平,便只身携带侍臣40余人,泛海经登州(今山东蓬莱)投奔后唐,改姓名为东丹慕华,后又改为李赞华,最后死在异邦。

二、备足机良小获中原

作品简介:

《中国皇帝全传》讲述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煊赫2000余年。他们之中,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钩沉他们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中国皇帝全传》汇集历代约400余位皇帝的小传,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迄末代皇帝溥仪且后附历代皇帝一览表。如此,则大体反映了历代帝王的全貌。

作者:李雪慧

标签:李雪慧中国皇帝全传历史

中国皇帝全传》最热门章节:
1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2第六十三卷 清 第三百五十三章 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3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思宗朱由检4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五十一章 熹宗朱由校5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五十章 光宗朱常洛6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九章 神宗朱翊钧7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八章 穆宗朱载垕8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七章 世宗朱厚熜9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六章 武宗朱厚照10第六十二卷 明 第三百四十五章 孝宗朱祐樘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