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解密华为_第十章 “华为接班人”悬疑 传闻引发董事会大换血

余胜海
政治经济
总共65章(已完结

解密华为 精彩片段:

第十章 “华为接班人”悬疑

传闻引发董事会大换血

2010年底,华为全体持股员工投票选举产生了51名持股员工代表,并由这51名持股员工代表于2011年1月15日选举出新一届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孙亚芳继续留任董事长,而原董事会成员、华为元老纪平、费敏退出董事会。任正非的弟弟任树录、妹妹郑黎、儿子任平都没有进入董事会。

2011年4目17日,华为在发布的2010年年报中第一次披露所有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名单、简历和照片,体现了华为在透明化、规范化方面的持续努力。

董事会成员与之前一届也变化不小,一方面是成员人数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是人员组成也有较大差异。

华为内部人士表示:“公司董事会和EMT经常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出现新面孔也是非常正常的。”

据介绍,华为公司新任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年富力强;不少董事会成员有丰富的跨体系管理经验,具有优秀的战略观、全局观。比如余承东、李杰、丁耘、孟晚舟、陈黎芳、万飚、张平安等人,新面孔的数量在13名董事会成员中占到了7个席位。而孙亚芳的留任,是对一年多以来外界对任正非主导公司“家族化”走向臆测的有力反击。

任正非在新董事会产生时进一步表示了“放权”的决心,这也表现在新董事会产生同时,华为对公司业务架构进行的大刀阔斧调整上,未来其业务划分将打破过去按产品分类的方式,而是转向按照不同客户将公司业务分为四大块,成立了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网业务、终端业务和其他业务四大业务运营中心,分别设置各自的经营管理团队(EMT),各自按照其对应客户需求的规律来确定相应的目标、考核与管理运作机制,在统一的公司平台上进行差异化的运作和经营管理。

据了解,新董事会改选以及公司架构调整,与华为近来面临的转型压力有着密切关系。

华为方面表示:“华为董事会将越来越强化集团控股公司发展的模式,董事会进一步放权,让底下四大业务分别扩张。让管理更开放,更透明。”

2010年11月以来,任正非密集地在公司内部作了3次意味深长的发言。3次发言表达了已经在全球电信设备领域处于“坐二望一”位置的华为,在企业传承、业务转型、公众形象等问题上面临的挑战。

首先是2010年11月2日一篇名为《我们要习惯在谣言中发展》的内部讲话。针对媒体以及公众认为,其有意扶持儿子任平接班,并从而导致多年合作伙伴孙亚芳去职的传言,他调侃说:“这是个‘娃哈哈’的问题,媒体现在很沉闷,如果不哈哈,大家很压抑,没有愚人节,就开了个大玩笑。”他同时强调,华为公司的股权结构设置,已经注定了其“去家族化”的方向。

其次是2010年11月30日,任正非在“华为云计算发布会”上的发言稿。这次发言他阐述了当前产业发展趋势下华为面临的双重困境—电信业面临天花板以及“云计算”时代电信业与IT业的相互渗透,对华为业务模式、市场策略、企业文化带来的全方位挑战。他敏感地意识到,华为必须从过去电信设备商封闭竞争的惯性中走出来,走向开放与合作。

最后是他表示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改善与媒体的关系。“接班人”传闻是华为对媒体过于封闭造成的。如果华为欢迎媒体到公司调查采访,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传闻。

作品简介:

对于很多人来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其领军人任正非是一个“谜”。1988年,华为在深圳成立,注册资本只有二万元,从代销程控交换机起家,22年时间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制造商,2010年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的标杆。

华为,是东方与西方的管理文化的结合体,现代与传统的矛盾体。在任正非的领导下,华为凭借自有“宪法”激活内部制度、全员持股却拒绝上市、兼容民主的家长式管理。华为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中国企业实力的彰显,更多的是对于中国制造业走向国际的启示。

本书通过对华为公司的企业文化、海外战略、管理变革、忧虑意识、客户服务、技术研发、经营模式、以及倍受关注的华为不上市谜局、“接班人”风波等方方面面的梳理与分析,揭开华为的快速成长之秘,透视华为的过去和未来。

作者:余胜海

标签:余胜海解密华为华为管理企业史经济学商业

解密华为》最热门章节:
1后记2附录 华为大事年表(1988-2011年)3第十章 “华为接班人”悬疑 让文化来交接班4第十章 “华为接班人”悬疑 谁是华为接班人?5第十章 “华为接班人”悬疑 “左非右芳”黄金搭档6第十章 “华为接班人”悬疑 传闻引发董事会大换血7第十章 “华为接班人”悬疑 “接班人”传闻来自何方?8第十章 “华为接班人”悬疑 后任正非时代来临9第九章 华为不上市迷局 华为股权结构揭秘10第九章 华为不上市迷局 股权激励聚人心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