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_第14章 文化大战:当孔子遭遇阿凡达

郎咸平
政治经济
总共15章(已完结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 精彩片段:

第14章 文化大战:当孔子遭遇阿凡达

《阿凡达》只是瑰丽的3D效果吗?背后的三大理念我们不掌握。

《孔子》拍的就是官本位的思想,而孔圣人真正有教无类的传播自己的理想根本看不出来。

孔子学院的生存空间令人尴尬。

背景提示

作为虎年春节贺岁档的一部国产大片,《孔子》于2010年1月22日正式上映,成为第一部与《阿凡达》正面对抗的影片。在其他国产影片纷纷“闻《阿凡达》之风便逃”的大势所趋下,《孔子》却反其道而行,希望在《阿凡达》热潮慢慢退去的间隙里获得上佳表现。也许路开始已选错,结果还是错,《孔子》首周只有2800万的票房,而《阿凡达》仅用了38天的时间就将同门大师兄《泰坦尼克号》在12年前创造的单部影片全球票房18.45亿美元的纪录彻底变成了历史。

一、《阿凡达》:一个我们尚且站不到的高度

各位记不记得《阿凡达》的主角?是一个残障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军人。读者不觉得很奇怪吗?传统美国大片里的英雄,就算不是施瓦辛格这类的猛男,或者莱奥纳多这类的帅哥,也应该是《2012》里的那些又聪明又勇敢的好男人吧!为什么《阿凡达》里的主角却是一个身体残废的退役军人呢?有些人说这是因为只有身为弱者,才会同情和帮助拯救弱者。可是这怎么解释那几个与他并肩作战的人呢?你要注意,这些人并不是被说服或者感染而去搭把手的,而是出于本能的或者内心的、与生俱来的价值观,这就是基督教的救世精神。而且这种基督教精神在片子当中被更深化地演绎。各位读者记得圣母树、爱娃吗?圣母树掌控一切的生命。爱娃是谁啊?爱娃就是天主教里面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这种西方宗教精神所塑造的大爱精神就是《阿凡达》这部电影塑造主角人物方面的第一个要素。

正相反,这个表面的弱者恰恰是最强大的人,因为他的意志最为坚强。比如学习意志,他是所有人里外星语言基础最差的,但是之后却是跟当地人沟通最好的。为什么?他在电影里一语道破:语言就是不断练习。也正因如此,他是第一个成功学习了全套外星人技能的地球人,并且通过了重重磨炼和考核。其实这一切都只是在说一个人的故事——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身残志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最传神的地方是什么呢?《阿凡达》里主人公没有双腿,可是却能纵横驰骋,掌控制空权,成为幻影骑士,而现实中的罗斯福虽然身患麻痹,但却在七年的海军助理部长和十来年的总统生涯中,建设了世界上最有作战能力的海军,使海军成为美国谋求强国地位的有力“大棒”,为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凡达》里演绎的种种冷嘲热讽,罗斯福都没少经受。罗斯福所代表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这部电影塑造主角人物的第二个要素。

可是,罗斯福身上并没有太多的为少数民族打抱不平的影子,那么,这又是哪里来的呢?这都来自于美国知名的民族学专家,美国民族大熔炉政策的切身推动者——摩尔根。他的《易洛魁联盟》开创了民族学这个学科,他的《古代社会》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社会科学界有关古代社会和社会进化的看法。

我相信各位读者朋友可能对摩尔根都比较陌生。他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类学家。他在1846年的时候就进入到印第安人的一个叫易洛魁人的部落,然后当他们的义子,在那边生活,一起玩,一起拜他们的神,参与他们的各种礼教、各种习俗活动。印第安人在美国混得是很惨的,他们等于是一个被上帝所遗弃的民族,美国白人欺负他们,骗他们的土地,骗他们的人,骗他们的钱,搞得他们一穷二白。摩尔根这个人的一生非常传奇,早年与志同道合的青年们一起组织了“大易洛魁社”,就专门给印第安人打抱不平,比如说打个官司夺回被诱骗出卖的土地啊,再比如说动员舆论界为印第安人的利益呼吁,筹款给塞内卡部落的子弟上学。摩尔根筹款资助的一个学生——艾利?帕克,学习能力非常强,也算是同时了解部落内世界和部落外世界的人才,所以他俩后来也结下了很深的友谊。这个学生呢,后来成为将军、被尊奉为印第安人的英雄。而电影《阿凡达》里呢?主人公是当地公主的学生,学习能力非常强,也算是同时了解部落内世界和部落外世界的人才,所以他俩后来也有了很深的感情。当然了,成为幻影骑士的那一刻,他也就成为当地人的英雄了。靡尔根所展现的就是美国强势文化之下这么样一个理解落后民族、帮助落后民族的人。这影射的不就是潘多拉的纳维人吗?《阿凡达》的主角也是被纳维人接受之后,成为他们的一部分,才展开一系列的活动。摩尔根所代表的探索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投影就是这部片子的第三要素。

而这个三位一体的男主角就构成了整部片子的中心。但是这部电影为什么能这么触动我们的心灵呢?因为不管你是基督教里面的玛利亚,还是佛袓,或者是其他教派的先知,它们讲的都是一种跟自然的通灵的关系,就是跟自然是合一的。这种合一因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文明的发展被阻断了。以前的这些古人写的《黄帝内经》、《易经》的内容,实际上都跟《阿凡达》里边的理念是一样的——对自然的珍惜。在电影中,当他们杀死一个动物的时候,你看他们在膜拜,说“你是勇敢的”,“谢谢你把你的身体给我”。你看,甚至为了救这个阿凡达,女主角杀死了几只狼,她说,狼不该死,就是你的愚蠢让这些狼死的,这代表她珍惜自然所孕育的万物,也就是它透过这个电影表达环保的一种态度,从而感动了我们。

中国的这些导演,比如冯小刚,就说《阿凡达》这个故事,实际上在他看来很一般。他说得也对,也不对。《阿凡达》的故事元素,实际上以前都用过了,比方说《与狼共舞》、《最后一个武士》也是类似的故事,因此故事毫无新意。而且,卡梅隆导演在《泰坦尼克号》十四年归来之后用重金砸出潘多拉的3D瑰丽世界也不是个重点,这种砸重金的做法,在中国导演身上包括张艺谋等人都体现得淋漓尽致,但这都不是重点:其实中国导演的可悲之处包括冯小刚等人没有搞清楚的就是《阿凡达》的真正灵魂就是让基督教这种大爱,加上罗斯福这种奋斗,再加上摩尔根这种救世情怀,帮助落后民族维护属于他们的大自然。我很担忧我们中国的导演看不到灵魂,而将注意力都放到了时尚的3D的话,那就太遗憾了,因为3D只是技术的空壳,没有灵魂。

此外,当我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一看,我心里就笑了。笑什么,你知道吗?纳维人不就是落后民族吗?男主角不就是一个罗斯福的化身、怀揣一个基督教的救世情怀、一个摩尔根的救世情怀,来帮助落后民族吗?我们中华民族不就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落后民族——纳维族吗?男主角杰克来拯救我们这些落后民族了,然后我们这些落后民族的人看这部电影还看得挺高兴,你说是不是很讽剌、很好笑。

我想让读者了解一下美国的几次对外战争,包括打日本、打伊拉克、打阿富汗,都有它的先头部队。先头部队不是海军陆战队,而是一帮人类学家,也就是电影中那个女科学家的形象,他们先去研究这个民族的民族性,这一招很厉害。我再给各位读者举个例子,美国打日本之前,美国军方就资助本尼迪克特对日木人的民族性作了深入的科学调研,从而写出一本巨著《菊与刀》,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伟大文献。

作品简介:

本书目的在于以案例形式进一步解剖新帝国主义的操作手法和技巧,浓缩成了本书的十余场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战争。

美国将会如何乘中国之危挑起战争呢?我们的“危”有三,第一、资产泡沫化,第二、经济停滞化,第三、通货膨胀化。而美国无疑将利用三大战争,汇率大战、贸易大战、成本大战,恶化我们的三大危机。

首先说的是美国新近发动的汇率大战。到底美国对中国的汇率大战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那就是挑起资产泡沫!不妨看看泰国、越南、香港和日本历史上遭遇的泡沫大战模式。

汇率大战除了打击我们的出口,实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真实目的是要我们重蹈日本模式之覆辙,逼迫我们开放金融市场。美国在泡沫大战中对日轰炸的三部曲,如今在中国只差半步就完成了部署。

至于美国拿丰田开刀的贸易大战,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就是要解决美国的失业人口问题,完全无异于一场美国版《潜伏》。

我们天天叫嚷着“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可是,所谓的气候变暖,其实就是欧美的一个惊天大阴谋、一场气候大战。而我们却荒谬的落进了新能源的“大跃进”陷阱,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的环境污染将遗祸我们的子孙万代,而欧美则得到了绿色环保。

用炮舰换通商?太愚蠢了!现代东印度公司有着两只秃鹰,那就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高盛、必和必拓和孟山都,它们对中国的侵略绝不亚于大清末期的炮火硝烟,只是它们的手法翻新罢了。

最后谈的是美国的文化侵略,拿《孔子》和《阿凡达》做个比较,就可以了解为什么美国可以成功输出文化价值观。以《阿凡达》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侵略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作者:郎咸平

标签:郎咸平经济学金融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最热门章节:
1第14章 文化大战:当孔子遭遇阿凡达2第13章 焦炭大战:“焦炭出手,打击矿石”的幻象3第12章 转基因大战:来势汹汹的产业资本孟山都4第11章 产业资本大战:世界很小,必和必拓很大5第10章 金融资本大战:一个华尔街的幽灵——高盛6第09章 新能源汽车大战:我们真的领先世界吗7第08章 新能源大战:我们的新能源经济为谁绽放8第07章 低碳美元大战:美国绑架全球经济的碳计划9第06章 气候大战:一个惊天大谎言10第05章 丰田大战:美国版《潜伏》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