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自我修养(第一部) 精彩片段:
第十三章 心理生活动力的追求线
19××年×月×日。“连队准备战斗!统帅上岗!可以出发了!”“怎么出发呀?”“你们想象着,我们决定上演一部优秀话剧。在这部戏中,你们每一个人都要承担一个杰出的角色。你们第一次读完剧本,从剧院回家后,你们将做些什么呢?”
“表演!”维云佐夫声明说。
普辛说,他会认真思考角色。马洛列特科娃会坐在角落,尽量去“感受”角色。而我因为有了观摩演出的痛苦经验,我会放弃这些危险的诱惑,而从神奇的或者其他的“假使”,从规定情境中,从任何其他的幻想中开始。舒斯托夫开始将角色划分为各个部分。
“一句话,”托尔佐夫说,“你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通过不同途径深入到角色的大脑、心理、欲望中,都尽量在自身的情感记忆中激起与角色相类似的回忆,形成概念和对于所饰演形象的生活的自我判断,吸引意志—情感。你们会用自己心灵的触角伸展到角色的心理中,以自己的心理生活动力去追求角色。
“在很少的情况下,演员的智慧、意志和情感能立刻领悟到新作品的主要实质,因其而兴奋,在情绪高昂时创造了创作必需的内心状态。
“通常情况下,台词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智(智慧)所领会,也只是部分地被情感所控制,唤起了不确定的、断断续续的欲望(意志)。
“或者,按照新的定义,在开始接触剧作家的作品时,形成了模糊的概念和非常浅显的对于剧本的判断。意志—情感也只是部分地、不自信地反映了第一印象。这时,形成的角色生活的内部感觉只是‘一般性’的。
“如果演员只是一般地理解角色生活的真正意义,暂时还不能期待别样的结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经过长期工作、研究作品、走过剧作者走过的创作之路以后,才能深刻理解其内部实质。
“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在第一次读完剧本之后,演员的智慧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台词,没有得到意志和情感的任何回馈,没有形成任何概念及对被读过的书的判断。第一次阅读印象派或者象征派作品时,常常是这样的。
“这时,必须借助其他的判断,在他人的帮助之下,理解台词,勉强理解其意义。在努力工作之后,形成了某种浅薄的概念与缺乏独立性的判断。这个概念和判断后来逐渐得到了发展。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将意志—情感和心理生活的所有动力吸引到创作中。
“起初,当目的还不是很明确,这些心理生活动力的无形的激情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而当演员第一次接触剧本,却能抓住角色生活中的能够唤起心理生活动力的强烈激情的个别瞬间。
“思想、欲望是时隐时现的。它们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断裂,一会儿又出现,一会儿又消失。
“如果将这些以心理生活动力为根据的线条描绘下来的话,就会得到某些片断、碎片和线。
“随着不断地熟悉角色和更深刻地理解角色的主要目的,这些线逐渐被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