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学者侦探的趣味雅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学者侦探的趣味雅

——谈《校长宿舍谋杀案》与《艾伯比的终点站》

感谢远流出版社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第二次进入校园,和推理社团打交道。另外,宣传海报上的题目是错的,其实这要怪我,之前我写了一张字条给秘书,告诉她我的主讲题目是“学者侦探的趣味雅”,可能她觉得太奇怪,为什么会用雅这个字?结果就改成趣味“派”了。

我觉得用“趣味雅”来形容英国的推理小说,是最为准确的。阅读推理小说不只是趣味,里头还有一种雅性。雅性的故事像是私人俱乐部的游戏,游戏要求读者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文化教养累积的越深,才越能懂得如何去欣赏,获得的乐趣当然也越高。

80年代的谋杀天王

谋杀专门店的选书以古典推理小说为主,作者大多都已经去世了。出版社希望能访问到目前还健在的作家,作个专访特集,于是我们到英国拜访《昆恩的静默世界》的作者,柯林·德克斯特先生。德克斯特四十岁后才开始创作,写作速度不快,大概两年才有一本作品问世。他仅仅只写了十多本小说,就拿下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的银匕首奖、金匕首奖,以及相征终身成就奖的钻石匕首奖,堪称80年代的谋杀天王。

我们到了英国牛津,在酒吧内与德克斯特进行访谈,几杯酒下肚后,他也变得健谈起来,访谈工作很顺利的就完成了。访谈结束后,我们请德克斯特充当导游,带我们逛逛牛津大学。我问到他一件事,这么多的推理小说都以牛津校园为背景,按人口比例来看,牛津大学应该是全世界发生谋杀案机率最高的地方。牛津不过几万人口,被推理小说这样一路杀下来,应该没剩下几个活人了(笑),为什么牛津会这么受推理小说家喜爱?德克斯特先生给了我一个很幽默的答案:“别忘了这里是牛津大学,每个人都有好几个理由,想要杀掉其他人的!”这句话生动的描述出学术界里谁也不服谁,勾心斗角的现象。德克斯特又告诉我,把牛津大学套入推理小说的第一个人,是J· I· M· Stewart。这位J· I· M· Stewart是谁?他就是我今天要谈的麦可·伊尼士。

以校园学术圈为背景的新型态推理小说

J· I· M· Stewart生于1906年,年轻时就读艾丁堡学院(Edinburgh Academy),不久后进入牛津大学奥瑞尔(Oriel)学院,主攻英国文学。1929年,他前往维也纳攻读精神分析学。学成归国后,他开始从事教学,最后在哈佛退休。1936年,他用麦可·伊尼士作为笔名,写了自己第一本推理小说《校长宿舍谋杀案》。在他接下来五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大部分的作品是用笔名发表的。此外,他也以本名发表学术论文和严肃小说,两个身份的作品都受到很大的回响,不少书迷还不知道这两个人其实就是同一人呢。

《校长宿舍谋杀案》开创了以校园学术圈为背景的新型态推理小说。故事发生在虚构的圣安东尼学院,晚上校园对外的门口是关闭的,外人不得进入。在这样的环境下,校长在宿舍里遭人谋杀,拥有钥匙能进出命案现场的,只有10个拥有崇高地位的学者。到现场调查命案的警察自认没有能力侦办这个案件,便向总局请求支援,伊尼士笔下的名警探艾伯比就这么登场了。艾伯比发现有嫌疑的学者们,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恩怨,问案过程也是困难重重,这些学者谈话时都会大量的引经据典,必须听出言外之意,才能顺利的理出真相。

过去推理小说中的神探们,如福尔摩斯,在犯罪相关知识上是无所不知的,但对于其他领域,如文学、哲学等则是一无所知。这位艾伯比却大不相同,他受过高等教育,有相当渊博的文学知识。办案时,他不只是调查命案现场,还跑到每一个嫌疑犯的房间内,观察每个人的藏书,来进行心理分析,是一本步步为营的推理小说。

伊尼士的小说有两个特色,一是故事里会大量的引用英美文学作品的原文和典故,另一则是常会讨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这些元素对美国读者来说是蛮头痛的,我在网路上曾看过某个美国书评家这么评论伊尼士:“伊尼士的作品中所引用到的诗文,在美国既使是专修英国文学的学生,顶多也只是听过引用的作者名称,对于其着作却是不了解的。”但这些引经据典并不会影响读者阅读时,对于情节设计的理解,可说是另一种阅读趣味来源。

1951年,伊尼士写了《Operation Pax》,故事里有动作追逐戏,剧情还牵涉到国家危机,以及学术圈里疯癫又博学的故事情节。所有的章节结构,是借用米尔顿的长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故事里面的所有坏人,都能在《失乐园》里找到来历,一部小说里又有隐藏另一本着作,这也是一种阅读乐趣。

把创作推理小说当娱乐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小说出现,和作家的出身来历是有关系的。英国推理小说界中,有非常多一流的学者跳进来进行创作的,他们把写推理小说这件事当成是一种娱乐。自己行有余力,趁学校教书研究的闲暇之余,就来玩一玩,写写推理小说,写作目的只是想创造出一个谜题给大家解,是抱着游戏的心情在创作的。这样的创作形式发展到极限,就出现了像麦可·伊尼士这种爱引经据典的“掉书袋”小说,作家把自己平日所学融入作品中。一方面他自己写的开心,读者读来也觉得有趣。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其他作品 《盲侦探卡拉多斯》2其他作品 《黑石南毒杀案》3其他作品 《火箭冲到太平间》4其他作品 《果铁警探打破蛋》5其他作品 《双姝谜情》6其他作品 《明月沟渠》7其他作品 《谋杀我姑妈》8其他作品 《卡西迪的马子》9其他作品 《二月三十一日》10其他作品 《桶子》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