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其他作品 《深蓝再见》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深蓝再见》

The Deep Blue Good-by

●John D· MacDonald/著

美国人的侦探——詹宏志

在美国旅行的时候,我有时候会住到“床与早餐”(B & B,Bed and Breakfast)式的旅店去;这些家庭式的小旅馆常常有个小客厅,有的甚至有个小书房,也都爱摆一些漂亮的杂志和旧书,一方面显示风雅,一方面也让房客排遣路途的寂寞无聊。而在那一堆小说旧书当中,很少例外,你总会看到几本美国推理小说家约翰·麦唐诺(John D·MacDonald,1916~1986)的小说,尤其是书名里永远藏着一种颜色的“私探查维斯·麦基”(Travis McGee)系列。

我开始在美国各地游走时,“私探查维斯·麦基”系列小说的流行最高峰已经过去;在这些旅程中与它们邂逅,反映的正是昔日盛况的遗迹,若不是当日的洛阳纸贵,怎么会有今日的处处残留?但即使到了九零年代的美国读书调查里,查维斯·麦基仍然是美国人最爱戴的侦探之一;他持续不断的魅力,有时候让欧洲评论家颇为不解,像英国的推理小说评论家朱利安·西蒙斯(JulianSymons),就完全不能忍受麦唐诺笔下“私探麦基”系列,甚至跳出来指称约翰·麦唐诺是“当今执业者(指推理小说作者)最被高估之一人”(one of the most overrated modern practitioners)。法国人曾经最能欣赏美国犯罪小说类型中的黑暗角落,推崇了许多不被美国人注意的作家,但他们对“私探麦基”也无动于衷,只有一个人注意到这件事的不寻常,那就是另一位颓废私探的创造者劳伦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1938- )。

卜洛克有一次说:“法国人,咱们文学黑暗面的鉴赏家,也不识得麦唐诺,但反思一想,我也有了答案。…麦唐诺的眼底绝非表面的黑暗。他的感性永远是中部美国人的,而他的小说人物面对问题,永远像是技工解决问题的态度。”卜洛克这段话不容易理解,也许应该放到美国的社会架构里来谈。

美国,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现代,至少,广大中西部的农业居民是极价值保守也极封闭自立的,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美国,每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你就看见这套价值的影响力。麦唐诺的小说人物,多的是中西部跑到大城里来讨生活的人,表面上衣着光鲜,实质上内心仍是一个乡下人,他们遇见困难,束手无策,想到的是找解决问题的人,像找个修水管的工人一样;但这些问题有时候割心刮肺,牵连情感与灵魂,不免连带把自己撕扯得支离破碎。了解这样的文化背景,也许才容易了解为什么有私探麦基这样的侦探,也才能了解全篇小说阳光明亮、角色内心却伤痕累累的氛围由来。

美国推理小说从三 零年代起,一直就在“追寻自己的国家”,许多推理小说家想找一种美国侦探的典型,也想找一种专属于美国侦探小说的特色与叙述方法。艾勒里·昆恩 (ElleryQueen)开启了这个追寻,推理小说“美国革命”的发动者达谢尔·哈梅特(Dashiell Hammett,1894~1961)则完成了方法与特色,后继的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1888~1959)则真正贡献了美国硬汉侦探的典型:马罗(Philip Marlowe)。这些美国式的侦探,吃美国米、喝美国奶水,有一种独特的美国社会文化背景,你得放在美国公路、美国气候、美国的食物与酒吧(绝不是英国酒馆)、以及美国西部的粗犷与自由(绝不是欧式的拘谨)的文化脉络下来欣赏,才能真正得到正味。

感受型的犯罪

约翰·麦唐诺写《深蓝再见》(The Deep Blue Good-by,1964)时,这已是他第四十四部小说,他自己也已经年近五十,但这却是私探麦基系列的第一本,此后他还将陆续写出风行一时、至今不衰的另外二十一本麦基系列小说,虽然有些小说的情节不免单薄一些,或者系列本身也不免有些公式化(这也不可避免,如果你是一位大量写作的人,使小说品质稳定的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套用某些安全的公式),但毕竟一位极其美国的侦探就此诞生,也产生一系列值得一读的推理作品,卜洛克甚至建议你:“从深蓝再见开始,按时序阅读每一本。”(Start with The Deep Blue Goodbye and read them all in order.)

这一位独特的美国侦探,根据作者自己在第一本书里的描述:“查维斯·麦基,那个黝黑、大个子、身手矫捷、住在船上、游手好闲的家伙,那个浅色眼睛、满头鬈发、爱泡妞的家伙,那个宰杀小型凶猛鱼类的家伙,那个爱在海滩上闲晃、爱讲俏皮话、爱好和平、反对偶像崇拜、不信教、好辩的家伙、那个双拳紧握、满身伤痕、秩序井然的社会所不容的家伙。”

查维斯·麦基是美国所谓的“船上流浪汉”(boat bum),也就是不住陆地,驾着船四海为家的人;通常他们会选择一个港口停泊,然后在陆地上鬼混,有一天混不下去或心情不对,他们就飘逝而去,寻找下一个人生的港口。麦基就是停靠在佛罗里达州罗德岱堡(爱好棒球的台湾老球迷对此地名应不陌生,这也是当年举办世界杯青棒赛的地方)的一位“船上流浪汉”,他平日没有工作,也没有真正的侦探牌照,但当有人找他处理问题时,他收取所涉金钱的一半(他不要预付零用金),赚到了钱他就继续他的鬼混生活(钓鱼或者钓妹妹),直到再度感到拮据为止。

但有很多这样的工作吗?偶而会有一两位女伴也忍不住要问他,麦基就会用一切硬汉侦探常用的犬儒口吻回答说:“多到我可以挑三拣四。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文化,亲爱的,我们的社会变得愈复杂,就有愈多半合法的方式来弄钱。有时候我靠老客户牵线介绍。如果你弄来一堆报纸很仔细地阅读,并读出那些弦外之音,你就能看到一位口袋饱满、快乐的乙,和一位双手交拧、可怜的甲。”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正统推理 《昆恩的静默世界》2正统推理 《黑塔》3正统推理 《罗丝安娜:马丁·贝克刑事档案》4正统推理 《恶夜追缉令》5正统推理 《恨警察的人》6正统推理 《时间之女》7正统推理 《玩具店不见了》8正统推理 《多灾小镇》9正统推理 《葛蕾丝命案》10正统推理 《远走高飞》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