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正统推理
《昆恩的静默世界》
●Colin Dexter/著
●简单/译
无声之死硺
痖痖他是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子,却不小心“听”到了不该听到的秘密,因而惹来一场杀身之祸……
痖痖《昆恩的静默世界》利用的就是这样一个奇特而有趣的构想,展开一部中规中矩的英式古典推理小说。
在推理小说历史中,运用感官残障(如瞎子、聋子、哑巴)的角色或当事人,使小说产生另种可能性,或者另种困难与趣味,例子已经不在少数。这样的特殊情境甚至被利用在侦探身上,最有名的例子应该就是史上第一位盲侦探马斯·卡拉多(Max Carrados)的诞生;卡拉多是英国作家恩尼斯·布拉玛(Ernest Bramah,1868~1942)笔下所创造的神探,他年轻时因意外而失明,却得到“新力量的觉醒”(new powers awakening),每每能藉盲人独特的感官条件和他卓越的逻辑能力而屡次破解悬案。艾勒里·昆恩曾将卡拉多出现的第一本同名着作《马斯·卡拉多》(Max Carrados,1914)列为推理小说史上十部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而昆恩自己创造的聋子侦探杜里·雷恩(Drury Lane),《X的悲剧》里的莎剧演员兼神探),更是受到前辈布拉玛影响而发生的呼应之作。
痖痖但在这部《昆恩的静默世界》(The Silent World of Nicholas Ouinn)里,感官残障的功能不是用来强调另一种“新力量的觉醒”,而是一个平凡而困难的处境。小说中的尼古拉斯·昆恩,是一位英国考试委员会历史科的考试委员,他的工作主要是为英国国外各种考试拟定历史科试题;他是一位严重的听觉障碍者,这对他的考试委员工作专业并无影响,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不免有些不便,譬如无法接听一般电话之类的小麻烦。小说是环绕在昆恩听觉障碍这个特性而设计的,他的杀身之祸来自于他“听到”不该听或别人极不欲他人听到的秘密;而谋杀的其中一个环节,又与他“听不到”警铃声音有关。他的“听到”和“听不到”正是整部小说情节的重心,我们不但看到,且不自觉地同情一个听觉障碍者的生活困难,也从中享受(请原谅我!)这个特殊情境所带来之巧妙情节的故事趣味。
痖痖《昆恩的静默世界》是一部正统的(本格的)古典推理小说,故事布局严谨,推理逻辑俨然;受害者死得奇异难解,侦探追查线索步步为营,而周边的人士也扮演着“人人有嫌疑,个个不可能”的捣蛋角色,加上大学城牛津市的学术小圈圈也提供了封闭环境的地理角色。这当然是不可错认的古典推理小说,只是这部小说看起来更写实,更具现代感,人物的刻划设计也比传统古典推理要圆熟的多。
痖痖是的,你即将感受到一部杰出的作品,因为这是来自一位当今地位最高的推理小说作家的作品。
谋杀之王
痖痖如果说詹姆士女士(P·D·James)是当今之世的“谋杀之后”(Queen of Murder),那么,本书的作者柯林·德克斯特(Colin Dexter,1930)就堪称是今日英国古典推理小说的“谋杀之王”了。
德克斯特的第一部小说《往伍士托的末班巴士》(Last Bus to Woodstock)出版于一九七五年,二十年来他一共出版了十二部长篇小说和四本短篇小说集,产量稳定但不算多产。但他的作品有两部荣获英国犯罪小说作家协会(CWA,Cine Writers' Association)的“金首奖”,另有两部则荣获“银首奖”,获奖密度之高,史上罕见——另一位擅长获奖的作家是最近刚刚崭露头角的女作家米妮特·华特丝(Minette Waiters,1949),一九九二年才出道,至今作品仅五部,却把所有的大奖都得完了。
痖痖德克斯特本来学习古典文学,先在中学教书,后因听觉恶化而离职,改任牛津大学考试委员会委员,直到一九八七年退休为止。这个背景与尼古拉斯·昆恩的情境几乎如出一辙,说《昆恩的静默世界》中是德克斯特的夫子自道也不为过。这也是我偏爱这部不曾得奖的早期作品的原因,通常作者写他最熟习的事物时,最容易流露一种情感,使作品不论成功与否都有独特的魅力,我在《昆恩的静默世界》看到的正是这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