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其他作品 《人不可貌相》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人不可貌相》

Skin Deep

●彼得·狄金生(Peter Dickinson)/著

●在伦/译

内容简介

十余名新几内亚某原始部族成员,在归化该族的英裔女人类学家伊芙的保护及资助下,迁移到伦敦西区的一户公寓大宅内,继续他们的部落生活。有一天,他们的族长被人活活打死了,睿智、谦逊的苏格兰警场探长詹姆士·匹柏,奉命调查此案。

一有不会出名的古怪案件发生,侦办工作往往就会落在匹柏探长头上,这回的案件当然也不例外。这一次匹柏又遇上了宿命的死敌,他是否还能如常破案,揪出真凶呢?

导读推荐 太奇怪的小说

推理小说史上的奇才,也就是《人不可貌相》(Skin Deep,1968)一书的作者,彼得·狄金生(Peter Dickinson,1927- )有一次曾经意味深长地说:“我的小说只是排除科学的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 with the science left out)。”这句话涵意颇深,请容我细说从头,试试看能不能解释得清楚……

《人不可貌相》是彼得·狄金生的第一部推理小说作品,在此之前,他本是军人,后来进入剑桥大学读书,有志于文学,遂在英国着名嘲讽杂志《喷趣》(Punch)担任助理主编兼文学评论员,也为《喷趣》杂志写过大量的诗作。他因为评论了多种推理小说,动念想要试写一部“新题材”的推理小说,当他完成第一本推理作品时,却带给了推理文坛一场两极的困惑反应,原因是它“太怪了”。

第一本书本来不叫做《人不可貌相》,而叫做另一个更难以理解的怪名字:《玻璃框蚂蚁窝》(The Glass-sided Ants' Nest),但他的英国出版社宣称“名字里含有虫子名称的书都不会卖钱”,他只好把它改成现在这个名字,同年此书在美国出版时,美国出版社倒是接受了那个奇怪的书名(你读完这部小说后,会发现《玻璃框蚂蚁窝》的书名其实很有道理)。

编选《犯罪与谜题:最佳推理100选》 (Crime and Mysteries: The 100 Best Books,1987)的英国名推理小说家兼评论家基亭(H· R· F· Keating,1926- ),自己就在书中坦承,编选过程中他的助理抱怨他昔日对《人不可貌相》的评价不尽公平(一九六八年基亭在伦敦《泰晤士报》写过一篇不以为然的评论),促使他近二十年后重读该书,基亭发现自己竟然还记得第一次阅读时的大部分印象,不禁赞叹说:“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称赞。”二十年前他的不以为然,正是因为它太奇怪(使得小说的推理本身被掩盖了);二十年后他发现自己记得大部分情节,也正是因为它的构想太独特,令人难以忘怀,同一件事在时间进展中竟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意义,这真是有趣的事。虽然狄金生的小说太奇怪,让推理迷与推理专家打不定主意该接受还是反对,但《人不可貌相》当年倒是一炮而红拿下了英国推理小说的金匕首奖;第二年他又以第二本推理小说《英雄之傲》(A Pride of Heroes,1969),再度拿下最佳小说金匕首奖,这也是仅有的二连霸罕例了。

《人不可貌相》为什么奇怪?我也许可以说,场景太奇怪了,背景也太奇怪了。当凶杀案发生时,苏格兰广场警探詹姆士·匹柏(James Pibble)来到命案现场(狄金生后来有五部小说都以这位匹柏警探为主角,成为他笔下最着名的角色),发现那是阴暗巷内一排十二栋诡异的连栋住屋,但一打开门:“……牢笼中的气味翻腾溢出来,…橄榄球更衣室的气味,燃烧轮胎的气味,义大利餐厅的气味,甲醇的气味,廉价滑石粉的气味……她们穿着针织衫和羊毛裙,但她们并不是英式坐姿——她们蹲距在地板上,一种坦胸露乳、粗印花布打结在腰上似的原始蹲法。提卡路—明蒂—喀玛瓦—伊塔其—吉苏!”

在这样一段气氛特异的景观描写之后,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就此展开在读者面前。原来这些屋子里藏的是一个来自新几内亚行将灭种的小部落,英国人类学家把他们整族原封不动搬到伦敦来,让他们住在整排成栋的房子里面,以便研究者可以就近观察(现在你明白《玻璃框蚂蚁窝》的意思了吧?);不料他们族人当中竟有一位被人用猫头鹰木雕打死了,就警方的观点来看,这当然是一宗不折不扣的谋杀案,但这样奇怪的案子要怎么办呢?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其他作品 《澳洲谋杀案》2其他作品 《九九神咒》3其他作品 《死者无动于衷》4其他作品 《死亡投资》5其他作品 《漫漫长眠》6其他作品 《人不可貌相》7其他作品 《犯罪艺术家》8其他作品 《火气上升》9其他作品 《贵族之死》10其他作品 《棉花闯哈莱姆》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