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读本 精彩片段:
(一七)写水中倒影
(元遗山诗)《泛舟大明湖》①:“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按看水中山影,诗家常语,如张子野《题西溪无相院》②:“浮萍破处见山影”,或翁灵舒《野望》③:“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遗山拈出“更佳”,则道破人人意中所有矣。《老残游记》第二回所谓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大明湖里,比上头的千佛山还要好看。”达文齐尝识其事⑤:“镜中所映画图,似较镜外所见为佳,何以故?”
窃谓斯语足供谈艺持“反映论”者之参悟也。又按古诗文写陆上景物倒映水中,如《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六谢偃《影赋》⑥:“平湖数百,澄江千里。群木悬植,丛山倒峙;崖底天迥,浪中霞起”;少陵《渼陂行》:“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船舷冥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或《渼陂西南台》:“错磨终南翠,颠倒白阁影”;窦痒《金山行》:“有时倒影沈江底,万状分明光似洗。乃知水上有楼台,却从波中看启闭”;已工于体物穷形。而刻划细致,要推储光羲《同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
“鱼龙隐苍翠,鸟兽游清泠;菰蒲林下秋,薜荔波中轻”;前二句分别言水中动物似亦居山上,而山上动物似亦行水中,后二句分别言水中植物似亦生山上,而山上植物似亦浮水中,既能易地而处,仍复同居相安。钱牧斋《初学集》卷十七⑦《姚叔祥过明发堂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第十三首自注:“余最喜杨无补诗‘闲鱼食叶如游树,高柳眠阴半在池’”;盖柳影映池,闲鱼遂“如游树”,手眼正同“鸟兽游清泠”、“薜荔波中轻”,而关合流动,非徒排比铺列矣。潘次耕耒《遂初堂诗集》卷八《题可帆亭》⑧:
“鱼游天上餐云影,树倒波心濯练光”,似仿此。参观《元诗选》三集杨敬德《临湖亭》⑨:“鱼在山中泳,花从天上开”;王铎《拟山园初集》七言律卷四《水花影》⑩:
“波面波心流蛱蝶,树头树底浴鸳鸯”;阮大铖《咏怀堂诗集》卷四《园居杂咏》之二⑾:“水净顿无体,素鲔如游空。俯视见春鸟,时翻藻荇中。”十七世纪法国名篇尝写河明如镜⑿,摄映万象,天与地在水中会合,鱼如飞而上树,鸟如游而可钓。(483—484页)①元遗山: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诗人。撰《遗山集》四十卷。
②张子野:张先字,宋词人,有《安陆集》一卷。
③翁灵舒:翁卷字。宋诗人,四灵派之一。撰《西岩集》一卷。
④《老残游记》:小说名,清刘鹗撰,凡二十回。
⑤达文齐:今译作达芬奇,十五、六世纪意大利画家、力学家、工程师。
⑥《全唐文》:一千卷,清嘉庆十九年敕编。
⑦钱牧斋:钱谦益号,清学者,撰《初学集》一百十卷。
⑧《遂初堂诗集》:潘耒,字次耕,撰诗集十五卷。
⑨《元诗选》:清顾嗣立编,共三集,一百十卷。⑩王铎:字觉斯,明人。撰《拟山园初集》二十二卷。
⑾阮大铖:号圆海,依附魏忠贤,名列逆党,撰《咏怀堂诗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