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跟李嘉诚学创业_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9、孜孜不倦 自主求学

张岩雨李问渠
传记回忆
总共43章(已完结

跟李嘉诚学创业 精彩片段:

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9、孜孜不倦 自主求学

李嘉诚如是说: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

李嘉诚作为一个以赚钱为目的的生意人,却让人在他身上感觉不到一丝的功利气息:他决不为了求利而求人,这是因为他从小接受的就是万事都要靠自己的家庭教育,并且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始终以锤炼自己的真本领为第一要务。不管是在他艰苦创业的时代,还是在他事业上叱咤风云的时代,李嘉诚从不忘记自主学习。因此,李嘉诚的成功人生与他的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和自主的求学精神是分不开的。1999年末,李嘉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到,“求知是最重要的一环节,有些人到某一地步便满足,不再求知,停滞不前,今天我仍继续学习,尽量看最新兴科技、财经、政治等有关的报道,每天晚上还坚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文。”

李嘉诚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教和家传熏陶。他小时候聪明好学,接触了很多儒家思想理念。小小年纪的李嘉诚一直投身教育的理想。他那时有一个很强烈的理念: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也许,如果不是发生国灾家难,李嘉诚会沿着求学之路一直走下去。同时,他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日本人占领了家乡潮州之后,李嘉诚一家前往香港。

到了香港,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为了适应商业化气氛很浓重的香港社会,李云经要求儿子“学做香港人”。这个“学做港人”不是简单的。最基本的就是语言。首先是广东话。李嘉诚靠自己的虚心请教的态度和聪明的头脑,很快就练习了一口很熟练的广东话。最难的当属英语了。李嘉诚几乎没有一点英语基础,但是他理解一句话,就是“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还有父母的苦心。因此李嘉诚还是坚持学下去。

后来,李嘉诚的父亲去世,李嘉诚被迫辍学。在承担养家的责任下,李嘉诚在给别人做学徒工的同时,依然坚持学习。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他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刚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英语。后来父亲过早病故,他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也从不间断坚持业余学习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李嘉诚熟练地掌握了广东话和英语这两门语言。年逾古稀的李嘉诚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对一个商人来说,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只知道一个地区的语言,那么商业活动也就只能局限于这一个地区。李嘉诚学的广东话,为他在香港创业奠定了基础。英语更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长江塑胶厂创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就凭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直接接洽,而赢得了使长江塑胶厂起飞的订单,而李嘉诚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其契机就源自李嘉诚从英文版的塑胶杂志获取了可贵的信息。至于李嘉诚后来大规模的跨国经营,就更离不开英语了。

李嘉诚在茶楼、钟表厂做学徒的时候,就显示出了不一般的眼光。他看到了时势的变化发展要学高科技的东西,只有高科技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不被淘汰。对于已经辍学的李嘉诚来说,只有通过自学才能学到基础知识。时刻关注时局发展的李嘉诚认识到,没有知识便成就不了大事业。他首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近期目标——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那时的李嘉诚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每天工作都在15小时以上。回家后,还要就着油灯苦读到深夜,有时经常会忘了时间,以至于想到要睡觉时,已到了上班的时间。生活的艰辛已使李嘉诚的意志逐渐坚强起来,尤其在学知识方面,他更是有着顽强的毅力。他咬紧牙关,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

尽管李嘉诚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却为无钱买教材而发愁。这个时候,他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将用过的教材当垃圾扔掉,而有些颇有心计的学生却将旧教材出卖换钱。这样虽然所得甚微,但毕竟换了钱。他猜测:既然有人收购旧书,就会有专做旧书生意的书店。然后他开始注意留心考察,结果很容易便证实了他的推断。李嘉诚于是到折旧书店廉价买些旧教材,一次只买一两种。学完之后,又拿到那个旧书店去卖,然后再将卖旧书的钱买回“新”的旧书。就这样,李嘉诚不仅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真可谓一举两得。

李嘉诚后来在谈起这件事时,仍很得意,似乎那时节省几元钱比现在赚几亿元还兴奋。他说:“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的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别的旧教材。我学到了知识,又省了钱。”1999年,李嘉诚再次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说:“那时候,人家是求学,而我是抢学。”

李嘉诚坚持不懈自主学习还表现在他逐渐成功后,面对强烈的商场竞争,他不局限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他知道要不落伍,唯有用知识包装自己。后来,已经成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在IT时代仍然能够来去自如。因为李嘉诚从来就不会忘记学习。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的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的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的一个习惯。

他回忆过去时说:“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因为当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在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增长,可以说是自己一生中最为重要的。现在仅有的一点学问,都是父亲去世后,几年相对清闲的时间内得来的。因为当时公司的事比较少。其他同事都爱聚集在一起打麻将,而我则是捧着一本《辞海》、一本老师用的课本自修起来。书看完了卖掉再买新书。”

李嘉诚的成功不仅仅靠的是机遇,更大部分是他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1981年,李嘉诚在谈到自己走向成功的因素时说:“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果100%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小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1986年,李嘉诚继续阐述他的观点:“对成功的看法,一般中国人多会自谦那是幸运,绝少有人说那是由勤奋及有计划地工作得来。我觉得成功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完全是靠勤奋工作,不断奋斗取得成果;第二个阶段,虽然有少许幸运存在,但也不会很多;现在呢?也需要一点运气,但如果没有个人条件,运气来了也会走的。”

2005年,李嘉诚在汕大商学院主持“经济沙龙”时说,他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其“要多读书”,谈到成才,李嘉诚特别强调,“学生一定要念好英文。因为中国将来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的国际社会。”在李嘉诚的“玩笑”背后,是他对没受过正规教育的事耿耿于怀。他说:“1950年,我开始创业,只有5万元,我干活很拼命,想等过几年赚够100万元,就把公司卖掉,回头去念书……应该说是一个意料之外,让我把生意做下去。”李嘉诚因此告诉学生,“要多读书,专业有关的材料一定要了解得很清楚。以前,每天晚上我看书,从不看时钟,看完了就熄灯睡觉,现在精力跟不上,晚上看书有时还没看完自己就睡着了。”

创业感悟:做任何事,都不能缺乏实在本事,更离不开自己的能力。要为自己打开一条人生通道,自主的学习精神必不可少。不管环境如何,都要不忘记学习。特别是在逆境之中,更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在知识的海洋中净化思想,了解做人的道理,积累成功的经验。

作品简介:

作为一代商业巨子,李嘉诚被人们誉为“华人首富”、“亚洲超人”。李嘉诚为什么能成功呢?作为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他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出一条创业之路,直到拥有自己庞大的财富王国的呢?

《跟李嘉诚学创业》对李嘉诚的创业过程及成功之道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告诉我们应该从李嘉诚身上学些什么:

从李嘉诚作为一个推销员,我们学习如何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从李嘉诚作为一个小老板,发奋图强成为“塑胶花大王”,我们学习他如何开拓自己的事业;从李嘉诚把握投资良机、兵不血刃、以小搏大屡战屡胜,我们学习他如何运用非凡的商业智慧;从李嘉诚善用人才“海纳百川”,我们学习他充满智慧的管理艺术;从李嘉诚以“做事先做人”之信条搏击商场数十年,创造了一个只有朋友,没有敌人的奇迹,我们学习他做一个高尚的商人……

“万川归海海不盈”,学习之路是永无止境的。听其言,观其行,研究其走上富贵之路的历程,我们可以从这位创业大师的身上汲取到无尽的智慧。

作者:张岩雨 李问渠

标签:张岩雨李问渠跟李嘉诚学创业传记商业

跟李嘉诚学创业》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10、自我修炼 名誉至上2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9、孜孜不倦 自主求学3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8、明白经商 清白做人4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7、平易近人 体贴别人5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6、同甘共苦 重情重义6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5、照顾同行 赢得人缘7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4、白手创业 勤俭节约8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3、积累善心 诚实做人9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2、坦诚相待 赢得信任10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1、做人经商 诚信为先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