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高岗_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六章 毛泽东决定查处高岗

张思铨
传记回忆
总共33章(已完结

高岗 精彩片段:

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六章 毛泽东决定查处高岗

1953年是建国四年来大事怪事迭出的一年,在中共历史上留下难忘的一页,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毛泽东主席设想党中央分一线、二线领导,国家行政机关改为部长会议,准备召开党的代表会议和首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议会(即人大常委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等;出现了中组部副部长私自拟出八届中央核心领导人选两组名单的怪事;旨在“贬刘拥毛”的中央第五号人物,骤然变成了“要打倒”毛泽东、“反党篡权”的“地下司令部”的司令,后来演出中共建党以来第一出中央政治局委员、新中国首任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自杀身亡的悲剧,被定为建国初最大的“反党、反中央”和“反毛主席”,“推翻党中央”,“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历史大案,也是“铁案”;毛泽东自遵义会议以来至逝世时唯一一次未出席四中全会,而让他不信任、不放心且是高岗的对手刘少奇主持中央全会揭批高岗的问题;高岗为坚持什么“路线”而死,至今说不清楚,这还不够奇怪嘛。

一、那些事导致毛泽东不满高岗

1953年,中央究竟发生几件什么事情,导致毛泽东对他的战友、能加强中央委员会工作的干练领导并依靠抓经济工作的高岗,突然不满直至打倒、“搞死”呢?个中发展变化的事情比较复杂,怪就怪在毛泽东支持高岗反右倾错误的代表人物刘少奇,突然变成反对反右倾的高岗且被打倒。主要有这么几件:

第一件 中组部副部长安子文私拟“八大”两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几个要害部门领导人的名单,天上捅了个大窟窿。在中央的一个会议上批评了安子文,安作了自我批评,只给了个党内警告处分了结。毛泽东怕张扬出去影响中共权威,也担心引起军队将领不满,造成将相不和,亲口交代“这件事再不许向外泄露”。高岗没有按照毛泽东的交代办。

财经会议和组工会上,有人借批评财经工作和组织工作中的错误、右倾错误,企图追其“两组名单”后台,高岗和陈云及个别领导接触交谈中扩散了“有薄无林”的名单问题。11月底到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和一些军区领导谈话,在召见广东军区领导叶剑英、谭政谈话时,谭政提到“有薄无林”是怎么回事(因他们不了解其中内幕)?毛泽东反问:“你们怎么知道的?谁给你们说的?”毛泽东对向外扩散更加恼火,他在中央的核心会上追问是“谁泄露出去”的问题,没人承认。毛泽东意识到可能是高岗泄露的,散会时让高岗留下单独了解此事。他问高岗:你看是谁泄露出去的?高岗不敢承认是自己泄出去的,含糊其词。毛又试探问:是不是饶漱石泄露的?高说不会的。他当着毛泽东面撒谎欺骗。毛泽东认为私拟名单是错误的,扩散更是错误的。不过从会议上追查泄漏“名单”的事,说明毛不只光给高岗看过名单。这样,不仅使高岗自己陷于被动境地,也使毛泽东处于被动地位。

第二件 毛泽东在财经会议开始时,召开政治局会议批评刘少奇的错误,对财经会议定了基调,主要批评离开总路线的右倾错误,使批薄浪潮居高不下,周恩来的结论讲话也不好作。在讨论周恩来的结论讲话稿时,毛泽东对高岗批评薄一波转交“东北一党员”上书中央和中财委检查鞍钢锅炉爆炸事件有看法,他拦住高岗批评薄一波的话说:你为什么不准上书的人写信给中央?东北的工作为什么不能检查?东北各省出了错误,你东北局还不是要进行批评、检查!从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这是毛泽东在会议场合对高岗第一次严厉批评。

第三件 毛泽东吊起来高岗反对刘少奇错误的胃口,刘少奇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在毛泽东跟前失去信任,主动向毛泽东说好话,承认错误,并主动提出“退出政治局”,不管做什么工作,“保证按主席的指示办”,触动了毛泽东的思想转变,达到了各个击破,互相抑制、谁也不能获胜的目的,开始强调团结,让刘少奇和高岗对话谈心,消除隔阂,想让他们各作批评与自我批评,沟通思想,增强团结,齐心协力搞好工作。高岗不愿与刘少奇互相谈心,在毛泽东面前竟说:“我和他谈?”他不但没有找刘少奇谈,而刘少奇两次屈驾找上高岗门来谈,并且作自我批评,表示改正错误,高岗没诚心谈。毛泽东对刘少奇看法已经改变,高岗丝毫未觉察和意识到这一点,反而错误地认为刘少奇感到自己失势,地位动摇,两次上门来向他求情,说好话的。于是他对刘少奇上门来不是躲避、冷落,就是轻描淡写、敷衍塞责几句,没有和好的诚意,这就表现出他粗犷幼稚的方面。谈话后他又未向毛泽东汇报,却对别人讲刘少奇没有诚意,不肯作自我批评,而继续散布对刘少奇不满言论。刘少奇将谈话不欢而散又受了高岗的批评情况,及时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并说高岗对他不满已到“仇恨”的程度。这就使毛泽东对高岗更加不满。

第四件 在财经会议期间,高岗和东北、中南一些领导人看望在香山养病的林彪和后来南下休假时,散布不满刘少奇的言论和所谓“军党论”,更严重的是把毛泽东和高岗谈话或者暗示作为旗帜打了出来,泄露了毛泽东的“先机”。被认为“志不大、谋也不良”,“狭隘的很”。

第五件 毛泽东提出党中央实行一线二线领导,成立部长会议;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贝利亚事件”沸沸扬扬,大家都知道高岗是毛泽东的红人,曾有些事未经传达,可高岗直接知道且嘴巴也不牢,敢讲话,讲真话,尤其贝利亚事件是高岗直接到苏联听取通报的,回来只传达到中央核心人。所以,不少人获息后跑到高岗那里探听贝利亚的情况,部长会议如何建立,更多的是各大区和省市区领导,为他们管辖地区争取投资,要求计委在他们那里多安排些新上项目。到高岗家的人确实不少,薄一波来了解毛主席对财经会的意图,李先念、陶铸等来过东交民巷。当时,汽车很多,公安部还派人来疏导车辆,这样就形成“东交民巷车水马龙”的情形,消息传到颐年堂,引起毛泽东的猜忌。

第六件 征求酝酿党和国家领导和体制中,有人向毛泽东当面讲:让高岗做毛泽东的助手,中国就“前途无量”。还有人向毛泽东面谈和写信,劝毛泽东多休息,少管事,保护身体。高岗替饶漱石说情,保护饶漱石,饶又替高岗鸣不平等,惹恼了毛泽东。 。

第七件 毛泽东收到告高岗的匿名信件,说高岗有个秘密“小集团”,野心勃勃,先打倒谁,后打倒谁,都安排好了,把刘少奇推倒后就和你毛泽东对着干,这是毛泽东最忌讳的。

第八件 1953年秋,毛泽东想启用康生,托高岗给饶漱石说,要饶和康生搞好关系,并说叫康生出来工作,高饶对康生有看法,不愿意重用康生形成共识。这就栽下康生使尽吃奶的力气挖高饶“莫须有”罪行的祸根。康生是政治局委员,在华东工作一直在饶的手下,不服气饶漱石。毛泽东走高岗后门传话启用康生,高岗没领情,这就祸上加祸。

作品简介:

高岗是中共党史的一个传奇人物,一路在毛泽东的表扬声中走到新中国党政军领导之一,曾经立下汗马功劳,位居显赫。建国初盛世时期,突然发生“高饶事件”后,却成了打压不同意见者被定为多个“反党集团”、“反革命集团”的先河,效仿传承“事件”的样板,把一些本来是党内问题都按敌我矛盾对待,高岗尸骨成为惩治活人的“法宝”,给许多人扣上“三反分子”、“篡党夺权”、“野心家阴谋家”、“复辟资本主义”的帽子,打入另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形势下,陕西省党史人物研究会于1993年决定由张思铨撰写“高岗”……

张思铨同志用十几年时间,写成了《高岗在西北东北》和《高岗在北京》两本纪实性传记,后经多次修订,合二为一以《高岗》再版。本书真实纪录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执政党的伟大转折历程,生动地描述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东北解放战争根据地、经济建设和建国初北京发生的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读后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延安时期那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年代;又回到了在东北创造巩固根据地和铁血烽烟的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中享受到的胜利喜悦和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欣慰。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建政建军和经济建设的坎坷岁月中取得辉煌胜利的历史。

作者:张思铨

标签:张思铨高岗传记政治历史

高岗》最热门章节:
1编后语2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3附录 李力群略传4附录 高岗年谱5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八章 绝望而死不安宁6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七章 “西北星辰”陨落紫禁城7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六章 毛泽东决定查处高岗8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五章 散布“挪动”刘少奇的言论9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四章 高岗与刘少奇分歧由来10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三章 首任国家计委主席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