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高岗_附录 李力群略传

张思铨
传记回忆
总共33章(已完结

高岗 精彩片段:

附录

李力群略传

李力群,1920年12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邳县(原宿迁县)普塘乡。母亲早逝,父亲是国民政府的县长。叔父李毅民是小学教师,中共党员。李力群6岁始随李毅民任教的瑶湾镇小学上学,14岁考入徐州女子师范中学读书。17岁奔赴“北国”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

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1937年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国难当头之际,延安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运动的发源地,“抗日救国真理”在延安,出现了“天下人心归延安”的热潮。正在上中学的年仅17岁南方姑娘——小李力群在叔父李毅民和朱瑞(后任山东军区政委、东野炮兵司令,辽沈战役中在义县牺牲)革命活动的影响教育、指点下,增强了抗日救国热忱,不听父母兄妹们的劝阻,拿着叔父李毅民的上级朱瑞给林伯渠的介绍信,毅然离校奔赴“北国”参加革命,她和鲍月华、姚静修、孙月华等结伴,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奔走延安的漫漫程途,经过多次盘查,通过道道关卡,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接上关系,换上了八路军服装,从西安出发,于10月到达令人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李力群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后到青年干部学校、中央组织部培训班学习。当时,正逢全国各地大批青年到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真理”。在这穷山沟里,大家都面对着曾未遇到过的困难,她和同学一起挖窑洞、打柴、担水,开荒种地,他们奋发图强,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经受了风餐露宿、严寒劳作的考验。南方姑娘随风就俗,变成了陕北红军的打扮。她卖力劳动,刻苦学习,要求进步,表现也好,于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入中央党校深造、提高。她努力攻读抗日救国政治理论、政策,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勤听“党建”讲课,用心从中寻求革命的踪迹和救国真理,思想、政治进步很快,提高了阶级觉悟,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和依靠的力量。

1939年10月,李力群在中央党校结业后,她去中央组织部报到时,陈云部长和干部科长王鹤寿给李力群谈话。她要求到抗日前线去,陈云部长说:你学过党建,要服从组织分配,要加强组织观念,给你讲党建的是陕甘宁边区创始人高岗同志,你到他那里工作。李力群一心想到火热的前线,不愿留在后方机关,又不敢力争,只好服从组织安排。接着,她被分配到边区党委机关,边区党委组织部分配到区党委秘书处工作兼高岗办秘书。实际上组织已为高岗物色好了的对象。

与此前后,日本飞机轮番轰炸延安等城市。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党代会1939年11月在安塞县的山沟里——徐家沟村举行。李力群等被抽到党代会搞服务,住在老乡的窑洞里。这是她第一次为这样的高级会议搞服务工作,大开她的眼界,增长了不少实际经验、知识。她灵活机智,办事麻利,深得领导与高岗的赏识。

那时候,延安的高级干部结婚要经组织审查,毛泽东也不例外,不过他不听就是了。陈云等为高岗物色对象并牵线,要她和高岗结合。李力群年轻,当时不打算恋爱且对高岗不大如意,高岗比大十多岁,她还是年轻女娃娃,刚到机关上班不久,对高岗不甚了解,没什么感情。她回忆,当时思想很矛盾,暂不想结婚,但组织部长介绍,又不敢拒绝,心想也许是“组织安排”。

党代会结束后,李力群从安塞回到延安。一天下午,高岗约力群到杨家岭去见毛主席,这是她早已仰慕的夙愿,非常高兴地随高岗一起到毛主席的家里。她见毛主席家的摆设简单朴素,和老百姓的家差不多,就是书多。李力群平生第一次在毛主席对面坐下,思想兴奋,精神有些紧张,羞怯的不敢说话,心里一直发慌。毛主席以长者和谒地盘问李力群的年龄、谁介绍来延安等情况,她怯生生地以江苏腔一一作答。毛主席说:“你从南方来到延安参加革命,分到边区党委工作,很好。”大约他获知陈云介绍李与高结合的情况,于是对李力群讲了些高岗的情况,说高岗和刘志丹“创造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他是陕北人民领袖,是成熟的马列主义者。”又说:高岗是从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联系群众好,在陕北人民中很有威信;他是个好同志,很有能力,你要好好向他学习,“我们很多人包括我都要向他学习”。你跟他一起生活,要相处好。毛泽东和谐地笑着说:“南方姑娘,陕北汉子,郎才女貌,南北结合,很好嘛!”毛主席和他们一块吃饭,饭菜很简单,鸡蛋炒辣椒、土豆片和小米饭。

毛泽东成了高、李的间接“红娘”了。李力群听了毛泽东的谈话,急促跳动的心想,这不是“御定”了吗?思想感到有压力,很害怕,却不敢说一句话。因为她嫌高岗年龄比较大,职位也高,觉得不相配,思想一直在矛盾中。她对笔者说,看到高岗常与穿制服的干部、穿烂皮袄的农民,双腿盘坐在土炕上开会或研究工作,心想这就是“领袖”吗?想来想去想不出头绪,不知怎么才好。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尘埃一直到她生第一个孩子才落定。

李力群从杨家岭回来后,还在忐忑不安中。一天晚上,王若飞、柯庆施、王明、习仲勋等一起来,约李力群去他们那里参加晚会,她坚持不去,经不住他们几人再三催促,习仲勋说:“你这女娃子,还封建呢。”她只好跟他们去了,把她和高岗安排坐在一起,王若飞说:今天煮了鸡子和红枣,开个晚会,他介绍了刘志丹和高岗一起干革命,创造西北红军和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情况。“他们在1935年朱理智、郭洪涛等搞错误肃反,把他打成右倾反革命,抓进禁闭,差点被杀掉,是毛主席来到陕北后把他们救出来”。“高岗是西北人民的好领袖,毛主席请你们吃饭,叫你和高书记结合是会幸福的”。

依陕北的风俗习惯,这天就算是正式定婚了。1940年元旦,李力群与高岗举行了简单婚礼,与他们一起举行婚礼的还有张邦英。总书记张闻天和夫人刘英及王明、李富春夫妇等参加祝贺。

高岗是个热心的“工作狂”,白天晚上忙工作,不知疲劳,使李力群看到一个“革命者”的形象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对力群多方关心、爱护和帮助,在他的传、帮、带和指导下,使她逐渐对高岗很崇敬,进一步提高了她的思想政治觉悟,学到了联系群众、改进工作方法的经验。

组织上为了让李力群能到下边多学习、锻炼,1941年,她被派到延安柳林区任党委宣传科长,后任该区党委副书记兼区妇联主任。柳林区是边区的重点模范区,著名的南区合作社、以誉解放区的劳动英雄吴满有、“吴满有乡”都属该区所辖。曾以吴满有为原型拍摄了一部《劳动英雄》电影故事片(上海制片厂陈波儿拍摄)。李力群在柳林区工作期问,积极协助区委主要领导培养、树模,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妇纺,发动大生产运动,对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支持抗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基层工作经验,体验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工作艺术,锻炼了革命意志。

作品简介:

高岗是中共党史的一个传奇人物,一路在毛泽东的表扬声中走到新中国党政军领导之一,曾经立下汗马功劳,位居显赫。建国初盛世时期,突然发生“高饶事件”后,却成了打压不同意见者被定为多个“反党集团”、“反革命集团”的先河,效仿传承“事件”的样板,把一些本来是党内问题都按敌我矛盾对待,高岗尸骨成为惩治活人的“法宝”,给许多人扣上“三反分子”、“篡党夺权”、“野心家阴谋家”、“复辟资本主义”的帽子,打入另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行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形势下,陕西省党史人物研究会于1993年决定由张思铨撰写“高岗”……

张思铨同志用十几年时间,写成了《高岗在西北东北》和《高岗在北京》两本纪实性传记,后经多次修订,合二为一以《高岗》再版。本书真实纪录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执政党的伟大转折历程,生动地描述了陕甘宁抗日民主模范根据地、东北解放战争根据地、经济建设和建国初北京发生的许多不为人知的史实,读后感慨万千,仿佛又回到了延安时期那艰苦而又充满希望的年代;又回到了在东北创造巩固根据地和铁血烽烟的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中享受到的胜利喜悦和经济建设蒸蒸日上的欣慰。本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建政建军和经济建设的坎坷岁月中取得辉煌胜利的历史。

作者:张思铨

标签:张思铨高岗传记政治历史

高岗》最热门章节:
1编后语2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资料3附录 李力群略传4附录 高岗年谱5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八章 绝望而死不安宁6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七章 “西北星辰”陨落紫禁城7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六章 毛泽东决定查处高岗8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五章 散布“挪动”刘少奇的言论9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四章 高岗与刘少奇分歧由来10第三篇 高岗在北京 第二十三章 首任国家计委主席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