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岗 精彩片段:
附录
李力群略传
李力群,1920年12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邳县(原宿迁县)普塘乡。母亲早逝,父亲是国民政府的县长。叔父李毅民是小学教师,中共党员。李力群6岁始随李毅民任教的瑶湾镇小学上学,14岁考入徐州女子师范中学读书。17岁奔赴“北国”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
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1937年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国难当头之际,延安成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运动的发源地,“抗日救国真理”在延安,出现了“天下人心归延安”的热潮。正在上中学的年仅17岁南方姑娘——小李力群在叔父李毅民和朱瑞(后任山东军区政委、东野炮兵司令,辽沈战役中在义县牺牲)革命活动的影响教育、指点下,增强了抗日救国热忱,不听父母兄妹们的劝阻,拿着叔父李毅民的上级朱瑞给林伯渠的介绍信,毅然离校奔赴“北国”参加革命,她和鲍月华、姚静修、孙月华等结伴,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奔走延安的漫漫程途,经过多次盘查,通过道道关卡,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接上关系,换上了八路军服装,从西安出发,于10月到达令人神往的革命圣地延安。
李力群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后到青年干部学校、中央组织部培训班学习。当时,正逢全国各地大批青年到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真理”。在这穷山沟里,大家都面对着曾未遇到过的困难,她和同学一起挖窑洞、打柴、担水,开荒种地,他们奋发图强,自己动手,自给自足,经受了风餐露宿、严寒劳作的考验。南方姑娘随风就俗,变成了陕北红军的打扮。她卖力劳动,刻苦学习,要求进步,表现也好,于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转入中央党校深造、提高。她努力攻读抗日救国政治理论、政策,刻苦学习毛泽东著作,勤听“党建”讲课,用心从中寻求革命的踪迹和救国真理,思想、政治进步很快,提高了阶级觉悟,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和依靠的力量。
1939年10月,李力群在中央党校结业后,她去中央组织部报到时,陈云部长和干部科长王鹤寿给李力群谈话。她要求到抗日前线去,陈云部长说:你学过党建,要服从组织分配,要加强组织观念,给你讲党建的是陕甘宁边区创始人高岗同志,你到他那里工作。李力群一心想到火热的前线,不愿留在后方机关,又不敢力争,只好服从组织安排。接着,她被分配到边区党委机关,边区党委组织部分配到区党委秘书处工作兼高岗办秘书。实际上组织已为高岗物色好了的对象。
与此前后,日本飞机轮番轰炸延安等城市。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党代会1939年11月在安塞县的山沟里——徐家沟村举行。李力群等被抽到党代会搞服务,住在老乡的窑洞里。这是她第一次为这样的高级会议搞服务工作,大开她的眼界,增长了不少实际经验、知识。她灵活机智,办事麻利,深得领导与高岗的赏识。
那时候,延安的高级干部结婚要经组织审查,毛泽东也不例外,不过他不听就是了。陈云等为高岗物色对象并牵线,要她和高岗结合。李力群年轻,当时不打算恋爱且对高岗不大如意,高岗比大十多岁,她还是年轻女娃娃,刚到机关上班不久,对高岗不甚了解,没什么感情。她回忆,当时思想很矛盾,暂不想结婚,但组织部长介绍,又不敢拒绝,心想也许是“组织安排”。
党代会结束后,李力群从安塞回到延安。一天下午,高岗约力群到杨家岭去见毛主席,这是她早已仰慕的夙愿,非常高兴地随高岗一起到毛主席的家里。她见毛主席家的摆设简单朴素,和老百姓的家差不多,就是书多。李力群平生第一次在毛主席对面坐下,思想兴奋,精神有些紧张,羞怯的不敢说话,心里一直发慌。毛主席以长者和谒地盘问李力群的年龄、谁介绍来延安等情况,她怯生生地以江苏腔一一作答。毛主席说:“你从南方来到延安参加革命,分到边区党委工作,很好。”大约他获知陈云介绍李与高结合的情况,于是对李力群讲了些高岗的情况,说高岗和刘志丹“创造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他是陕北人民领袖,是成熟的马列主义者。”又说:高岗是从实际斗争中锻炼出来的,联系群众好,在陕北人民中很有威信;他是个好同志,很有能力,你要好好向他学习,“我们很多人包括我都要向他学习”。你跟他一起生活,要相处好。毛泽东和谐地笑着说:“南方姑娘,陕北汉子,郎才女貌,南北结合,很好嘛!”毛主席和他们一块吃饭,饭菜很简单,鸡蛋炒辣椒、土豆片和小米饭。
毛泽东成了高、李的间接“红娘”了。李力群听了毛泽东的谈话,急促跳动的心想,这不是“御定”了吗?思想感到有压力,很害怕,却不敢说一句话。因为她嫌高岗年龄比较大,职位也高,觉得不相配,思想一直在矛盾中。她对笔者说,看到高岗常与穿制服的干部、穿烂皮袄的农民,双腿盘坐在土炕上开会或研究工作,心想这就是“领袖”吗?想来想去想不出头绪,不知怎么才好。这种复杂的思想情感尘埃一直到她生第一个孩子才落定。
李力群从杨家岭回来后,还在忐忑不安中。一天晚上,王若飞、柯庆施、王明、习仲勋等一起来,约李力群去他们那里参加晚会,她坚持不去,经不住他们几人再三催促,习仲勋说:“你这女娃子,还封建呢。”她只好跟他们去了,把她和高岗安排坐在一起,王若飞说:今天煮了鸡子和红枣,开个晚会,他介绍了刘志丹和高岗一起干革命,创造西北红军和陕甘宁边区根据地的情况。“他们在1935年朱理智、郭洪涛等搞错误肃反,把他打成右倾反革命,抓进禁闭,差点被杀掉,是毛主席来到陕北后把他们救出来”。“高岗是西北人民的好领袖,毛主席请你们吃饭,叫你和高书记结合是会幸福的”。
依陕北的风俗习惯,这天就算是正式定婚了。1940年元旦,李力群与高岗举行了简单婚礼,与他们一起举行婚礼的还有张邦英。总书记张闻天和夫人刘英及王明、李富春夫妇等参加祝贺。
高岗是个热心的“工作狂”,白天晚上忙工作,不知疲劳,使李力群看到一个“革命者”的形象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对力群多方关心、爱护和帮助,在他的传、帮、带和指导下,使她逐渐对高岗很崇敬,进一步提高了她的思想政治觉悟,学到了联系群众、改进工作方法的经验。
组织上为了让李力群能到下边多学习、锻炼,1941年,她被派到延安柳林区任党委宣传科长,后任该区党委副书记兼区妇联主任。柳林区是边区的重点模范区,著名的南区合作社、以誉解放区的劳动英雄吴满有、“吴满有乡”都属该区所辖。曾以吴满有为原型拍摄了一部《劳动英雄》电影故事片(上海制片厂陈波儿拍摄)。李力群在柳林区工作期问,积极协助区委主要领导培养、树模,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妇纺,发动大生产运动,对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支持抗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基层工作经验,体验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工作艺术,锻炼了革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