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别样的色彩_画与文 70、黑笔

奥尔罕·帕慕克
随笔杂谈
总共78章(已完结

别样的色彩 精彩片段:

画与文

70、黑笔

我们从何而来,我们是谁,将前往何处,是谁把我们描绘。对于诸如此类的种种流言,我们早已厌倦不堪。从本质上说,我们不是那种轻易被流言迷惑的人,也不会为人们讲述的各种关于我们的故事所动摇,不论其真假与否。显然,我们根本不在乎学院派人士讲的那一套,而当我们听到,有人在仔细审视我们的绘画后信口雌黄,我们同样不当回事。就像和我们站在一起的那只驴子,我们同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认真小心地穿越这世界,非常清楚自己将前往何处。我们关心的是,人们对于我们来自何处、终去何方等问题总是争论不休,以至于忘了我们是一幅画。我们倒宁愿你们喜欢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来自某个被历史忘却的故事里最黑暗、最失落的犄角,而是因为我们是一幅画。请你们用以下的方式看待我们:品味我们的存在、我们简朴的色彩,以及我们耽于谈话的方式。

看到我们经历的这一过程——还没上胶、尚未完成的画稿,被人用粗略的线条草草勾勒而成,我们非常高兴。因为艺术家有意不去画我们身后的天际线或大地、青草以及被我们重重践踏的鲜花,反而将我们原始的男子气概毕现无遗。他的目光会被我们硕大的手指,粗犷的衣衫,强悍、健壮、让我们牢牢扎根于大地的姿态所吸引。请留意那头驴子眼中的惊慌,和我们眼中闪烁的邪魔之光。看看我们眼神中的惊慌之色,仿佛我们受到了某些事物的恐吓。而同时显而易见的是,画家描绘驴子的迷人手法、对我们的随意勾勒、赋予我们脸颊的色彩,这些都使画面体现出了轻松的氛围。你在我们眼中看到的担忧、惊恐、慌张、滑稽的紧张,我们周围的空白之处——所有这些都暗示着,将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似乎在几百年前的某一天,我们三人牵着驴子漫步街头,偶然碰到了一位画家——如同故事里的情形一样——那位绘画大师,上帝都赞美他,将我们俘获于纸上,灵巧娴熟。这里,请允许我们使用一个来自其他年代的词汇:这简直就像是为我们拍了张照片。我们的绘画大师拿出粗糙的纸张、黑笔,飞速地画下我们,乃至画面上那位喋喋不休的唠叨者还来不及闭嘴,于是,他丑陋的牙齿就那样闪闪发光。我们喜欢你欣赏我们丑陋的牙齿、髯须、笨拙如熊掌的双手,还希望你们喜欢我们在其他画中的肮脏、疲惫、卑劣,甚至恶毒的外貌。只是要记住:你们笑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这幅画。

但我们知道,你们最为关心的,其实是那位绘画大师。你们是如此可怜,生活在一个爱上一幅画之前,必先知道它出自哪位大师之手的年代。那么好吧:他的名字是穆罕默德·思亚赫·卡拉姆,黑笔穆罕默德。或许他绘画的主题和风格,很容易使人认为,我们的艺术家和这位画了大量游牧者的人正是同一位。但所有学者都认为,画面边缘的签名是很久之后才加上去的。我们可以肯定他们的推测。

画我们的那位画家,并未在画上签名,因为,他生活在一个说书和艺术比名声更为重要的时代。实话告诉你,我们压根儿就不在意这些名声。毕竟,我们是很久之前的作品,那时的绘画,只是为了阐释故事。因而,只要很好地为我们的故事服务,对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我们很谦卑。但这些故事后来被久久遗忘,在一个更愿意按照我们自身的特点把我们当做绘画来看待的时代,即艾哈迈德一世(1603—1617)统治时期,托普卡帕宫一位眼光锐利的收藏家,大胆地在许多画上署上了这个签名。这是极其偶然的。因此,“黑笔”更多被看做是画面的一种属性,而非签名。

人们渴望将我们与名画家相关联,还因此而引发了更多的误解。因为,不论出于什么原因,这个签名同样出现在同一画册中的许多其他画上,尽管它们表现的是截然不同的风格和主题。只因为我们一同出现于《法蒂赫》(Fatih)画册上,人们就给我们标上了同样的签名。历史学家杜斯特·穆罕默德、卡迪·艾哈迈德,还有穆斯塔法·阿里,都曾写过一些关于波斯和奥斯曼艺术家的只言片语,却从未提及思亚赫·卡拉姆。换句话说,对于我们这位技艺娴熟精湛的画家,除了其名字之外,我们一无所知。

但是,为了安慰那些急于给我们安上一些风格、名头、签名以及大师称号的人,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我们被赋予的名称——黑笔,指的是16世纪波斯作家们喜爱的一种黑白线描的厚边绘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黑笔,指的不是我们在街头溜达、闲聊之际,飞快地把我们画下来的画家的名字,而是指他的绘画风格。但倘若真是如此,那么,我们又怎么解释他遍撒在我们周身的鲜亮的红蓝色彩呢?

人们关于我们的所有言说,总是互相矛盾。我们觉得这十分可笑。大量的文章、观点和研讨会都想确定,我们来自何处——要证明我们是维族人、土耳其人、蒙古人、波斯人,或确定我们生活的时间是在12到15世纪之间。尽管彼此客气地争论了许多年,但对我们究竟来自何时何地,学者们还是没能提出更为确切、可信的相关证据。他们所做的,只是徒增疑虑而已。

被民族主义浪漫神话所吸引的土耳其人,热衷于证实我们是来自蒙古或是中亚地区。看着同一画册内诸多神灵、邪神、恶魔,他们很容易联想到,我们也是萨满教徒。说到我们自己,我们很高兴这些面目狰狞却迷人可爱的生灵,有着同样狡诈的表情,并以粗犷、卷曲的线条被描绘出来。由于画册中有些以同样手法描绘的恶魔源自中国,因此有些学者声称,我们来自更加遥远的地方,甚至是中国。这一点打动了我们的游牧灵魂,唤醒了我们对旅途的热爱,所以,同样令我们开心。

有些学者认为,画卷中的某些恶魔形象受到了《列王纪》的影响,或是与大布里士白羊宫的某些作品非常相似。这些学者由此将我们的发轫地限定在伊朗境内。大部分学者最终还是倾向于认为,我们是1514年那场战役的战利品,伟大的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在查尔德兰战胜了波斯萨法维王朝。甚至,还有学者研究了我们那位穿红衣服的朋友所戴的铃状头饰,然后认定我们是俄罗斯人。

所有这些猜测带来的怀疑和惊叹,都是因为我们渴望引起你的惊慕,请你把我们当做绘画来欣赏。首先,画面本身就会激起好奇、恐惧和怀疑。而后,有关我们来自何处的谣言和各种观点,又会带来一种神秘的气氛。作为来自世界偏远角落的绘画,我们感到万分自豪。因为我们是如此神秘莫测,引发了如此众多的讨论和争端。至于人们所写的关于我们的一切——是的,这的确令我们心神不宁,因为,这有可能使人们忘记我们是绘画。但所有这些历史永恒长河中有关我们的文章,所有观察家一股脑儿堆在我们身上的疑虑、恐惧和惊羡——这一切都赋予了我们迷人的魅力。

我们真正想说的是:别再去试图证明我们来自中国、印度、中亚、伊朗、河中地区☾1☽还是土耳其斯坦了。别再去试图查明我们究竟来自哪里,将去何方了。相反,请留意我们的人性吧。看看我们是怎样迎接未来的。我们双目圆睁,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之中。我们努力保护自身,尽管痛苦在蔓延滋长,我们也从不向外人诉苦。我们的贫穷显而易见,我们的恐惧和永无终止的旅途也是如此——我们是赤脚巨人,我们是骏马,我们是可怖的生灵——感受我们的力量吧!一阵风吹皱了我们的衣角;我们恐惧,我们颤抖,但我们仍沿着自己的道路继续向前。即将穿越的阴冷平原,就如同这描绘我们的无色平淡的画纸。这片旷野之上,没有高山,也不见丘陵;我们是永恒的,属于那个超越时间的世界。

一旦感觉到我们的人性,我们相信,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感觉到我们体内的恶魔。我们非常清楚,我们和恶魔是同等货色,即使我们也害怕这些恶魔。看看那些生灵的触角,他们的头发、卷曲的眉毛,我们的躯体也同样卷曲。他们的手和结实的双腿,和我们一样粗壮,但看看他们是如何富有活力!看看恶魔的鼻子,再看看我们的。明白我们是兄弟,对我们心生恐惧吧。可是我们觉得你应该心生恐惧的时候,却看到了你在笑。

我们知道,我们无法令你浑身发抖,这里有一个悲剧性的原因。我们曾置身其中的那些故事,已经遗失。就像你无法知道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何处去,你甚至不知道,我们属于哪个故事中的哪个部分,这尤为糟糕。在经历了如此多的厄运和灾祸,穿越了漫漫长路,仿佛连我们都忘记了自己的故事,忘记了自己是谁。

作品简介:

一些帕慕克自称“小说无法表达”的想法、影像和片断,成就这部《别样的色彩》,他的第一部“碎片式组合集”。一部通过记忆、遐想、素描、访谈与旅行,展现作者多个自我的优美篇章,向我们透露出更多你不了解的帕慕克。帕慕克回忆了他拥有的第一本护照、他的第一次欧洲之行、女儿如梦的小时候,还讲到自己父亲的过世,谈及他不久前的官司,以及他所亲历的1999年伊斯坦布尔大地震。还写到了几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如劳伦斯·斯特恩、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以及略萨……

当然,少不了伊斯坦布尔和纽约,那是他所有作品成形的地方。伊斯坦布尔是他的起点与归宿,而他在纽约生活过两年。一部帕慕克三十年创作生涯的个人精选集,展现出独特视角下,作者倾其一生对孤独、满足、书籍与城市的执迷。

作者:奥尔罕·帕慕克

翻译:宗笑飞林边水

标签:奥尔罕·帕慕克别样的色彩土耳其随笔散文

别样的色彩》最热门章节:
1我父亲的手提箱诺贝尔奖演讲词2凝望窗外一则故事3《巴黎评论》采访4别样城市,别样文化 73、世界之都观光记5别样城市,别样文化 72、我第一次和美国人打交道6画与文 71、含义7画与文 70、黑笔8画与文 69、贝利尼和东方9画与文 68、塞利米耶清真寺10画与文 67、为什么我没有成为一名建筑师?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