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_代跋 我们中国人不讲究报复

萨苏
随笔杂谈
总共72章(已完结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精彩片段:

代跋 我们中国人不讲究报复

我祖父一生颇有传奇色彩,而我对此,直到他去世那年,才稍稍知道。

我祖父祖母都是河北省平乡县人,两家所在的村子相邻不过几里地。1994年我祖父去世前夕,河北老家有两位老人来看,带了厚礼,要求将我祖父运回老家去,将来“老了”可以土葬,“到时候再唱两台戏”。我祖母和他们极是亲热,把一位白发如雪的老者称做“和尚”,让我感到十分奇怪。这个当然不可以,我祖父的病情也不适合移动。两个老人后来终到我祖父床前磕了头才走。

后来听我祖母说此人当年真的是个和尚,我祖父于他有恩。我们河北老家的乡下,民风还是一如当年的淳朴,一如当年的情义深厚。

这叫做“和尚”的,幼年家贫,父母双亡,到庙里当了和尚。穷人,又做了和尚,大约一生只能无所作为了,但此人脑子非常聪明,善于经营,靠着做和尚居然慢慢发迹起来。他发家的办法并不靠装神弄鬼,而是利用和尚庙的优势。和尚庙有什么优势?和尚不吃荤腥,但也是人啊,一天到晚的萝卜豆腐、豆腐萝卜,一年到头出家人也要造反的。因此和尚庙里素菜都做得特别好,比如木耳、黄花、蘑菇、面筋,都比一般市场上做得出色。“和尚”当了五年和尚,经书读了多少并不知道,一手素菜却是出神入化。每到过年,他便做好了素菜,以感谢施主的名义给各个大户人家送。年节下,大户人家都吃得油腻,“和尚”的素菜吃来别有风味,以后不用他送,人家就到庙里来买了。那时没有素菜馆,“和尚”的素菜出了名,他又勤勉而善于周旋,把有权有势的人维持得很好,不知不觉地竟成了当地的一个名物。“和尚”挣了钱索性还俗,娶的媳妇据说相当漂亮,给他生了六个孩子。现在来讲,计划生育严重超标。

老人家说过:“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和尚也不例外。七七事变,抗战军兴,河北沦陷,接着就是“闹八路”。老辈人讲,这八路可不是游而不击,它确实把鬼子揍了几次。鬼子汉奸吃了亏,就到处抓八路。用老乡的说法,那八路都是受过训练的,那么好捉?结果鬼子们就往往把老百姓捉了充数。

“和尚”也在被抓之列。

日本人把他们都送到东北抚顺和本溪矿里做苦工,这种矿的苦工,吃的是掺锯末的窝头,喝的是掌子面渗出的脏水,一天到晚没命地干活,所以天天有人死。日本的苦工矿,只有进没有出,死了人就横一层,竖一层,垒着埋在废矿坑里。

“和尚”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样拖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他还有六个孩子,还有老婆呢,怎么甘心死在矿里?他联合了几个老乡,偷了一点儿吃的,顺着废矿坑往外爬,外边有电网,他们用原木顶开电网,终于逃了出来。

逃跑的人中有一个在奉天(沈阳)有亲戚,就带着他们跑去投靠。那个人很仗义,咬着牙在警察鼻子底下藏了他们几天,又把他们带到我祖父的木场子里,他知道我祖父帮着逃出来的人往关内跑。

那时候我祖父在沈阳汇丰银行对面,有个相当大的木场子(1994年我去看过,还照了相,已经是一片地基,人声鼎沸,不久要兴建高楼的样子),里面有个地窖,经常藏逃出来的劳工。

我祖父对日本人,本来应该并没有不好的印象。

他是14岁坐火车顶上闯的关东,受苦一言难尽,我曾祖父早年到达沈阳,在那里开有一片产业,老家饥荒,我祖父便去投靠。哪料想到了那里我曾祖父已破产死去,他只得在“锅伙”混一口饭吃。

“锅伙”是当时闯关东的老乡合伙做饭的地方,也像个同乡会。有穷苦的家乡人来了,“锅伙”总仗义地给个吃饭的地方,还帮着找工作。发迹了,也不忘给“锅伙”凑点儿份子。

我祖父当年回忆,说张作霖时代东北并不是吃不上饭,“锅伙”里面的老乡们把肉冻了,用刨子刨着刷,那是最好吃的东西。当时的东北风情足够另外写一篇,这里就不多说了。

作品简介:

本书是著名旅日工程师、作家萨苏在2011年的最新力作。作者用中国人独有的乐天情怀和京味调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种笑话,与妻子上演的国际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各种趣事。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草根的动人生活情境,让日本再也没有隐私,展现日本从未有过的阳光面。

在日本,笑一笑,生活就是这样简单有趣。

对日本这个“怪胎”的剖析,西方首推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中国则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的《日本论》。

作为旅日工程师、作家的萨苏,妻子是日本人,又在日本生活10年,他一直用理性、幽默、草根的态度看待日本,将一些“媚俗”而只关注阴暗面的因素一扫而空,通过对日本民族思维在家庭、文化乃至国家政策中滑稽可爱一面的揭示,将一个摘掉“眼镜”后的纯净日本形象展现眼前;细腻真实的生活情景让人与日本零距离接触,再也没有隐私的日本让人倍感其阳光一面。尤其是他搞笑、辛辣的文笔,让人笑出眼泪来,一改其他作品写日本的客观、冷静的叙述笔调,读后忍不住喊一声:日本人还是很可爱滴。例如,本书用真实的生活事件,注释“菊与刀”的思维怎样在日本人的头脑中扎根:校长要求老师练习一边鼓掌一边摇动手中的五星红旗,而且同步进行;国家改革最终成果是,同时有七个孩子表演“白雪公主”;一边四处捕鲸,一边要求保护伤害自己的狗熊……种种怪谬事件,让人忍不住在日本又笑了。

萨苏曾坦承,自己写日本有过三大高峰:第一次是从中日民族感情;第二次是从社会心理;第三次就是从自己的家庭、日常生活见闻。相对来说,本书的切入点更精准,感受更真实深刻,读者是亲身体验而不是被灌输。正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日本尽在掌握中。

作者:萨苏

标签:萨苏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随笔日本文化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最热门章节:
1代跋 我们中国人不讲究报复2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震后出日本记3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附:街上有炸弹是一种生活方式——日本“不发弹”处理趣谈4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不发弹”跟堵车一样5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日本奸商与吃草莓6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住院部病房的三个“二百五”7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公立如爷,私立如孙——也谈日本医院现状8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日本急诊向兽医倾斜9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移民时代流风——结婚纪念写真10第五章 用日本的镜子照照中国 黑社会老巢在楼下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