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我心灵的诗韵_我所站在的弧上

梁晓声
随笔杂谈
总共45章(已完结

我心灵的诗韵 精彩片段:

我所站在的弧上

有些现象是相似的——比如树的年轮,比如靶环,比如影碟和音碟细密的纹。甚至,比如声波……

于是我常想,以上种种,正好比社会群体之构成和排列吧?

在我的主观中,越来越认为社会是环状的。某环之外,一环又一环,环环相吻。反之,某环之内,亦是如此。

环的正中,是实心的。就像圆的中心一样,是一个点。这个点非常重要。没有此点,圆不成其为圆。因而这个点,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又叫“核心”。“核心”只能有一个。若居然有了两个或几个,圆就不圆了。

社会人群,一环一环地,围绕此“核心”而自然分布。以其差不多的生存状态,聚集为同一环链。

社会的阶层越细密,环越多。

那么,我就常问自己——我这位作家,站在社会之哪一环的哪一段弧上呢?

在中国,作家是可以站在离“核心”较近的某一环的某一段弧上的。如果此时作家的眼还向内圈看,那么他或她一定是短视的。因为这是由视野的半径所决定着的。

所以,我一向要求自己向外圈闪退,站在能离外圈较近的某一环的某一段弧上。

这样,对于作家的创作有一个好处——向内圈看,能看明白中国的大举措是怎么酝酿的,怎么成熟的,怎么发生的。便较为可能地对中国形成可靠的大感觉。而转身向外圈看,则能较清楚地看到芸芸众生的生存形态。我们都知道的,芸芸众生一向生存在社会构成的外圈……

我出自于他们之中。我自认为相当熟悉他们。我不愿远离了他们。因为除了这一种熟悉,另外的熟悉不太能引起我创作的直接冲动。比如对当代文人的熟悉,对演艺圈的熟悉,对某几类官员以及某几类商人的熟悉……

其实,我已经被我所熟悉的群体排除于外了。但是,对于其他的群体,我又实在不愿跻身其中……

所以,我常觉我的处境是尴尬的。

我站在一段并不容纳我的弧上。尽管如此,以我的眼向处在社会边缘的几环上看,仍能较清楚地看到一群群疲惫的人。他们的疲惫,我认为绝非我的夸张。我相信我的眼的可靠,因而,我不禁同情疲惫的人们……

作品简介:

本书是当代作家梁晓声的一部散文集。本书涉猎比较广泛,主题比较多样,风格也比较丰富。

书中既有对友情、亲情的真诚抒发,比如《怀念赵大爷》《我与儿子》等,感情真挚,质朴感人;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无限感慨,比如《怯寞的心》《权利与金钱》等,在犀利、尖锐的语言背后,无不流露着作者的思想和智慧;还有对人物和时事的评论,如《论雨果》《狡猾是一种冒险》等,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不断洗礼和激荡读者的心灵。

此外,本书文风比较多变,既有细腻的情感流露,也有深刻的思想批判,令读者大开眼界。

正如作者在《我心灵的诗韵》中所写的那样:“对于人,怀疑是最接近天性的。”在简洁、精炼的文风背后,直抒胸臆,一语中的。

作者:梁晓声

标签:梁晓声我心灵的诗韵散文随笔

我心灵的诗韵》最热门章节:
1狡猾是一种冒险2狍的眼睛3虎年随想4狮、人及其他5感觉动物6冰冷的理念7我所站在的弧上8论雨果——夹在铁钳齿口的作家9我的外国朋友10“武则天”·刘晓庆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