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我心灵的诗韵_狮、人及其他

梁晓声
随笔杂谈
总共45章(已完结

我心灵的诗韵 精彩片段:

狮、人及其他

首先让我们来说狮。狮是凶猛的猎食者,也是非洲原野上的王者。我在一篇关于动物的杂感中,认为狮有“黑社会老大”的粗鄙相,与同样是山林王者的虎一比,只不过是原野恶霸而已。虎却是真有王者之仪的。虎身上还透着“隐”的意味儿。长啸之后,一只虎在山林中神秘地出现,于是仿佛整个山林为之肃穆。虎使人感到它是有文化的兽。虎使人觉得它是山林文化的魂。栖虎之山林,使人心生敬畏。

狮却往往是成帮结伙的,狮是极少的身上没有花纹的大兽。而且,毛色永远是那么难看,也永远没有光泽。我认为在一切颜色中,棕色是无论深浅都会使人眼产生不舒服反应的一种颜色。而狮的毛色接近棕色,有时看去,甚至是很脏的与土色或黑色相混过的那一种棕色。总之,狮往往给人以蓬头垢面、遍身灰尘的印象。

《狂野非洲》的片头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一连串飞快变化的每一瞬间都是精彩的。而且,是足以惊心动魄的。喜欢此电视节目的人肯定注意到了,狮在《狂野非洲》片头的两个瞬间出现过。其一,粗树干后,一张狮面鬼祟探出,做贼窥状,使人联想到中外电影中的密探嘴脸,或盯梢者嘴脸,活脱脱体现了兽王险诈的另一面。

其二,一头雌鹿在灌木后凌空一跃(显然,后有猎捕者),几乎与此同时,灌木后也凌空跃起了一头狮。狮遭到鹿的一跃的冲撞,于是腹上背下,仰在半空。而那鹿正中狮的下怀。狮的四爪自下而上紧紧抱住了鹿。爪钩分明地深抓到鹿的皮下了。同时,它锐利而致命的齿,咬进了鹿的颈子……

那狮肯定是预先埋伏在那儿的。它不无谋略。那一动物间的弱肉强食的镜头,堪称珍贵。狮是天生之凶猛的猎食动物,上帝是这么规定它在非洲原野上的角色的。故其猎食情形无论多么血腥,都是符合自然法则的。何况,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并无哪一种吃法是斯文的。

但一头吃饱了的狮,尤其是雄狮,倘不卧着打盹,倘仍觉精力过剩,它就要干一件很“伤天害理”的事了。

究竟是什么事呢?

它踞立高处,四顾搜寻,企图发现猎豹的家。猎豹的家,往往是“单亲家庭”。儿女一断奶,猎豹父亲们就重做流浪汉,再逐新欢去了。狮一旦发现视野内有猎豹的家存在,便奔过去,将小猎豹一一咬死。它并不吃它们,因为它并不饿。它只不过咬死它们,怀着一种灭门般的仇恨,怀着一种“斩草除根”的快感。倘雌猎豹正守护着小猎豹们,或刚巧从别处赶回来,免不了为保护儿女而与雄狮拼死一搏。但猎豹哪里是雄狮的对手,或遍体鳞伤,眼睁睁地看着儿女惨死,或将自己的性命也搭上。

动物学家们认为,狮的这一种灭绝别的兽种的行径,乃因独霸一方,彻底消除“竞争对手”的本能促使。猎豹也是非洲原野上出色的猎食者。其猎食本领的高强,每使狮们望尘莫及。所以,雄狮以对猎豹实行“斩草除根”为己任,达到自己永远垄断非洲原野生存资源之目的。

在大兽中,包括一切大的猎食猛兽中,除了狮,再没有“思想”如此阴暗歹毒的了。

狮不仅对猎豹那样,对同类也心狠手辣。

《狂野非洲》中有一辑是《母狮辛酸泪》,表现一头母狮,既肩负着哺养两只幼崽的使命,亦须照料还在“花季”的妹妹。妇幼四只狮相依为命,全由母狮来解决活着的基本问题——吃的问题。

它们被一头雄狮跟踪多日了。

因为雄狮看上了母狮。

作品简介:

本书是当代作家梁晓声的一部散文集。本书涉猎比较广泛,主题比较多样,风格也比较丰富。

书中既有对友情、亲情的真诚抒发,比如《怀念赵大爷》《我与儿子》等,感情真挚,质朴感人;也有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无限感慨,比如《怯寞的心》《权利与金钱》等,在犀利、尖锐的语言背后,无不流露着作者的思想和智慧;还有对人物和时事的评论,如《论雨果》《狡猾是一种冒险》等,以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不断洗礼和激荡读者的心灵。

此外,本书文风比较多变,既有细腻的情感流露,也有深刻的思想批判,令读者大开眼界。

正如作者在《我心灵的诗韵》中所写的那样:“对于人,怀疑是最接近天性的。”在简洁、精炼的文风背后,直抒胸臆,一语中的。

作者:梁晓声

标签:梁晓声我心灵的诗韵散文随笔

我心灵的诗韵》最热门章节:
1狡猾是一种冒险2狍的眼睛3虎年随想4狮、人及其他5感觉动物6冰冷的理念7我所站在的弧上8论雨果——夹在铁钳齿口的作家9我的外国朋友10“武则天”·刘晓庆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