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看诗不分明_附: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性时尚

潘向黎
随笔杂谈
总共66章(已完结

看诗不分明 精彩片段:

附: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性时尚

潘向黎

说到唐朝的长安,唐代的女性,最容易想起的是盛开的牡丹花。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沉香亭。亭外是盛开的牡丹,玉石栏杆内是比牡丹更加丰美娇艳的杨贵妃,春风轻拂,异香四溢,襟袖尽染,诗人呼吸着花香,花香又从他笔下流出,在中国人的记忆中香了一千年。

这是中国最天才的诗人写给中国最美的女人的。最昌盛的国度。最旖旎的时节。

时空坐标上,唐朝和长安汇成的,就是这样一个美恣意盛开的地方。

唐代妇女的时尚风格,如果用花来作比喻,是牡丹。想象一下,那色泽浓烈、花形饱满、芳香馥郁的牡丹汇成的海洋!

㈠女人曾经最美的地方

关于陕西人,听到过一个恶毒攻击的说法:“不化妆是兵马俑,化了妆是唐三彩。”而关于西安的“评价”则是:“一是古,二是土。”

确实是土,而且具体到就是“土”本身。十多年前到西安,一到西安,就觉得城中尘埃扑面,刚到的人几乎呼吸困难,又干燥,几乎可以感到皮肤像落叶一样发脆。城里的行人的装扮,虽然不至于是兵马俑或者唐三彩水平,可是离“时尚”还是颇有距离。

直到我拜见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有那些唐代墓葬古迹,惊艳之余,几乎觉得现在西安的“土”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为的是叫我们这些外来的人猝不及防,蓦地心为之折,神为之摧。

唐代。长安。中国女人最美的朝代和地方。

我们今天还用“唐装”来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服饰的统称,但是,现代的唐装,根本无法和唐代的服装千姿百态、灿烂夺目相比。

关于唐朝的女性时尚,有一段著名的记载。读来令我忍俊不禁,这简直就是男人对女人不服管束、追逐时尚的抱怨和牢骚:

作品简介:

作者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开专栏“看诗不分明”。“不分明”取自《子夜歌四十二首》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字里行间弥漫着江南的烟水气。

作者认为,人生在世,黑白要分明、爱憎要奉命,赏罚要分明,但看诗可以不分明。现在的日子太忙太紧太实用了,有时让人觉得活得有点可怜。背对潮流坐下来,静静地读古诗,那真是“是个中国人真好”甚至“活着真好”的时光。我们跟着作者看诗,也不必“分明”,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品味那一串串的诗歌,玩味其中的情境、奥妙。

品味一下《矛铭》,诵两句《书锋》,重温《渡易水歌》,再咀嚼《渔父歌》,就会对一个“忍”字,有了新的体会;遇到烦人的黄梅天,作者却将贺铸、李商隐写雨的诗词慢慢品玩,那些许烦恼便变成了烟雨画境;讲述“落霞与孤鹜齐飞”、“残菊飘落满地金”、“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公案,初读颇有些煞风景,再读则就发现,看诗看得“太分明”无异于“因热爱学问而误食苦果”……

作者在诗和历史典籍的长河中,随意掬一捧水,便如饮甘醴。

作者:潘向黎

标签:潘向黎看诗不分明随笔诗词文学杂记

看诗不分明》最热门章节:
1附: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性时尚2珠有泪 玉生烟3唯真男儿能多情4似这般才子风流5俊朗英爽数小杜6骨中的钙7韩柳的柳 刘柳的柳8怜君何事到天涯9美人、玉人及其他10渡海去日本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