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村子_译序

威廉·福克纳
外国小说
总共12章(已完结

村子 精彩片段:

译序

张月

作为小说的名谓,《村子》这个名字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而且这部散发着浓烈乡土气息作品的作者,还是个自称乡下人的美国南方人,可这个所谓的乡下人却并非农耕者,而是勤于写作的笔耕者,是那个创造出“约克纳帕塔法想象王国”的威廉·福克纳。宛若农夫生产丰裕的食物一样,福克纳生产着丰富的精神食粮,他一生创作了近二十部长篇小说,数以百计的短篇小说、诗歌、剧本、散文、随笔、评论等。

对于文学作品创作,福克纳始终有着极高的诉求与期许,他认为诗人、作家的使命与殊荣即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自豪、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些是人类昔日的荣耀。诗人的声音不应仅为人类的记载,而应是佑助人类永存于世并终获全胜的坚强柱石与可靠保证”。

福克纳认为,文学作品的质量取决于叙事的技能,更取决于对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认知:在作家工作的天地之间,必须存留的“唯有古老的真理与内心的真理,不容任何他物有存身之地。若无这古老的、普遍存在的真理——爱情、荣誉、怜悯、尊严、同情与献身精神,任何小说都必将昙花一现,难逃转瞬即逝的命运。如若做不到这样,作者的辛勤劳作终将徒劳无益。他写的是色欲而非爱情,他写的失败是其间无人失去任何宝贵价值的失败,他写的胜利是没有希望的胜利,最糟糕的是,他写的胜利是没有怜悯或同情的胜利。他的悲伤并非为普遍意义的死亡而悲伤,因而不会留下深刻的烙印。他写的是器官的活动,而非内心的情感”。福克纳据此认知而进行创作实践,他为世人奉献出多部不朽之作。

诺贝尔奖评委会看到了这位自称为乡下人的作家为文学事业做出的贡献,认识到了他的文学实践所具有的重大意义,遂即将一九四九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他。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帕尔·哈尔斯特伦,作为颁奖者,向世人宣读授奖词,盛赞福克纳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技巧的实验家、语言大师,对人类生活及精神活动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表现力,创造出了善与恶的不朽人物,他称福克纳“对美国当代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且几乎在其每一部新作中,福克纳都在越来越深刻地探究人的内心世界、人的伟大及自我牺牲精神……”,肯定了福克纳的价值及不可撼动的经典作家的地位。

福克纳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挫折、艰辛与坎坷,这与他的写作主题、内容及写作方式不无关系。由于他所写的几乎全是乡土主题,并喜欢使用南方的方言和土语,其不少作品惨遭退稿的厄运,即使为杂志或出版社所采用,其作品也常常因为缺少读者而无销路,他的早期杰作《沙多里斯》《喧哗与骚动》的出版,虽给他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却未能给他带来期待中的稿酬。他生活极度窘迫,几乎到了难以维持生计的地步。不过,福克纳始终视写作为第一生命,他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历经磨难,终于成为西方现代文学界的一代宗师。

对于福克纳,中国读者是熟悉的,但由于国内译介较偏重他的早期或中期的著作,如《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八月之光》《押沙龙,押沙龙!》等,对其后期作品《村子》《修女安魂曲》《小镇》《大宅》《寓言》等鲜有介绍,所以国内读者对他的认识又是不够全面的。此次北京燕山出版社推出威廉·福克纳的系列作品集,即是要弥补这种缺憾,使读者对福克纳的早、中、晚期著作能有一个具体的、感性的、全面的认识。

《村子》是福克纳后期的重要作品之一,福克纳将这部作品献给他的文学启蒙老师菲尔·斯通。如同《村子》的编辑所注明的,这部小说最初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有关斯诺普斯家族的一组随笔和片段,历经十几年的构思,最终成为斯诺普斯家族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余两部依次为《小镇》《大宅》。在斯诺普斯家族小说三部曲中,《村子》是最为重要的一部。

这部作品以据称是法国人湾的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以弗莱姆·斯诺普斯为核心人物的故事。弗莱姆·斯诺普斯是一个身份不清、来路不明、没有家谱、无人知道其祖先是谁的人,他的故事从他来到法国人湾开始。一天,他来到法国人湾,要求承租当地的头面人物威尔·瓦尔纳和其儿子乔迪刚从他人手中弄来的一块土地,后又要求充当瓦尔纳所开设的店铺的伙计。乔迪企图利用弗莱姆传说中的污点,设计在适当的时刻将其赶走,无偿地占有弗莱姆的劳动,但弗莱姆计高一筹,击败了乔迪,不仅站稳了脚跟,还赢得了威尔·瓦尔纳的信任,并且从乔迪手中夺取了他作为儿子应享有的权利。他逐渐接管了店铺的账目,改变了店铺的经营方式,随后开始放高利贷,控制了铁匠铺和轧棉花房的生意,还将其家族的其他成员召集到法国人湾,协助他获利。他以巧妙的方式入住瓦尔纳的家中,成为其心腹,并与其已怀身孕的女儿结了婚,成为瓦尔纳财产的法定继承人。随后,他又与一名自称是得克萨斯州人的枪手联合,将捕获来的一群野马冒充驯马卖给了村民。最后,弗莱姆利用老法国人地盘的地界中埋有财宝的传说,埋入了几袋钱,将老法国人地盘高价卖给了渴望掘得财宝的拉特利夫、布克赖特和阿姆斯迪德等,然后举家搬迁,前往杰弗生,发展新的事业。

在《村子》中,福克纳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一类是唯利是图的人,他们受利益驱动,其中以弗莱姆为代表;另一类则是情感的奴隶,这类人为数众多。在前者与后者的争斗中,后者无可挽回地失败了。在作品中,福克纳象征性地预告了在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战胜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资产阶级将取代地主阶级。

福克纳虽从感情上极端厌恶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弗莱姆·斯诺普斯,但他仍客观地描述了弗莱姆成功的历程。弗莱姆本人不受感情的困扰,奉行利益第一的原则,他冷酷,无情无义,像计算机一样精确无误,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计划。他没有道德感,奸诈阴毒,但从不违法,他总是能够找准最佳时机,击败对手,获取最大化的利益。

与此相反,福克纳刻画的另一类人则是受情感驱策的人,这类人与弗莱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瓦尔纳的女儿尤拉在成为弗莱姆的太太以前,是远古的“爱神”与“肉欲”的化身,她对男人有着原始的渴望,也对男人有着无限的魔力,她曾是几乎所有男人的欲望对象,一年又一年,男人为她神魂颠倒,为她争斗不休。曾任尤拉老师的拉巴夫狂热地爱恋着尤拉,为她不惜放弃做律师的锦绣前程,他向尤拉求爱不成,险些疯狂,几乎成了废人,最后,他的心智复归常态,终做选择,远走他乡。在追求尤拉的竞相角逐中,最终胜出的是霍阿克。他虽赢得了尤拉的芳心,却未能交上好运,在与对手的搏斗中,被打断了胳膊。尤拉为霍阿克不顾一切的爱情所感动,遂与其行男女之道,并怀上身孕,霍阿克因此而遭人伏击,生死不明。

作为情感的奴隶的人,还有豪斯顿、艾克·斯诺普斯、明克·斯诺普斯。豪斯顿曾想逃避自己的命运,但他最终不得不与命中注定的女人结为夫妻。不幸的是,妻子婚后不久即被一匹种马踢死。豪斯顿为保持对亡妻的坚贞不渝的爱情,从此独身一人,与一头母牛相伴为生。白痴艾克·斯诺普斯爱上了这头母牛,将其从豪斯顿家中盗走,并用痴情的呓语,表达他对母牛深情的爱。为此,他不怕遭受任何惩罚。明克·斯诺普斯与豪斯顿的冲突,起因于一头小牛,明克的小牛进入了曾是豪斯顿的牧场,豪斯顿扣留了小牛,小牛整个夏天都在豪斯顿的牧场吃草,后来明克向豪斯顿索取小牛,豪斯顿便向明克索要报偿,明克不给,豪斯顿便起诉了明克,明克一怒之下枪杀了豪斯顿,并毁尸灭迹,以证明扣押他的小牛的人的下场。明克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他被判入狱,刑罚为二十年监禁。

作品简介:

小说以法国人湾的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弗莱姆•斯诺普斯不择手段地从一个无名小卒胜利改变为富有人士的发迹史。

与福克纳前期作品相比,《村子》给人的感觉较为明快,类似于喜剧作品,由结构松散的故事与多种插曲组成。在作品中,福克纳既未刻意地进行形式的试验,也未过多地使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而是在看似老式平铺直叙的结构中,运用大胆的想象和丰富的意象,并不时随机使用一些颇带联想意味的象征性描述。

1.美国的文学史星光灿烂、大腕佳作云集,在这璀璨的“星河”里,谁最能代表美国?一个是惠特曼,另一个是福克纳——无人质疑!

2.福克纳,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20世纪世界文学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人的生存景象纳入他所创造的类似当代神话的小说中,形成了一座新的文学高峰。克洛德•西蒙、加缪、萨特、略萨、马尔克斯、莫言等多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对其推崇备至,视其为自己的文学创作导师。

3.《村子》是福克纳著名的“斯诺普斯三部曲”开篇,我国著名翻译家、福克纳研究专家陶洁认为,福克纳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是唯一把“美国梦”甚至是人类的梦想写到灵魂深处和人性极致的作品。

4.在《村子》及其后的《小镇》《大宅》中,福克纳塑造了一个阴险狡诈的人物形象——斯诺普斯,今天,这个人物的名字成了英语中“不择手段、无耻商人或者政客”的代名词。

作者:威廉·福克纳

翻译:张月

标签:威廉·福克纳村子美国诺贝尔文学奖

村子》最热门章节:
1第四部 村民 第二章2第四部 村民 第一章3第三部 漫长的夏天 第二章4第三部 漫长的夏天 第一章5第二部 尤拉 第二章6第二部 尤拉 第一章7第一部 弗莱姆 第三章8第一部 弗莱姆 第二章9第一部 弗莱姆 第一章10译序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