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阿特拉斯耸耸肩2·模棱两可_第十章 美元的标志

安·兰德
外国小说
总共10章(已完结

阿特拉斯耸耸肩2·模棱两可 精彩片段:

第十章 美元的标志

她一动不动地仰头坐在列车的车窗旁,只希望可以永远不必再动弹。

电线杆在窗外飞快地掠过,但列车仿佛迷失在了一片褐色的原野和阴沉厚实的灰色云层之间的真空里。黄昏笼罩着天空,苍茫之下,没有半点落日余晖的踪迹,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具贫血的身躯,正在耗尽它最后的几滴血和光彩。列车正在西行,仿佛它也是被拖拽着去追随隐没的光线,无声地从地球上消失。她僵坐着,一点也不想再去挣扎了。

她希望自己听不到车轮的声响,它们发出的撞击声节奏均匀,每四次便有一声重音——在她听来,在逃命般慌乱而徒劳的奔跑之中,那重音的敲击声便像是敌人无情进逼的脚步。

以前看到原野的时候,她从来没有如此忧郁的体验,从没觉得铁轨只是一根脆弱的线,被拉长在无尽的虚空里,像受伤的神经一样已经快要折断。她曾经认为自己是推动火车前进的力量,从没想到她此刻就像一个孩子或原始人,只会坐在这里盼着列车走,盼着它不要停,让她能按时到达那里——这种盼望不是来自她的意志,而像是在向黑暗的茫然做出乞求。

她想到了在一个月里所发生的变化,她从车站里人们的脸上已经看出了这一点。那些轨道工、扳道工和车场的工人们,曾经在任何地方见到她都会向她问候,会因为认识她而露出得意和高兴的笑脸——而现在,他们却是小心翼翼,面色阴沉,只会面无表情地看她一眼,然后便把脸扭开了。她曾经想对他们抱歉地喊叫:“并不是我让你们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然后便想了起来,她已经接受了这样的事实,他们有权利恨她,她既被人奴役,又在奴役着别人,全国上下所有的人都是如此,人们彼此之间只有仇视。

随后的两天,列车驶过了一座座城市——工厂、桥梁、电动的信号,以及住户屋顶上竖起的广告牌——这里是拥挤、脏乱、活跃而人口密集的东部工业区。车窗外的这些景象,让她找回了一些信心。

然而城市被抛在了后面,列车现在正驶入内布拉斯加的平原,联结车厢的挂钩仿佛是因为寒冷而发出了颤抖的声响。她看到昔日的农田如今已是冷清空旷,只矗立着几处像是旧时农舍模样的房屋。就在几代人以前,从东部迸发出的能量像火花一样飞溅和流淌过了这片荒芜的土地,它们有些已经不见了,但有些仍然还在。一座小镇的灯火突然从她的窗前掠过,令她吃了一惊,那簇灯光渐渐远去,车厢内显得更加黑暗。她不想去开灯,还是坐着不动,望着窗外零星的村镇。只要有偶尔的一线光束闪过她的脸庞,她就觉得仿佛是在向她打着招呼。

她从简陋建筑的墙壁和被煤烟熏烤的房顶,从细长烟囱的下方和水塔弯曲的罐壁四周,看见了一个又一个名字:雷诺收割机、梅西水泥、君兰及琼斯苜蓿干花、克劳福德床垫之家、本杰明?威立谷物饲料、这些字眼如同是在空旷的黑夜中举起的一面面旗帜,静静地展现出行动、努力、勇气和希望,在一切都将消亡的关头,记载着那些曾经能自由创造的人们经历过的辉煌、她看见了相隔很远、互不干扰的人家,看见了小小的商店和电灯照亮了的宽宽的街道,如同几道闪亮的笔触,纵横交叉地分布在这片漆黑的荒野之上;她在破败的城镇之间看到了幽灵的身影,看到了工厂废墟上面摇摇欲坠的烟囱,橱窗破烂的商店残骸,歪歪斜斜、挂着几根断线的电线杆;她突然感到眼前一亮,那是很少能见到的加油站,这个浑身是玻璃和金属的雪白耀眼的小岛,出现在沉重而深邃的黑暗时空里;她看到前面的街角上方有一个霓虹灯做的冰淇淋的圆锥筒,它下面停了一辆斑驳不堪的汽车,方向盘后面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一个姑娘从车上下来,夏天的风正轻拂着她的白裙子——她看着他们俩,不禁颤抖着,心里想:因为我知道是靠了什么才换来了你们的青春,换来了这个夜晚和这辆车,以及你们马上要用二十五美分买下的这筒冰淇淋,所以我不忍心这样看着你们;在远远的镇子的另一边,她看到一幢楼里发出阵阵灰蓝色的闪光,那是她喜欢的工厂发出来的亮光,窗户内闪现出机器的轮廓,黑暗的房顶上竖立着一块广告牌——突然之间,她的头扎进了胳膊,她浑身颤抖地坐在那里,对着这夜晚,对着她自己,对着一切还活着的人无声地哭喊着:不要失去它!……不要失去它!……她噌地站了起来,将灯打开。她一动不动地站着,努力控制住自己,她清楚地知道,这种时候对她是最危险的。城镇的灯光不见了,此时她的窗外是一片空茫的长方块,她在寂静之中,听到了一下又一下的第四声敲击,敌人的脚步声仍在继续,既没有加快,也没有停止。

她渴望着看见一些生命和活力,便决定不把晚餐叫到自己的车厢来,而是过去吃晚饭。一个声音仿佛在强调和戏弄着她此刻的孤寂,又回到了她的脑海里:“可你是不会去开空火车的。”把它忘掉!她恼火地对自己说,同时忙向她车厢的门口走去。

快到前面的门廊时,附近传出的一个声音令她吃了一惊。当她将门拉开的时候,听到了一声断喝:“滚下去,该死的东西!”

一个上年纪的流浪汉正在她门廊的一个角落里栖身。他坐在地上,那副样子表明他已经没有力气站起来,也顾不得是不是正在被抓了。他看着列车长,眼神敏锐而清醒,但没有丝毫反应。列车正由于轨道情况不好而减慢了速度,列车长在冷风呼啸中将车门打开,向着外面飞驰而过的茫茫黑暗把手一挥,命令道,“滚!怎么上来的就怎么下去,否则我一脚先把你的脑袋踢下去!”

流浪汉的脸上没有惊讶,没有反抗,没有愤怒,没有希望;似乎他对于人的一切行为,早就司空见惯,懒得去想了。他用手扶着车厢墙上的铆钉,顺从地站了起来。她发现他只是朝她扫了一眼,目光便漂移开去,仿佛她只是火车上另一个固定的部件。他似乎并没觉得她和他自己有太大的区别,他不过是在机械地服从着命令,尽管这意味着他将必死无疑。

她看了一眼列车长,他的脸色漠然,流露出的只是一股在盲目痛苦下的怨毒,积郁太久的怒气在碰到一个能够发泄的对象后,便不顾三七二十一地发作了。在他们两个的眼里,对方已经不再是人。

流浪汉的衣服上布满了精心缝制的补丁,破旧的布料已是干硬油亮,让人担心它一弯之后,便会像玻璃一般脆断。不过,她注意到了他衬衣的领口:无数次的洗涤已经将它磨白,但外形还没走样。他已经吃力地站了起来,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个被打开的漆黑的洞口,那外面便是荒无人烟的旷野,不会有人听到他的声音,看见他血肉模糊的尸体,但他唯一流露出的令人关切的举动便是将一个又小又脏的包袱抓得更紧了一些,似乎这样他就不会在跳下列车时丢掉它。

作品简介:

《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第二部《模棱两可》(Either-Or)。

本书主题是:在人类生存中思想的作用及其必然的结果,证明了一种全新的道德哲学:理性的利己主义的道德性。

小说展示了如果人类的思想开始罢工——如果每一行业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都停止工作,消失不见——世界将会是怎样的图景。引用这次罢工的发起者和领导约翰·高尔特的话说就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一种人从未罢过工——除了他们之外,其他任一行业和阶级都曾出于需要罢过工,借此向世界提出要求,彰显其不可缺少的必要性——他们就是将这个世界扛在肩上、使其生存下去,而得到的报酬只是痛苦和折磨,却又从未抛弃过人类的那些人。不过,也该轮到他们了。让这个世界认识到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的作用以及他们一旦拒绝工作会有什么后果吧。这就是思想者的罢工。”

在兰德女士1946年6 月27 日所写的一篇《高尔特与其他人物关系》的笔记中,她简要说明了高尔特对每个人物的意义。

对达格妮———理想。是她的两个追求的答案:既是天才,也是她爱慕的人。第一个追求通过她寻找发动机发明者表现出来。第二个的表现则是通过她日益坚定的信念:自己永远不会陷入爱情……

对里尔登(R earden)———朋友。这种理解和欣赏是他一直都需要,但又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或者他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他曾在周围的人,他的妻子、母亲和兄妹身上寻找)。

对弗兰西斯科·德安孔尼亚(Francisco d'A nconia)———贵族。唯一给他挑战和激励的人———几乎就是“属于他的那种”观众。生活中只要有如此的快乐和色彩就足以令人眩晕。

对丹尼斯约德(D anneskjold)———依靠。对于这个不安和鲁莽的漂泊者,他是唯一代表土地和根的人,如同拼命抵达的目标,疯狂出海远航后的港口———他唯一能够尊敬的人。

对作曲家———灵感和出色的听众。

对哲学家———他的抽象结果的具体化身。

对詹姆斯·塔格特(Jam esT aggart)———永恒的威胁,神秘的恐惧,耻辱,负罪感(他自己的罪孽)。他与高尔特并无特别的联系———但他有那种持续不断的、毫无来由的、莫名的、歇斯底里的恐惧。在他听到高尔特的讲话和初次见到高尔特后,他觉察到了这种恐惧。

对教授———他的良知、耻辱和提醒,时刻折磨他的幽灵,对他的一生说“不”的那个东西。

作者:安·兰德

标签:安·兰德阿特拉斯耸耸肩理性利己主义美国

阿特拉斯耸耸肩2·模棱两可》最热门章节:
1第十章 美元的标志2第九章 无痛无惧无疚的面孔3第八章 以我们的爱4第七章 大脑停转5第六章 神奇合金6第五章 透支的账户7第四章 被害者的认可8第三章 白日敲诈9第二章 靠关系的贵族10第一章 地球之子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