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尤利西斯_附录二 :尤利西斯·乔伊斯大事记

乔伊斯
外国小说
总共60章(已完结

尤利西斯 精彩片段:

附录二 :尤利西斯·乔伊斯大事记

/文洁若编

一八八二年 三月二日生于都柏林南郊拉斯马因兹一个信天主教的家庭中。其父约翰・乔伊斯(1849一1931)是税务专员,与妻子米莉・简(1859一1903)共生有四男六女,乔伊斯为长子。

一八八六年(4岁)英首相葛莱斯顿的《自治法案》未获通过。

一八八八年(6岁)九月一日入基德尔县沙林斯市的克朗戈伍斯森林公学,校长是天主教耶稣会会长康米神父。乔伊斯是学生中年龄最小的。

一八九0年(8岁)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巴涅尔失去自治联盟主席职。

一八九一年(9岁)因父亲失业,乔伊斯于六月间退学。同年十月, 巴涅尔去世,乔伊斯出于对巴涅尔的同情,写了一首讽刺诗《希利,你也这样!》。希利是爱尔兰自治运动和土地改革运动中的领袖,本与巴涅尔关系密切,但在关键时刻却与巴涅尔决裂。

一八九三年(11岁)经康米神父介绍,乔伊斯于四月六日入了贝尔维迪尔公学三年级。这座学校也是耶稣会所创办的,他一度想当神父。十九世纪以来,在都柏林形成了以叶芝、格雷戈里夫人及辛格为中心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他直接间接受影响。通过友人,他也受到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然而给予他更强烈影响的是,十九世纪末出现在欧洲文学中的自由思想。中学毕业前,他就对宗教信仰产生了怀疑。

一八九七年(15岁)获全爱尔兰最佳作文奖。

一八九八年(16岁)九月入皇家大学都柏林学院,专攻哲学和语言。在校期间博览群书,为了读他最钦佩的作家易卜生的原著,学了丹表文和挪威文。

一九00年(18岁)一月二十日,在学院的文学及历史协会发表讲演,题目是《戏剧与人生》。四月一日,英国文学杂志《半月评论》发表他的关于易卜生作品《当我们死而复醒时》(1899)的评论:《易卜生的新戏剧》。此文获得年过七旬的易卜生的称许,使乔伊斯深受鼓舞,从而坚定了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决心。

一九0一年(19岁)十月,写《喧嚣的时代》一文,批评爱尔兰文艺剧院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自费出版。

一九0二年(20岁)夏天,结识叶芝和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十月获学士学位,入圣塞西莉亚医学院,因交不起学费而缀学。十二月初赴巴黎,下旬回都柏林。

一九0三年(21岁)一月十七日再度离开都柏林,二十三日抵巴黎, 靠写书评和教英语糊口。四月十日,接到母亲病危的电报回国。八月十三日,母亲去世。在都柏林结交奥利弗・戈加蒂。

一九0四年(22岁)开始写自传体小说《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 二月二日决定把它改写为长篇小说。三月至六月底,在多基一座私立的克里夫顿学校代课。六月十日,散步途中结识诺拉・巴那克尔,一见钟情。十六日(布卢姆日)傍晚,两人首次幽会。这个期间写了后来收入《都柏林人》的一些短篇,发表在当地报刊上。用斯蒂芬・迪达勒斯的笔名,在八月十三日的《爱尔兰家园报》上发表短篇《姐妹》。九月九日,与戈加蒂一道住进沙湾的圆形炮塔。同住的还有戈加蒂的友人萨缨尔・特连奇(牛津大学学生)。十九日,因不喜欢戈加蒂,遂离开炮塔,回到父亲的家。十月上旬偕诺拉赴大陆,联系好在瑞士教英语的职务。途经巴黎,十一日抵苏黎世。然而教职落了空,十一月初改赴波拉的伯利兹语言学校任教。波拉在的里雅斯特(当时属于奥地利)以南一百五十英里外。

作品简介: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选择这一天来描写,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Nora Barnacle)首次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利奥波德·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的妻子摩莉·布卢姆(Molly Bloom)则对应了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Penelope),青年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Stephen Dedalus,也是乔伊斯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Telemachus)。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

作者:乔伊斯

标签:意识流乔伊斯爱尔兰

尤利西斯》最热门章节:
1译后记 2附录三:主要人物表3附录二 :尤利西斯·乔伊斯大事记4附录一: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对照) 5第十八章 注释6第十七章 注释7第十六章 注释8第十五章 注释9第十四章 注释10第十三章 注释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