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尤利西斯_第十五章 注释

乔伊斯
外国小说
总共60章(已完结

尤利西斯 精彩片段:

第十五章 注释

[1]作者在本章中使以前写过的人物陆续出现。拉白奥蒂,参看第十章注[56]。

[2]这里的“煤炭色”,海德一九八九年版作“珊瑚色”(见第350页第7行)。

[3]白痴吐字不清,把“敬礼”说成“金立”,“西边儿”说成“施边儿”。老爷儿指太阳。

[4]]这里的“移动一下”,海德一九八九年版作“打呼噜”(见第350页末一行)。

[5]艾尔曼在所著《詹姆斯・乔伊斯》(第459页)中说,有个叫亨利・卡尔的英国驻苏黎世领事馆官员和一个叫康普顿的人曾开罪过乔伊斯,所以这里他借着给这两个士兵取名来报复。

[6]卡文为旧北爱尔兰省的三个郡之一,现为爱尔兰共和国的一部分。库特黑尔和贝尔士尔贝特均为卡文郡小镇。

[7]“因斯蒂芬身穿黑服,戴礼帽,所以这里康普顿戏称他为牧师。丈中的西茜・卡弗里、伊迪・博德曼和伯莎・萨波尔,均见第十三章。

[8]“个个都得到拯救”以及斯蒂芬在前面所引用的“我瞧见……路亚”、“凡是挨近水的人”,原文均为拉丁文。

[9]梅克伦堡街是都柏林红灯区的一条街,现易名为铁路街。

[10]斯塔基莱特人指亚理斯多德。荡妇指其妾赫皮莉斯,均见第九章注[352]。

[11]莪默・伽亚谟(1048-1122),波斯诗人。英国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1809-1883)曾把他的“四行诗”(流传下来的真作不超过102行)译为英文出版(1859),其中第十二段有“一瓮酒,一个面包”之句。

[12]山猫的音译为林克斯,与林奇发音相近。

[13]“无……女”,原文为法语。乔治娜・约翰逊是个牧师之女,曾与斯蒂芬发生过关系。参看第九章注[100]。

[14]原文为拉丁文,是教徒对弥撤开始时,神父吟诵的“我要走向天主的祭台”一语所作的回应。只是这里把“神”改成了“女神”。

作品简介:

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Leopold Bloom)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选择这一天来描写,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Nora Barnacle)首次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利奥波德·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的妻子摩莉·布卢姆(Molly Bloom)则对应了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Penelope),青年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Stephen Dedalus,也是乔伊斯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主人公,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Telemachus)。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经被纪念为布卢姆日。

作者:乔伊斯

标签:意识流乔伊斯爱尔兰

尤利西斯》最热门章节:
1译后记 2附录三:主要人物表3附录二 :尤利西斯·乔伊斯大事记4附录一:尤利西斯与奥德修纪(对照) 5第十八章 注释6第十七章 注释7第十六章 注释8第十五章 注释9第十四章 注释10第十三章 注释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