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果之属 烧仙草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果之属

烧仙草

巴拉圭建国两百周年,我应邀去朗诵诗。冬天,桃园机场贵宾室供应有烧仙草,好像提醒游子要记得家乡的味道,给远行的人温暖。那是一趟遥远的行程,必须在四个城市转机——去程还算顺利,仅费四十二小时;返程从巴西圣保罗飞迈阿密的班机延误,行程增加到五十七小时。自炎夏的南半球到寒冬的北半球,我抵达洛杉矶时已午夜,走出空荡荡的机场寻找过境旅馆,身上仅穿着短衫,行李不知流落何方,忽觉很需要一杯台湾的烧仙草。

新婚时赁居在蟾蜍山下,两人分别在杂志社上班,晚上逛夜市偶尔买一杯烧仙草回家分享。如今追忆,滚烫的烧仙草,滚烫着我和秀丽的夫妻缘分。

仙草又称凉粉草、仙人草、仙草干、田草、仙草舅、洗草等,这种草本植物高一公尺余,叶形似薄荷,呈十字放射状展开,略带绒毛,叶片具有特殊香气。主要分布于新竹县关西、芎林,苗栗县铜锣、三义,以及桃园县新屋乡,花莲县凤林乡。

采收上部茎叶后,晾晒成仙草干。食法大抵有三种:仙草冻,仙草水,烧仙草。仙草冻呈凝胶状,通常切小块,加糖水、碎冰吃,乃夏日消暑小吃,台湾人从小吃到大。仙草水是将仙草煮成稀薄的饮料,流行于南洋。烧仙草更属台湾特色,将仙草熬煮得浓稠,佐以多种配料,适合冬天吃。商家也开发出三合一的速溶烧仙草,用热水冲泡就可以食用。超级市场常见的罐头制品,呈碎粒块状,甚甜,名曰仙草蜜。

由于仙草干难以煮得浓稠,为求其快速凝结,有人添硼砂,有人加嫩精。其实仙草的胶质丰富,只要添入少许芡粉,即能有效凝结,表现浓稠感,根本无需添加任何化学物。

台中“新冻嫩仙草”强调用木柴熬煮十二小时,老板张容豪说,用柴烧,烧后再闷,起初是为了省瓦斯费,未料味道奇佳。为了降低成本,他自种仙草、爱玉等食材。进而发现仙草愈陈,煮起来愈香。因为自行栽种,更能囤积原料。

烧仙草制法是先将仙草干搓洗干净,再熬煮八小时以上,才能熬出仙草中的胶质;过滤后,一般加入少许糖及太白粉,再煮沸后须保温;冷却后会凝结成仙草冻。要之,不可胡乱添加化学碱粉,长时间熬煮才能表现天然而浓郁的风味。

黑美人般,仙草成品黑色,爽滑有弹性,浓稠;略苦,故一般加糖食用。其美学特征是滑顺,清爽,回甘,带着乡土气息。

客家人擅制烧仙草,各家配料略有不同,常见的有大红豆、小蜜红豆、绿豆、芋圆、地瓜圆、凉圆、小汤圆等,最重要的是花生仁,增添香气也丰富了口感。

关西是台湾重要的仙草产地,所产仙草香味浓厚,胶质含量高。华人皆信其具降火气、解热、清血等功能。晒干后熬煮即成仙草茶;添加芡粉使之凝结成仙草冻。以仙草茶为汤底的仙草鸡、仙草排骨,可谓客家菜中的异数,其甘香清爽,迥异于重油重咸的客家料理。

我曾带着《饮食》杂志同事赴花坛乡采访“乌龙青草店土窑鸡餐馆”,店内招牌即是仙草鸡,店家将过去烘烤青草的土窑用来制作土窑鸡,以自家种的珍珠草、咸丰草、鹤灵芝等多种青草和米酒塞入乌骨鸡腹,层层包裹塑料袋、铝箔纸、报纸、红土、铁网,入土窑,用相思木和龙眼木焖烤四小时。乌龙青草店的仙草鸡又称爆炸鸡,因为层层密裹的鸡在窑内烘烤会产生气爆,炸开抗菌纸。

秀丽病逝后我的精神有点恍惚,常陷入回忆中难以自拔。恍然领悟,能一起分食一杯烧仙草,是多么难得的缘分。我们一起逛宁夏夜市尝“甘记”烧仙草,也吃过中坜“善美烧仙草”。我们多次共食一杯烧仙草,当年还在《时报》工作时,常吃万华后火车站对面“万华仙草冰”的烧仙草,里面配料甚丰,有芋圆、地瓜圆、大红豆、粉圆、桂圆、薏仁。啊,红豆,可能是细致绵密的红豆汤起了赞美作用;烧仙草里有了红豆汤,就像爱情有了眼泪灌溉。听说花莲玉里“阿嬷的仙草铺”所制完全不添加色素或凝结剂,两年前家庭旅行到花莲,未及带她品尝,转瞬竟是永远的遗憾了。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饮之属 台湾啤酒2饮之属 小米酒3饮之属 擂茶4饮之属 酸柑茶5饮之属 冻顶乌龙6饮之属 木栅铁观音7饮之属 文山包种茶8饮之属 蜜香红茶9饮之属 东方美人10酱之属 苦茶油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