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湾小吃全书_饮之属 金门高粱酒

焦桐
随笔杂谈
总共162章(已完结

台湾小吃全书 精彩片段:

饮之属

金门高粱酒

我对金门高粱酒用情甚深。

台湾的烟酒公卖之后,除了烟酒公卖局的酒厂,只有金门酒厂、马祖酒厂合法,后者的高粱酒知名度远不如前者。

金门高粱酒的历史很短,创始人是叶华成先生,先是酿米酒失败,所研发的高粱酒竟意外成功,一九五〇年遂在自宅成立“金城酒厂”。当时胡琏将军尝到这佳酿,乃请叶华成结束私营酿酒坊,到军设的“九龙江酒厂”任技术课长。四年后九龙江酒厂易名“金门酒厂”,一九九八年改制为“金酒公司”。

金门高粱酒最为人所乐道的是用该岛特产的旱地高粱和旧金城的“宝月泉”水所酿造。酿造之初先以磨碎的小麦作酒曲,糖化淀粉,再和以高粱和大麦,温控发酵。从金门酒厂到金酒公司,我算是忠实客户,三十几年来,持续喝高粱,几乎喝遍他们家的产品,包括迎宾酒、白金龙、黄龙酒、金刚酒、益寿酒、龙凤酒和各种纪念酒,尤其迷恋“陈高”。

“陈高”即陈年金门高粱酒,可谓极品高粱酒,是我最喜爱的酒之一,只用来款待“剖腹来相见”的汉子。此酒在地窖中存放五年以上,待熟陈才取出灌装,使原来的辛辣味酯化得更醇厚更圆融。

我和金门高粱酒结识于生命中最应疼惜的青春年华,那是一九七七年,部队移防金门后即驻扎坑道里,那花岗岩坑道冬暖夏凉,可惜潮湿得要命,岩壁顶部和四面不断渗着水,涓滴汇成地面上的水流,每天都觉得像泡在水里,棉被、枕头、衣物、文件……通通都是湿的。老士官长告诫:长期生活在这种地方容易罹患风湿、关节炎,预防之道是睡前喝一小杯高粱酒。在金门的十八个月我大致遵循,渐渐培养出一点酒量,并练就了一身酒胆,以及豁酒拳的功力。

金门高粱酒之美,在于纯粹,不掺香料的纯粹美感。我对大陆一些名酒不甚了了,近年爱上的“红星二锅头”亦以高粱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发酵,经清蒸、清烧,长期贮存而成,酒质清亮透明,爽净、刚烈、浓醇,同属一样的纯粹美学,一样深具穿透力,才入嘴,即升起一股暖流,仿佛立刻舒筋活血。

金门高粱酒炮弹般的刚烈性格,坚强地,陪伴我度过一段痛苦的岁月,并安慰了忧郁落寞的青年。

服兵役的男子,尤其是在离岛服兵役,分隔日久,女友难免会移情别恋,失恋似乎是兵营里的集体经验。我服役半年后发现已被深爱的女友所抛弃,顿时万念俱灰,每天沮丧得不想醒来,乃学习借酒浇愁。不知有多少夜晚,我躺在花岗岩上,听炮弹在头顶上呼啸,以及断续从厦门传来的心战喊话。

总是在深夜,我吞泪灌高粱,似乎幻想醉后能豁达地忘掉一切,或醒来还能再次见到她。如今追忆,我结识金门高粱酒之始,竟带着养生疗效和精神卫生的功能。

在金门肯定喝了不少,退伍时,那个军用大背包里装的几乎全是高粱酒。运输舰返抵高雄港已经半夜,我激动地站在甲板上,缓缓靠近港口灿烂的灯光。

运输舰在集体的等待中打开舱口,退伍的人潮蜂涌而出。我从船舱跃向码头时,一度犹豫,忽然想到阿姆斯特朗登陆月球好像是先用左脚着陆;我终于回到家乡,第一步究竟用左脚着地比较好,抑或右脚?踟蹰间两旁的退伍军人纷纷跃上码头,迈着兴奋的脚步快意奔跑。再也来不及思索左脚或右脚了,公平起见,我两脚同时跃上高雄港的陆地,背着几十瓶高粱酒在码头狂奔。

我在金门痛饮高粱最厉害的一次是遭营辅导长、副连长恶整后,一时悲愤难抑,遂自动步枪上膛,带着两颗手榴弹冲出去欲干掉他们。我的同袍、与我友谊最笃的同袍何兢武死扯活拖,把我拉去灌高粱酒。我清楚记得喝到烂醉的深夜,如何狂吐又如何爬回坑道,却不记得高粱酒如何浇熄我的怒火。小武退役没多久即移居美国,不知何时还能与他共饮高粱?

作品简介: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序发愿:“有生之年,一定要和焦桐吃一餐饭。”

◆ 品透小吃,品透台湾人文人情;华语饮食文学精品,北大陈平原、复旦陈思和两大名教授联手荐读。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二十年来美食文字精选集结,三十万字详解宝岛滋味。台湾美食完全导航,引领味蕾的探索之旅。

◆ 米食、面食、肉食、水产、酒饮、点心、调味……仿佛翻阅字典般应有尽有,百余种小吃大菜,深夜捧读,引饥肠怒吼。

◆ 美好的食物,都带着老实的本质。苦甜酸咸诸味交响,最像人生的滋味。

什么是台湾味道?焦桐用二十年时间踏查食肆,以敏感的味蕾品味,用诗意之笔抒写,只为回答这一个问题。

台湾好不好吃?汇集中华多元饮食文化基因,结合宝岛智慧、丰饶物产,经勤劳巧手化作美味无数,令饕客迷失在飘着卤汁香、油爆香、烟火气的小吃街头。米粉,吸饱了脂香和鲜味;贡丸,一口咬下去肉汁迸发;姜丝大肠,醋香呛口刺激脆爽;蚵仔炸,滚烫出锅外酥里嫩;糖水豆花,温柔的甜在餐后滋润你的胃肠……

值得驱车一百多公里去吃的早餐在哪里?

逛夜市,让你不顾形象,当街大啖的是什么?

边吃边眺望大河入海,令人感动到想唱歌的又是什么?

适合听着老情歌喝着烈酒,与家人朋友寒夜围炉的,是什么锅?

读《台湾小吃全书》做好笔记,不再与巷弄小店里隐藏的好味道擦肩而过;得“食神”真传,在家亦可炮制地道台湾味。

台湾“饮食文学教父”焦桐集大成之作,洋洋三十万言,整编《台湾味道》《台湾肚皮》《台湾舌头》三部曲,另加新作四十余篇;选材上乘,分量扎实,口感层次丰富。饭之属、粉之属、羹之属、水族之属、饵之属……十四个类别下,以食物为篇名,写肉臊饭、焢肉饭、火鸡肉饭、红蟳米糕、筒仔米糕、猪血糕、竹筒饭、大肠包小肠、烧肉粽等台湾小吃名角。

焦桐口中的台湾味,多来自街头巷尾小店、摊车,质朴粗犷。豪气“暴食”同时,以细腻易感之心品味;他行遍台湾城镇与乡村,大啖小吃之余,凭借味觉记忆追溯情感与文化。一篇篇文字风味随食物气质微妙转变,从“和狂饿的好友抢食”的肉臊饭,到仿佛“爱人长吻”的荷包蛋,及至“单纯、专情、水火交融”的肉丸粥;食物、情感、人生、文化,从舌尖到心头。

作者:焦桐

标签:焦桐台湾小吃全书台湾杂文随笔美食饮食文化

台湾小吃全书》最热门章节:
1饮之属 台湾啤酒2饮之属 小米酒3饮之属 擂茶4饮之属 酸柑茶5饮之属 冻顶乌龙6饮之属 木栅铁观音7饮之属 文山包种茶8饮之属 蜜香红茶9饮之属 东方美人10酱之属 苦茶油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