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 精彩片段:
第二十六章 由盛转衰
猜忌大臣
隋文帝的第三个问题是猜忌大臣。我们讲过,隋文帝是由权臣当上皇帝的,改朝换代的合法性不足,所以向来比较猜忌。开皇初年,他屡兴大狱,把帮他夺取政权的刘昉、郑译一类文官,还有王谊、元谐等一班武将先后铲除,然后提拔高颎、苏威等与前朝关系不深的政治新秀为自己服务。
客观地讲,隋文帝这样做虽然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显得不够厚道,但是,对于摆脱功臣对政治的不正常干扰,建立新的领导核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历来评价还比较正面。
可是,开皇十年(五九○年)以后,随着国家愈来愈稳定、愈来愈强大,隋文帝的猜忌之心不仅没减弱,反倒逐步加强,这就有点不合常理了。那么,他猜忌谁呢?当时,隋文帝猜忌的对象恰恰是他亲手提拔上来的文臣武将。
举个例子,虞庆则。虞庆则和隋文帝的出身、性格都非常相似,在隋朝初年颇受宠幸,和高颎、苏威、杨雄合称“四贵”,本来是隋文帝的心腹重臣。但是,到了开皇十七年(五九七年),虞庆则居然因谋反罪嫌被砍了头。
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又是一场家庭悲剧。虞庆即有个小舅子名为赵什柱,没什么本事,但是,虞庆则念及亲戚情分,尽力提拔他,让他担任自己的参谋长。
可是没想到,赵什柱居然恩将仇报,没几天,就和虞庆则的爱妾私通上了。他知道,虞庆则脾气火爆,一旦发现他的丑事,肯定饶不了他。不如先下手为强,把虞庆则除掉算了。正好这时桂州,即现今广西桂林一带有人造反,隋文帝派虞庆则前去平叛,赵什柱心思一动,想藉此机会除掉虞庆则。
赵什柱决定铤而走险,到隋文帝面前告密,说虞庆则根本不想去,对皇帝心怀抱怨。按照赵什柱的想法,如果皇帝因此治虞庆则的罪,自己就达到目的了。
那么,隋文帝是不是如赵什柱希望的听风就是雨呢?他倒没有,并没有罢虞庆则的官,更没有直接把他关进监狱,而是照样派他出征。
但是,尽管如此,送行时,隋文帝冷着一张脸,让虞庆则摸不着头脑。但是,不明白归不明白,虞庆则还是带兵南下,而且,打了胜仗,很快解决了叛乱。
这样一来,跟着他的赵什柱十分抑郁,这下他的诬陷不攻自破,恐怕不等虞庆则收拾他,皇帝也不饶他了。
可是,就在赵什柱心灰意冷时,事情出现了转机。虞庆则武将出身,到哪里都喜欢登高远眺,看看山川地貌,分析一下军事地理。从桂州回朝廷,路过潭州,即现今的长沙,他按照老习惯,带着赵什柱登上当地高山临桂岭,眺望山河。眺望一回后,虞庆则对赵什柱说,你看出来没有?“此城险固,加以足粮,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意思是,这个地方非常险峻,只要粮食囤积足够,再有一个能人防守,绝对是易守难攻。
听他这么一说,赵什柱高兴万分,你说这里易守难攻,分明是想藉这个地方造反!本来我只是告你怠慢军务,就算告成,杀伤力也不够。现在你居然让我抓住这么一个大把柄,我不如干脆告你谋反!
这样一想,赵什柱蒙骗虞庆则说,离开朝廷时,陛下似乎对你有点不满,不知是为什么,要不要我先到京城打探一番?你别急着回去,就在这里休息几天,等我探听好了情况你再启程。虞庆则一听,有道理,就让他先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