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 精彩片段:
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谋国与谋身
海瑞说,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1☽
这话是在什么时候对谁说的,已无从稽考,就连是不是海瑞所言也无法确认。但,两人有过书信往来是真的,相互同情也有可能。事实上他们都对帝国的现状不满,也都主张改革。区别仅仅在于,海瑞要反腐,张居正要治惰。
两个人结局不同,原因或许在这里。
的确,反腐具有毋庸置疑的正当性,就连腐败分子也不敢公然反对,更不用说正派人。所以,尽管海瑞的廉政风暴刮得应天十府落叶满地,高拱和张居正却都不约而同地表示适度的肯定。高拱就说:海君所行,谓其尽善,非也;而遂谓其尽不善,亦非也。张居正也有“海刚峰之在吴,其施为虽若过当,而心则出于为民”云云。
嘿嘿,至少动机是好的。
高拱和张居正的这些话,都是对海瑞的继任所言,因此值得认真分析。高拱的原文是:若于其过激不近人情处不加调停,固不可;若并其痛惩积弊、为民作主处悉去之,则尤不可矣。这“尤不可”三字,显然要比张居正所谓“不必尽变其法,以徇(曲从)人也”更加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然而同时,两人也都认为海瑞过激或过当。不过张居正只是说说而已,高拱却讲出了道理。他说:天下之事,创始甚难,承终则易。海君当极弊之余,奋不顾身,创为剔刷之举,此乃事之所难。其招怨而不能安,势也。
当然,高拱的意思,是要继任者接着做下去。因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则会失去民心,不利于国也不利于己。何况事情是海瑞开的头。贪官和乡绅们就算有怨气,又岂能发到后来人头上?只要不“过激不近人情”就行。☾2☽
看来,此公虽属正直,也很世故。
高拱说这些话,目的当然是要继续整治徐阶。但“极弊之余”四个字,却也无意中道出官场真相:贪腐也好,懈怠也罢,都由来已久,积重难返,岂能毕其功于一役?
张居正却比火暴脾气的高拱还要操切。
操切就是鲁莽急躁。操切而且苛严,几乎是当时朝臣对张居正改革的同感和共识。这就有点像王安石。不过王安石本来就是急性子,张居正却是胸有城府的。他甚至还这样劝过海瑞:三尺之法不行于吴久矣。公骤而矫以绳墨,宜其不能堪也。好嘛!一省尚且如此,况乎全国,况乎举朝?☾3☽
因此他雷厉风行急于求成,就应该另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