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_第五章 万历谢幕 怠政与敛财

易中天
中国历史
总共25章(已完结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 精彩片段:

第五章 万历谢幕

怠政与敛财

万历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朝廷大小官员,从内阁大臣到六部堂司再到言官御史,齐刷刷地跪伏在文华门。官员们每个人的手上都拿着奏本,请求皇帝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而且看那架势,批复恐怕还得立即下达。☾1☽

如此请示工作,实属罕见。

这其实是被逼无奈。万历十八年以后,到四十八年七月驾崩,三十年间皇帝只上过两次朝,十九年五月十三日和二十三年正月二十三日。面都见不到,群臣心里如何踏实?

不踏实的感觉早就有了。十四年九月底,皇帝便开始称病不朝,那时他才二十四岁。因此礼部的一个官员就说,头晕眼黑这样的病,不是年轻人该得的。不宜有而有之,则上伤圣母之心,下骇臣下之听。皇上可别吓唬人。☾2☽

万历却不管,说不上朝就不上朝。

这倒也罢了,反正“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的模式古已有之,能够祭祀天地祖宗也算尽职。可惜,这件事皇帝也不想做。万历十九年四月初一是他最后一次祭祖,以后就全由别人代劳。看来,他连祖宗都不想见,何况臣下。☾3☽

当然,陛下也不是完全与世隔绝,单独召见阁臣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多半偶一为之。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九,由于给生母慈圣皇太后做寿,万历御皇极门接受群臣祝贺,然后又与首辅王锡爵谈话。辞别时,王锡爵可怜兮兮地说:今日见皇上,不知再见何时?可见首辅见他,也不容易。☾4☽

皇帝的“正当理由”是身体不好。他对王锡爵说:朕也要与先生每(们)常见,只是朕体不时动火。这是一件不大说得清的事。要说装病,恐怕夸张。有太医院在,生龙活虎的人可怎么装?数十年编造病状也很麻烦。但要说丧失工作能力,同样夸张。更何况,万历还是挺管事的。

管得最多的,是弄钱。

弄钱是因为开销多缺口大。万历二十七年闰四月,陛下为诸皇子婚事索要太仓银二千四百万两,户部的回答竟是国库已空。这可怎么过日子?尽管那日子过得也太奢侈。但皇帝是不能寒酸的,尤其当年张居正还老讲什么勤俭节约。即便为了出这口鸟气,也不能紧紧巴巴,缩手缩脚。☾5☽

户部 | 反对增供用库黄蜡 | 不从 | 元年三月癸未 |

工部 | 反对内织染局额外增加上供物品的生产原料 | 同意 | 元年五月庚子 |

作品简介:

朱元璋成功实现了王朝私有化,在他架设的舞台上,政治剧终于被演成了家庭伦理剧。在这出悲喜剧中,聪明如严嵩也是受害者,清廉如海瑞只好当摆设,帝王师与实干家张居正,只侥幸逃过开棺戮尸的下场。

在第22卷"中华史"中,易中天先生尝试回答:这一切是为什么。他用一以贯之的严谨态度,更上层楼的生动笔触,尊重人性之复杂,拒绝"昏君""奸臣"之简单化标签,还历史人物一个公道,并且尝试回应那个更为庞大的问题:

大明衰于何时,亡于谁手?

在明代皇帝中,嘉靖是最长袖善舞的。他既能够保证大权在握,又不像朱元璋和明成祖那样辛苦,倒霉的便只有他的臣僚和帝国。首辅走马灯般更替,直到严嵩上台。终其一生,严嵩都只是宠臣而非权臣。他虽然害人不浅,却终归被嘉靖皇帝坑了。几经沉浮的海瑞更反映出一个怪现象:谁都知道海瑞是清廉的,但几乎谁都要孤立他。孤独的海瑞甚至不能辞职,只能当作活化石供在南京,作为帝国推崇道德的招牌。张居正则更为复杂,他趁着皇帝年幼,抓紧推行改革,到头来却以差点被开棺戮尸收场。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教育者,他是失败的;作为改革者,也是失败的。万历帝三十三岁以后就不再视朝,躲在深宫悄无声息。阁臣爱见不见,奏章爱批不批,他到底干了什么呢?大明是否如后人所说,亡于万历而非崇祯?

作者:易中天

标签:易中天中华史中国历史文化人文

易中天中华史22·严嵩与张居正》最热门章节:
1附录 本卷大事年表2第五章 万历谢幕 是谁乱国3第五章 万历谢幕 立储风波4第五章 万历谢幕 首辅申时行5第五章 万历谢幕 怠政与敛财6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谋国与谋身7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清算张居正8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冯保被逐9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艰难改革10第四章 张居正治国 冰火两重天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